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秘,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我是黄圆媛医生,专注于儿童呼吸道&肠道健康领域。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分享相关知识。 想要了解儿童呼吸道/过敏/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专业资讯,关注我的微博:黄圆媛医师
便秘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或者是作为某个疾病的伴随症状,在成人、小儿之间还是非常多见的。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便秘:
便秘主要就是由于大肠的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或者是排便周期延长(也就是隔好几天才排一次大便);或者是周期不长,但是粪质干结(大便很干,甚至是“羊屎便”),排出过程十分的“艰苦困难”;或者是粪质不硬, 虽有便意, 但便而不畅的病症(就是即使感觉有排便的意识,但是总感觉拉不干净啊……),虽然是常见症状,但是过程如此“曲折”,也是非常难受。
那么,常见的导致便秘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新生儿和婴儿时期的便秘主要是由于喂养,或者是添加辅食的软硬及不易消化有关。孩子慢慢长大,到了幼儿和学龄前期的时候,造成便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常生活的饮食不均衡,或者的水摄入不足造成的,有些孩子刚刚入幼儿园,卫生间的环境陌生或者发生改变,不愿意上厕所,或者是由于和好玩伴玩得太开心了,即使是有排便的意识,也还是可能错过排便的最佳时机,造成便秘。
从传统医学来说,古代医家喜欢以大便难来称呼便秘, 后世医家除了沿用大便难, 还用不大便、脾约、大便秘结等。而从《诸病源候论》起, 便秘被称作大便不通, 后世医家更喜欢用大便不通来形容便秘。真正开始用便秘作为疾病病名的是清·吴谦的《医宗金鉴》, 并沿用至今。
小儿肺脾本不足, 肺主一身之气, 且与大肠相表里,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 肺脾气虚, 既无力推动腑气下行, 又无力布散津液下运, 故大便秘结难出;小儿“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易因肠道失于濡润而成大便坚硬之症, 又可因外感热病后, 津液损耗, 由实转虚, 形成阴虚便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小儿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及不健康食品导致食积成为常见现象。
在门诊的时候,见得最多的就是家长过分的喂养的情况,一方面“过饱则伤”, 脾胃受损, 运化乏力;另一方面食积化热, 阴津干涸, 均可加剧便秘。
中医用药:
针对肠燥便秘, 常会用到火麻仁、郁李仁、瓜蒌子、莱菔子“四子”以润肠滑肠, 玄参养阴生津。肺脾气虚者, 以异功散为主方加减;脾胃阴虚者, 以沙参麦冬汤为主方加减。伴腹痛者, 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腹胀者, 加厚朴、枳壳行气消胀;纳差者, 加鸡内金、山楂、麦芽、神曲消食导滞, 砂仁化湿醒脾;积滞化热者, 连翘清热散结;气虚明显者, 加黄芪补气固表。因孩子的体质不同, 临床症候多样, 常常虚实夹杂。
生活指导:
主要包括饮食喂养指导、良好排便习惯的培养。《医宗金鉴·幼科心法》中记载:“夫乳与食, 小儿资以养生也。胃主受纳……若父母过爱……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
所以有时候我会告诉家长们,需要给孩子进行合理饮食,嘱咐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不能偏食,荤素搭配,保证饮食均衡。还会指导家长给孩子做摩腹按摩,促进肠道的蠕动。
心理疏导:
大肠受外周自主神经的支配, 当儿童产生负面情绪如过度激动、焦虑、抑郁时均可抑制该神经的调节作用, 导致排便障碍。儿童的自信心较弱, 家长的苛责会使儿童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影响, 在日常生活和排便训练中家长应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以消除孩子的紧张感。
排便习惯训练:
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便秘的治疗与预防起到了关键作用, 父母应鼓励孩子在饭后30 min内坐于马桶或便盆上, 时间为5 min左右, 每天最多3次。正确姿势为:孩子用双脚支撑, 使双膝水平高于臀部, 挺直背部, 挺起腹部。在进行排便训练时, 家长应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使患儿可以集中注意力, 不被外界因素干扰。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让孩子学会排便的正确姿势, 家长应指导其在呼气后屏气, 增加腹内压从而学会协调直肠和肛门动力, 以形成正确的排便反射。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增加活动量对缓解便秘症状起着积极作用。规律有效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孩子排出肠道中的气体, 缓解腹部胀满感。增加活动量前应事先了解患儿的年龄、体质、病史, 针对个体进行具体指导。医生也应多鼓励孩子每日参加1 h左右的各种室内外的运动及劳动, 如慢跑、游泳、跳绳、舞蹈等。
关注我们
黄圆媛医师育儿
杏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