欧致新:六十四载扎根老区 毕生守护儿童健康

文 / 临沂城生活
2019-09-11 12:15

大众网·海报新闻 见习记者 冯善鹏 实习生 马小双

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科创始人欧致新,体型中等,杖朝之年却走路带风,深邃的目光里夹杂着暖流,一脸动人的微笑——这是他给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的第一印象。

1956年3月,欧致新从山东医学院儿科专业毕业来到临沂市人民医院工作,即组建小儿科。同年5月,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科建立。42年来,他一直奋斗在医疗事业一线,为当时落后的临沂地区建起第一个正规的儿科。退休后,他仍然坚持义务咨询,守护一方儿童健康。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1956年,欧致新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当时比较落后的平原老区建设。那时候的临沂不太发达,医疗状况不是很理想,没有小儿科。“儿科大夫有儿科大夫的特点,儿童疾病有特殊性,一般的成人不一定能解决儿科的问题,所以我们来了以后就开始筹建儿科。”欧致新回忆,在儿科成立之前,这里所有的儿科病人都归内科治疗。

1956年5月18日,经院领导同意后,欧致新组建了小儿科。最初,儿科病房只有欧致新1名医生,5个护士,10张病床,在老楼的地下室开展儿科的医疗和预防保健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欧致新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一个学科的发展必须有开始,我们就是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逐步得到了发展。”随后几年,小儿科医护人员已经有十几人,床位20多张,医疗方面逐渐完善,可以开展一些疑难病,罕见病的一些诊断和治疗。时至今日,儿科已变成300多医护人员,300张床,11个科室,成为鲁南地区儿科医、教、研的中心。

64年如一日?用心守护儿童健康

欧致新深入基层时,发现广大的农村缺医少药,对医疗卫生非常陌生,并且封建迷信极其严重,需要大批专业人士深入农村,把正规医疗带到农村去。于是,欧致新决定把自己的毕生奉献给这里,为病人解决疾苦。

1972年,临沭有一个新生儿患溶血病。这个家庭的情况很特殊,先前的五个孩子都没有活过来。当地有一个迷信说法:每一个孩子都是第一个转世来的,所以活不成。这时欧致新用“换血术”成功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救活了这个孩子,村里的村民为他们送大字报,感谢欧致新不仅救活了孩子,也破除了当地的迷信。这例手术在当时是山东省首例。后来,欧致新采取部分血液置换的方法 ,治疗《格林—巴利氏综合症》 取得良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为国内首创。

为了农村的孩子能及时得到治疗,欧致新和其他医护人员到农村做了很多工作。一是为病人服务,二是为各区县培养儿科人士,方便儿童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疗。

欧致新退休后,不少人慕名而来或电话咨询他有关患儿的问题,每次他都会耐心细心的给予建议,从不敷衍。

“我觉得做医生工作,是非常神圣的职业,可以扶危济困,治病救人。当一个危重的病人经过我们的治疗得到痊愈,恢复健康,我们是非常安慰、有成就感的。”欧致新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作为一个好医生必须具有医德和医技两个基本素质。要全心全意,毫无保留,毫无私心的奉献给病人,把病人当作亲人对待,我是这样做的,我希望我的后辈也这样做,为医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