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医荒!千名儿童只有半个医生的份!儿童病有所医的医去哪儿了?

文 / 医说健康
2019-03-06 11:27

“全家人谁生病,孩子也别生病”这大概是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最大的愿望。

全国各地妇幼保健院存在的形式大致可以称为一样的劲爆。

给孩子看病挂号劲爆,孩子住院劲爆,排队交费,队伍长到劲爆,排队拿药,人挤到劲爆。但凡只是说平时,万一赶上流感,那情形不言而喻。

有这样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流传医学界已经多年,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不愿做儿科医生,以至于演变成现在的儿医荒了呢?

一、收入过低

儿科医生收入低主要取决于诊疗的对象——儿童。

我们都知道医疗服务很大一部分成本是来自于药物。儿科并非其他科室,相对比成人,由于儿童自身的特殊生理特点,加上免疫情况以及年龄,临床上儿童用药少,诸多药品明确规定儿童禁用,并且因为儿童的生理特征,能做的检查也相对少之又少,这就造成儿科医生的收入远远不如其他科室的医生。

二、压力大、医患多

正是因为中国家庭的观念,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之宝,孩子代表家庭的希望,对于儿科医生,孩子的病只能治好不得失败。

儿科医生常面临看一个孩子,围一圈家人的情况。如此强大的阵势给儿科医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压力。

绍兴儿科医患新闻

儿科医生的工作难度要大于其他科室, 这主要取决于有些儿童不能很好表达自己的病情,儿童越小越是如此,这就导致医生诊断的风险,有些家长无法理解,情急之下容易失控。

压力大,不被理解,医患矛盾频发这也是儿医荒的重要原因。

三、工作强大

在儿科看到50多岁的医生值夜班并不新鲜。有时,儿科医生白天看一天门诊,晚上继续值夜班,两天回一次家是家常便饭,他们冲在一线给别人家的孩子看病救命,却难得关注下自己的孩子,就这样还不被部分家长理解。

儿科医生的缺乏、二胎政策的开放更是加重了现有医生的工作量多,工作压力大,如此恶性循环也是导致儿科医生流失的原因。

儿医荒的现状存在多年,相对比发达国家每千名儿童占有1.5个医生的对比,我国落后了近十倍,造就如何惨烈的现状离不开医疗制度和家长等多方面原因。

解决儿医荒的主要问题还是要国家从完善医疗服务制度,加强儿科医务人员的培养,并且要加大儿保机构对儿童保健,预防的宣传等多方面着手。

解决儿医荒并非会在三五年完成,但是我们齐心协力的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对医生多点理解和支持,反过来不也是为了我们孩子病有所医做努力吗?

儿科医生荒又起讨论,“明天谁来当医生”的追问,似乎不再是杞人忧天。病人需要帮助,可医者也并非万能。医者与患者,关乎生死的方程,需要换位思考,更应通过制度设计消除积弊、重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