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带娃看病,这些细节你得提前了解!

文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05-13 16:24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有这样一种心态,看着宝宝生病难受的样子还真不如自己生病来得轻松些,毕竟宝宝还太小,连哪里难受都不会说啊。

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爸爸妈妈再怎么小心谨慎,宝宝还是难免会有头疼脑热的情况发生,所以带宝宝去医院可能是很多家庭难以避免的经历。

面对生病的宝宝,妈妈可不能乱了方寸,而是应当做到冷静、细致,准备充分、照顾周到。那,究竟该怎样做,才是以“专业”的视角和“恰当”的方法带着宝宝去看病呢?

I 看病前

1.究竟什么时候宝宝需要去医院看病呢?

之前的章节其实已经介绍了一些就诊时机的掌握原则,不过由于宝宝年龄小,体质相对较弱,器官尚未成熟,功能也不完善,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病情变化进展迅速、症状大多也不够典型,如果妈妈真的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做出初步判断,那么,只要发现宝宝状态不对,疑似生病或感到不舒服,均可带他到医院就诊。

2.看病应当去儿童医院还是综合医院?

儿科的疑难杂症专业性很强,首选自然是儿童专科病医院;倘若宝宝只是轻微不适,且没有传染病接触史,完全可以先到信得过的社区医院或就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如果宝宝处于危急状况,则应当及时呼叫120 或就近就医,经专业人员快速处置,待病情有所稳定后再安全转诊至专科医院。

3.什么时候宝宝需要看急诊?

当宝宝存在突发状况,如外伤、出血、中毒、憋气、抽搐、昏迷、呼吸困难等,或年龄过小、不足3 个月,又或者发热的温度过高、已经超过了39℃等任何存在“急危重症”的表现,均应火速将宝宝送到医院的急诊紧急救治。

4.带宝宝看专家是不是比普通门诊靠谱?

对于诊断不明、病史过长、情况复杂的“疑难杂症”宝宝当然最好找经验丰富的专家就诊,而那些平素身体健康,只是偶然罹患一些症状较轻的“普通”疾病或已经确诊且治疗有效,仅需复诊的患儿,则完全可以选择到普通门诊诊治。

5.医院好像总是人满为患,什么时候会比较空闲呢?

就儿科门诊而言,非疾病流行期,一般情况下清晨就诊的小患儿首诊者相对较少,来的多数是已经确诊需连续输液的“老病人”,到上午九十点左右患儿显著增多,下午两三点后略有下降,傍晚时将再次出现就诊高峰。大孩子大多会在上学前、放学后、休息日就诊。

I 看病中

1.医院的人那么多,如何能避免交叉感染?

病原体主要依靠飞沫传播和接触途径传染,不同于内科、外科、妇科的治疗对象,儿科患者都是未成年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因此在看病时,年龄小的宝宝自然会被抱在怀里,而年龄稍大的患儿则可以戴上口罩,并叮嘱孩子不要随便乱摸周围的物品。

2.问诊只有短短几分钟,如何让医生清楚了解宝宝的情况呢?

看病陈述,当然首先要说清楚最主要的“不适”表现是什么,最严重的症状有哪些,力争有条理地予以表述;紧接着是时间要素,尽量想清楚从什么时候起“发现”宝宝状态不对的,那意味着,这次生病至少是从那时开始,甚至是早于那时起病的;除此之外,别忘记告诉医生宝宝的传染病接触史和药物过敏史。

3.医生说的话太专业,听不懂怎么办?

对于自己听不懂或没记住的问题,妈妈不要腼腆,一定要及时向医生表明,请医生再重复一遍或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讲解。对医生而言,其实也非常希望家长能多了解一些宝宝的病情,这样才有助于家长配合医务人员对宝宝的居家治疗和护理。

4.感觉上差不多的病,这次用的药却和之前的不同,是怎么回事?

医学是一门科学,症状相近不一定是相同的疾病,同一种疾病也存在个体化差异,而且医生选择用药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体质,结合既往和最近用药的情况综合加以判断,因此在按照临床路径等大原则处置的前提下,具体用药可能确实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5.按照之前自己了解的一些知识,医生说的诊断跟想象中的结论好像不太一样,有必要提出疑义吗?

妈妈的医学知识可能源于生活经验、互联网、书籍或报纸杂志,儿科医生则是经过若干年的专业培训和临床锻炼成就的。当两者的判断出现偏倚时,妈妈如有疑义,当然要和盘托出,毕竟有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可能只有妈妈最清楚,这些对医生的诊断也会有所帮助的,而在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上,专业人士的分析则相对更为可靠。

6.医生说要做一些检查,妈妈觉得可能对宝宝存在不利影响,可以拒绝吗?

当对某项检查心存疑惑时,妈妈应当向医生进一步求证,经详细解释后再作判断。凡是正规的医疗机构,有执业资质和经过注册的儿科医生提出的,符合国家卫生计生部门规定的检查和操作,即使是“有创检查”,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对宝宝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倘若因噎废食,因为没有及时完善检查而耽误对病情的诊治,那才是遗憾。

I 看病后

1.取药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

有时宝宝的药物种类较多,包括口服中药和西药,甚至还有针剂、外用药,因此取药后应在第一时间认真查对药物品种是否齐全,确认药盒上的用法和用量,不明之处可以马上向药剂师和医生咨询、求证。

2.用药后一般多久会见效?

药物口服、肌注或静脉输注后都要经过分解、代谢、吸收、利用和排泄等过程,除去激素、退热药等少数药物能够立竿见影外,大多数药基本上都需要使用几次,直到在体内形成较为稳定的血药浓度后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力。

3.回家后怎样观察病情变化?

首先,应注意患病宝宝的精神状态、面色、吃奶(食欲)、尿便、体温、呼吸和脉搏等基本情况;其次,观察原有的疾病症状减轻还是加重;此外,还应注意有无新的症状出现。

4.怎样做宝宝才能尽快恢复?

患病“三分治、七分养”,应当重视医生针对不同疾病特点提出的特征性注意事项,比如肺炎宝宝就应当多喝水、勤拍背、避免腥发食物,腹泻宝宝不仅应当多饮水,还应注意饮食远离生冷油腻。

5.哪种情况下需要带宝宝再去医院就诊?

建议患病宝宝“变化随诊”,也就是说只要病情有加重的迹象或出现了新的变化就应随时复诊;还有些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观察和服药,应在医生指定的期限内复诊。

TIPS:去医院看病前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呢?

带上宝宝的医保卡(或卡号),并在病历册的封面写好姓名、年(月或日)龄和性别,尽可能将既往史和过敏药物填写清楚。

如果为一次连续看病,一定要把使用过的老病册和检查结果也带上。最好将这次生病已经服用的药物名称记下、带来,或者带上药品的外包装就诊,这样能提示医生哪些药物使用后可能效果不明显、疗效不佳。

小宝宝要准备奶瓶、水瓶、奶粉和纸尿裤。不要穿连体衣,否则在听诊心肺、测量血压、触诊腹部或者取血时会很不方便,延误时间。

如存在尿色改变、大便性质不正常,可带上新鲜尿液和粪便以备化验。如果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估计可能需要做B 超检查,或者可能会抽取静脉血化验,最好在看病前空腹8~12 个小时。

文源:《儿科主任说:宝宝生病这么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郑高京

相关推荐

《 儿科主任说:宝宝生病这么办 》

作者:刘薇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