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作业半天没写一个字?孩子磨蹭可能是这种病在作怪
自从小宁(化名)上幼儿园,妈妈就常常接到老师的投诉,说小宁在幼儿园常不听指令,上课时上蹿下跳,午睡时又“骚扰”旁边的小朋友。小学入学面试时,老师提醒小宁妈妈:“不如到心理科检查一下是否有多动症。”获得确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称ADHD)后,小宁在入读小学前开始接受规范药物治疗,目前已经三年级,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和小伙伴关系融洽,屡屡获得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奖项。
近期,网上掀起一波对“聪明药”的关注,据说吃了短期内即可以提高专注力、提升成绩。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查彩慧,她介绍道:
被误传为“聪明药”的ADHD药物哌甲酯属于“红处方”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ADHD患儿规范服用确实可以提升患儿的专注度。目前国内外未见ADHD患儿规范服药而成瘾的报道。就国内现状来说,医生更多的是对ADHD治疗不足的担忧。
拖拉磨蹭爱分神
都可能是ADHD表现
说到“多动症”,很多家长会认为就是指小孩子蹦蹦跳跳、坐不住。查彩慧介绍,实际上,“多动症”学名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只是其中一大主要症状。另外两大主要症状为注意缺陷和冲动。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ADHD的表现症状不尽相同,大部分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多动症状会减轻,而注意力缺陷和情绪症状会突出。查彩慧表示,学龄前的孩子多数表现为过分喧闹和捣乱、常惹事等多动症状。到了学龄期儿童,可能表现为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粗心大意、学习成绩差,“尤其有一些女孩子,未必会多动,但会表现为上课分神”,也可能表现为好发脾气、行为冲动、自我控制力差等。到了青春期,ADHD症状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厌学,违抗父母、老师,和同学缺乏合作精神,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做出过分反应等。
“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让不少家长为之头痛,原来这也可能是ADHD的一种表现,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可能会出现写作业写到半夜、快下课了书本还没拿出来、听写完了才刚刚进入状态等等情况。
不过,专家也强调,不要忙着“对号入座”,单凭上述任何单一症状都不能诊断为ADHD,需要满足至少六条、症状持续半年以上且发病于12岁以前的,才可做出诊断。儿童发育行为科、儿童心理科、儿童精神科等科室都可以对ADHD进行诊治。
持续到青春期
可能会成为“问题青年”
目前医学上认为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但具体病因尚不清楚,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患病率为6.26%,推算约有2300万患者[1]。
据查彩慧观察,在她的儿童心理门诊里,节假日里有1/3~1/2是来看ADHD的,小学阶段的占了过半。这是因为不少家长往往是在孩子读书后学习成绩不佳从而留意到孩子的病情。除了学业,ADHD还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健康,表现为缺乏自信、情绪不稳,成年后发生抑郁、惊恐障碍、双相障碍甚至自杀的风险增加,物质滥用的风险增加。另外,ADHD患者比健康人更易出交通事故而受伤。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ADHD持续到青春期之后,由于情绪暴躁、冲动的影响,患者有可能发展为“问题青年”,增加犯罪风险。研究显示,监禁人群中,青少年ADHD患病率为30.1%,成人ADHD患病率为26.2%,分别是一般人群的5倍及10倍。[2] 来自瑞典的一项研究也显示,63%的暴力犯在儿童时期诊断为ADHD[3]。
ADHD患儿的家庭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孩子都是爸妈的宝贝,但有的孩子因为总是‘惹人烦’,亲子关系很紧张。也有不少患儿妈妈,因为孩子的病情出现焦虑情绪,甚至患上了焦虑症,需要服药治疗。”查彩慧说。
药物治疗ADHD “至少要持续一年”
查彩慧表示,ADHD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中,许多心理治疗方法都适用,主要包括行为干预和家长教育,如教家长如何接纳孩子、训练孩子的社交技巧和学习习惯。6岁以下的低龄ADHD患儿或者病情不严重的,通常都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
“学龄期孩子确诊ADHD,并且达到中重度的,才需要药物治疗。在我们这里,大约50%的ADHD患儿需要处方治疗多动症药物。”查彩慧说,哌甲酯和托莫西汀是国内目前“唯二”的两种ADHD治疗一线用药。她坦言,哌甲酯用好了,确实可以提升ADHD患儿的专注度;但健康人使用毫无疑问属于滥用。
据了解,哌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通过改变脑内一些神经递质来让孩子更专注,减少多动和冲动。有文献指出,ADHD患者中,有70%的人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50%持续到成年期[4],因此,ADHD是需要进行长期治疗的疾病。“从临床角度,推荐ADHD用药治疗时间至少要一年。一般在病情稳定后,才有在暑假、寒假期间停药观察的可能。”查彩慧表示,国外一些指南认为,只要你认为这个药仍使你获益,就可以长期吃下去。
使用哌甲酯规范治疗ADHD 未见成瘾病例
据媒体报道,网上有违法商家将苯丙胺作为“聪明药”出售,这种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成瘾性很大。
“新闻中不是说,吃‘聪明药’会有成瘾性吗?怎么能让孩子长期吃呢?”近来,儿童心理科门诊里,一些看了近日网络推文的ADHD患儿家长对此十分关切。
哌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在国内按照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也即俗称的“红处方”药品,必须由有专门处方权的医生开出,在国内的适应症是ADHD。
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服用哌甲酯毫无疑问属于滥用。但对于ADHD患儿来说,不需要过于担心。“哌甲酯发明于上世纪50年代,是首个被引入中国的治疗ADHD的药物,用于ADHD治疗至今快70年了,国内外还未曾有文献报道因为遵医嘱服用医生开出的哌甲酯而上瘾的ADHD病例。”查彩慧还指出,国内的哌甲酯属于缓释片,血药浓度在体内缓慢平稳上升,相比速释制剂,更加安全。
ADHD规范治疗效果明确
临考试才服药做法要不得
相反,ADHD患儿家长要担心的并不是药物成瘾,而是治疗不足。查彩慧说,遇过不少孩子,小学时确诊ADHD,但没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过几年再次回来心理科,此时对外界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冲动厌学,增加了治疗难度。也有的ADHD患儿家长平时不让孩子吃药,临考试了才过来问医生:“能不能开点药?”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要不得。“有的孩子会因为不专心而完不成考试卷子,这样临时吃药可能有效。但是平时注意力不集中而落下的学习,还是补不回来,病情对学习、精神发生的影响依然无法消除。”
查彩慧表示,在儿童精神心理疾病中,ADHD属于治疗效果较为明确、理想的一种。哌甲酯治疗ADHD通常服用一周就会开始起效,一个月能达到稳定效果,有效率达七成。许多接受规范治疗的孩子,学习专注了,成绩一点不输其余的孩子。
和其他药物一样,哌甲酯也有其副作用,例如食欲下降和头痛等。家长要带患儿定期到医院检查复诊,遵医嘱服药。“一般来说,服药一两周到一个月后的药物适应期过后,大多数副反应会消失。”
[ 医学指导 ]
查彩慧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参考文献:
[1]Anni L ,Yunwen X , Qiong Y ,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8, 8(1):11169-.
[2][7] Baggio S et al. Front Psychiatry. 2018 Aug 2;9:331.
[3]Billstedt E et al. Psychiatry Res. 2017 Jun;252:234-241.
[4]郑毅, 刘靖主编. 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
文:席勒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