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用药争议不断,19年雾化用药共识来啦!
雾化吸入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雾化吸入疗法的不规范使用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目前,临床比较普遍存在非雾化吸入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这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019年《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对雾化用药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哪些情况不推荐进行雾化吸入给药呢?
×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
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而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部,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不推荐传统“呼三联”方案
“呼三联”药物(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无相应雾化吸入制剂,无充分安全性证据,且剂量、疗程及疗效均无统一规范。
×不推荐雾化吸入中成药
中成药因无雾化吸入制剂,所含成分较多,安全性有效性证据不足,故不推荐雾化吸入给药。
×不推荐雾化吸入抗感染药物
由于抗感染药物的雾化吸入剂型尚未在我国上市,临床应用抗感染药物注射剂型用作雾化吸入较为普遍,而其疗效及安全性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其他药物
诸如:抗病毒药物、干扰素、低分子肝素、氟尿嘧啶、顺铂、羟喜树碱、生物反应调节剂(如白细胞介素-2、贝伐单抗)等均无雾化吸入剂型,不推荐使用。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有哪些?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SAMA)和黏液溶解剂等几大类。下面将对这几类药物逐一介绍: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吸入后,部分经气道在肺部沉积而发挥肺部的抗炎效应,而其他大部分沉积在口咽部。目前中国已上市的雾化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2、短效β22受体激动剂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均是支气管扩张剂,只是与SABA比较,SAMA起效时间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国内上市的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雾化制剂仅有异丙托溴铵及其复方制剂。其复方制剂----复方异丙托溴铵含异丙托溴铵0.5mg和硫酸沙丁胺醇3.0mg,说明书指出不需要把本品与其他药物混合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易被临床忽视,需引起重视。
4、黏液溶解剂
国内上市的黏液溶解剂雾化吸入制剂仅有乙酰半胱氨酸。强调的是尽管有较多的临床应用静脉制剂进行雾化治疗的经验报道,但目前国内尚无氨溴索雾化制剂。
小编提醒大家,在使用雾化吸入药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雾化吸入治疗前:雾化吸入治疗前1h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洗脸、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对于婴幼儿和儿童,前30min内不应进食。
2、雾化吸入治疗中:注意勿将药液溅入眼内,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
3、雾化吸入治疗后:及时洗脸、漱口,清除残留药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J].医药导报,2019,38(2):135-144.
最后,还没有关注护理周刊的朋友,微信搜索“护理周刊”后,查看更多专业护理知识及资讯。已关注的朋友请"星标"护理周刊,和300万护理同仁一路前行。
护理周刊,一个百万护士必备的公众号,每天发布最权威医疗护理资讯,深度剖析护士关心的热点话题,护理临床工作知识精妙总结以及各类专家同仁的工作心得。在这里,你每天都能进步。
看都看完了,不如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