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龋齿率高达70%,不是甜食和饮料,而是它们
5岁孩子龋齿率高达70%,毁掉牙齿的不是甜食和饮料,而是它们!
我们希望孩子有一口漂亮结实的牙齿,吃嘛嘛香,笑起来还特别好看。
但希望和现实总是有差距:
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10年前上升了5.8%;12岁儿童龋患率高达34.5%,比10前上升了7.8%。
除了数字上的变化,我们也能切身感受到:每到寒暑假,医院口腔科各种火爆,一号难求。
而看牙医也成了很多孩子的假期噩梦。
某儿童口腔科主任曾接诊一个2岁的小女孩,刚萌出16颗乳牙,其中8颗已经有不同程度的龋齿了,严重的需要做根管治疗。看着都让人揪心。
为什么患龋齿的孩子越来越多?可能我们会怪罪孩子吃了太多的甜食、喝了太多的饮料,又不好好刷牙。
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但除了这些因素之外,导致孩子患龋齿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大人在口腔护理知识储备上尚有漏洞,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特别容易误导我们,比如:
误区1. 只要不给孩子吃糖,就不会发生龋齿了
不少妈妈会觉得很冤枉,自己明明很少给孩子吃糖,怎么就龋齿了?
爱吃糖,又不好好刷牙,孩子是很容易患龋齿。但吃糖并不是导致龋齿的唯一因素。
龋齿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如遗传因素、牙齿发育结构、清洁不力、牙菌斑等都是诱因。
另外,这个糖不一定特指蔗糖。像面包、面条、米饭等淀粉类食物,残留在口腔也会变成糖,最终被细菌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龋齿。
所以,不给孩子吃糖,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会龋齿。
如果孩子特别爱吃糖和甜食,怎么吃才能减少对牙齿的损害?首先,相同量的糖,一次性短时间吃完比分次长时间吃危害要小;
其次,尽量选择粘性不强的甜食,越黏的食物越容易长时间附着在牙面上,且不容易清洁;最后,吃完甜食要及时漱口或刷牙。
误区2. 绝对不能给孩子使用含氟牙膏,吞咽下去就麻烦了
含氟牙膏可以起到预防龋齿的效果——氟能与牙釉质中的成分结合,使牙齿表面变得坚固,同时氟还能抑制口腔中细菌的生长繁殖。
但不少妈妈很担心,小孩子不会漱口,每次刷牙都要吃掉不少牙膏,会不会造成氟摄入过量而中毒?
氟过量的确会造成中毒,但所有离开计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儿童牙膏的含氟量很低,且每次使用的只有豌豆大小的牙膏量,即便全部被吞咽了也不会造成氟过量,我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美国牙科协会建议:所有的儿童从第一颗牙齿萌出后就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包含三岁以下的儿童。
中华口腔医学会建议:3岁以上儿童就可以用含氟牙膏,但需在成人正确指导下使用;6岁以下的孩子,牙膏用量不要超过黄豆大小,即不超过0.5g或5毫米长。
误区3. 孩子不想刷牙,用漱口代替也是一样的
有些孩子不喜欢刷牙,家长无奈之下就以漱口代替。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行?
漱口虽然也能清洁口腔,但效果远不如刷牙,刷牙通过用力摩擦可以将附着在牙面上的牙垢和牙菌斑清除掉,而单纯的漱口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的。
那你可能会问:使用专用漱口水效果会不会好一些呢?专业漱口水虽然能除去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部分软垢,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但还是不能清除已经形成的牙菌斑、牙结石。
当孩子大一些可以刷牙了或具备刷牙条件时,一定不要以漱口代替刷牙。
我们可以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讲关于刷牙和龋齿的小故事,并陪同孩子一起刷牙等方法,使孩子逐渐爱上刷牙。
误区4. 不能给孩子使用牙线,否则会导致牙缝变大
近几年,牙线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牙线可以清掉牙缝间的食物残渣、软垢和牙菌斑,刷牙并辅助使用牙线,可以做到深度清洁口腔。
但是,我们却不轻易给孩子使用牙线,一方面觉得没必要,另一方面担心孩子的牙缝被牙线弄大。
比起成人的牙齿,乳牙排列相对较松,牙缝更容易出现食物嵌塞,为了预防龋齿,孩子也需要使用牙线。
正确使用牙线是不会造成牙缝变大的。
牙齿是身体中最坚固的组织,而牙线身轻如燕,自由穿梭在牙缝间进行清洁,并不会损害牙龈而导致牙缝增大。
美国牙科协会建议,当孩子的两颗牙齿慢慢靠拢到可以碰到一起,大概2岁半到3岁时,就可以使用牙线辅助清洁了,最好每天使用至少一次。
误区5. 牙齿好好的,不做窝沟封闭也无所谓
不少的家长觉得自家孩子的牙齿好好的,一颗都没坏,做不做窝沟封闭都行。
殊不知,70%以上的儿童龋齿都发生在牙齿的窝沟部位。
牙齿窝沟部分裂隙比较深,容易积存食物残渣,清洁不到位易导致细菌滋生,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龋齿。
窝沟封闭是将一种高分子材料填满磨牙咀嚼面的小窝和沟裂,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是一种特别有效的预防龋齿的方法。
什么时候做窝沟封闭?孩子6岁时萌出的第一恒磨牙是患龋率最高的牙齿,又是牙列形成的关键性牙齿,萌出后应及时做窝沟封闭。
做完窝沟封闭后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复查一次。
误区6. 如果牙齿没毛病,用不着去看牙医
牙齿就像汽车一样,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虽然牙齿很坚硬,但它也很脆弱,没有任何的自愈能力。
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孩子1岁左右,或者出牙后的6个月内,家长最好带孩子去牙科做一次检查。
如果孩子某颗牙遇冷、热、酸、甜等刺激会痛,或嚼东西时突然痛,或牙齿上出现小黑斑,等等,都要尽快带孩子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孩子惧怕看牙医?给孩子阅读一些与牙齿相关的故事书,如《牙齿大街的新鲜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带孩子去看牙医时,家长自己不要太紧张,以免自己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