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医联体儿童康复协作网成立!

文 /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19-03-09 23:16

在最接近孩子生活的地方提供服务。

来源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2019年3月9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全国九个省31家单位组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联体儿童康复协作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教授介绍,协作网整合了儿童康复相关资源,以提高特殊需求儿童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构建医院、家庭、社区、学校的儿童康复链式服务模式。

据悉,这也是全国首家医联体儿童康复协作网,着重搭建服务、协作、培训和交流四个重要平台,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医联体协作网规范管理模式,积极承担维护儿童健康的社会责任。

推进建立残障儿童家庭-社区-医疗链式康复模式

《世界残疾报告》提供的在卫生保健和康复领域解决残疾人障碍的主要策略中强调了康复服务可支付性、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的重要性。但即使是在上海这样发达城市的郊区,也还有大量残障患儿没有得到应有的康复服务。

儿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史惟表示,为了保证患儿得到应有的康复服务,儿科医院康复科自2004年12月与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联合儿童康复中心以来,一直本着“在最接近孩子生活的地方提供服务”的康复理念,持续推进上海市儿童康复基地建设,“医院-家庭-社区-学校”的链式康复模式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帮助病人好转出院,只是疾病诊治的一部分,而决定病人预后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的康复状况。在这过程中整合资源、借用外力很重要,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王艺处长表示。

而链式康复服务模式突出“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整合医疗、残联、教育、民政、妇幼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和民间资源,以构建早期筛查网络、建设社区儿童康复基地和医教结合基地为工作重心,协调各机构间的工作,提高儿童康复系统管理水平,有效地提升了儿童康复的服务水平。

但目前儿童康复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相关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质量也不够规范。

为此,在前期十五年工作的基础上,2019年3月9日儿科医院将牵头31家单位组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联体儿童康复协作网——涵盖了上海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家儿童康复医疗机构,均为上海市残联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还包括来自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广东、云南、河南、河北等地的17家外省医疗机构。

复旦儿科康复科将依据就近原则,合理分配,最大程度地让孩子在离家最近的机构接受康复,仅2018年复旦儿科康复科就向上述机构转诊1000余名需要接受康复的儿童。

此次成立的医联体儿童康复协作网着重搭建四个重要平台,翟晓文副院长进一步介绍道,第一个是服务平台:链式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模板;第二个是协作平台:形成良好的三级医院与一二级医院或康复院协作模式,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第三是培训平台:带动基层康复发展,培训大量人才,把国外最先进的技术汉化凝练推广到国内康复机构;第四个平台是交流平台:在科研学术、学科发展上加强交流,多中心分层次尝试。

推进互联互通在社区链式康复服务中的运用

史惟副主任表示,为积极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儿科医院医联体儿童康复协作网成立后,将推进建立儿童康复诊疗管理平台,强化社区儿童康复分级诊疗模式

家庭康复是儿童康复的主要措施,通过APP技术将家庭康复的指导、实施和监测与专科医院、社区儿童康复基地的管理平台相链接,促进和提升残障儿童家庭康复的质量,可以有效地改善残障儿童家庭的生活质量。

通过三级医院与社区儿童康复基地的“互联互通”技术,社区儿童康复机构依托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和技术支撑模式。对需要实施康复干预的儿童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早治疗,发挥专家团队学术高地作用,合作拟定治疗方案,开展推拿、针灸、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治疗、理疗等治疗技术。已经开展建立特殊儿童档案管理和转诊服务、技术支撑的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联体儿童康复协作网而建立的康复数字化平台是在国家医改政策要求和康复医学发展需求大背景下,集全国顶级康复医学专家的专业优势,提高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实施水平,提高康复新技术推广力度,对康复临床诊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康复规范化治疗模式和康复治疗信息共享模式的创新,将为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一场数字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