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爸妈忽略的小儿常见病:缺铁性贫血
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以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 3岁的婴幼儿。具有小细胞低色性、血清铁和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各种营养缺乏症都已明显减少,但据我国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儿童的发病率仍非常高,且是一种常被家长疏忽了的常见病。本文为将您科普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
【发病原因】
1 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
新生儿体内铁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血容量与体重成正比。正常新生儿其体内铁的含量约70mg/kg,早产儿及出生低体重儿体内的铁量与其体重成正比。出生后生理性溶血所放出的铁储存在网状内皮细胞,加上储存铁足够生后体重增长1倍的应用。故出生体重越低,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
2 儿童生长速度与贫血的关系
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正常婴儿长到5个月时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10岁时几乎增加10倍。早产婴儿增加更快,1岁时可增加6倍。正常足月儿初生时血红蛋白为19g/dl,至4〜5个月时降至11g/dl左右,
此时仅动用储存的铁即可维持,无需在食物中加铁,但早产儿则不同,其需要量远超过正常婴儿。足月儿1年内需补充铁156mg, 早产儿则需要补充276mg。早产儿生后1年内铁的需要量比足月儿约多177%,如不及时供应足量的铁,势必发生贫血。
3 饮食
缺铁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一般含铁为1.5mg/L。牛乳为0.5〜1.0mg/L,羊乳更少。乳类中铁的吸收率约为2%〜10%,母乳中的铁吸收率较牛乳高(缺铁时人乳中铁吸收率可增至50%)。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喂养,可以维持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否则在体重增长1倍后,储存的铁用完,即可能发生贫血。母乳喂养儿于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亦可发生贫血。较大儿童均因饮食习惯不良、拒食、偏食或营养供应较差而致贫血。
4 其他原因长期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和呕吐、肠炎、脂肪痢等,均可影响营养素的吸收。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也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发病多在6个月至3岁,大多起病缓慢,开始多不为家长所注意,到就诊时多数患儿已为中度贫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
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 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黏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
神经精神的变化逐渐引起重视。现已发现在贫血尚不严重时,或贫血出现前、铁蛋白下降即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智力测验发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学龄儿童在课堂上常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此等现象于给铁剂后较快地恢复正常。缺铁性贫血患儿较易发生感染。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疾病预后】
预后良好,经用铁剂治疗,一般皆可痊愈,若能改善饮食,去除病因,极少复发。对于治疗较晚的患儿,贫血虽然完全恢复,但形体发育、智力发育都将受到影响。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补充铁剂(遵医嘱)服药最好在两餐之间,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应避免与大量牛奶同时服用,因牛奶含磷较高,可影响铁的吸收。茶和咖啡与铁剂同时服用,亦影响铁的吸收。
维生素C可使铁的吸收增加3倍。故于服用铁剂的同时,最好服用维生素C。若于服铁剂前4小时服用维生素C,则无此种作用。
治疗后的反应:服用铁剂12〜24小时后,细胞内含铁的酶开始恢复,首先出现临床症状好转,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进。36〜48小时后,骨髓出现红细胞系统增生现象。网织红细胞于用药48〜72小时后开始上长,4〜11日达高峰。此时血红蛋白迅速上升,一般于治疗3〜4周后贫血被纠正。用药1〜3 个月,体储存铁达到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