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胎记”是血管瘤,快看你家宝宝中招没有,一定要找对大夫
如果不是因为前几天跟着皮肤科大咖何英教授坐诊,我险些犯了从业路上的第一个大错。
一位家长抱着娃来就诊,掀起衣服,一眼看到孩子的肚脐旁边有一块红色印记,妈妈焦急地问:“它以后会不会变大?能不能把它给去掉?”
何英教授匆匆在纸上写下几行字,递给家长说:“这个病不应该到皮肤科看,应该去血管瘤外科。”
不仅家长愣了,我也愣了:这不就是胎记吗?不就应该找皮肤科看?
何英教授解释说:以前很多人都误把“血管瘤”当成胎记,要么不管它,要么就到皮肤科看。可惜做完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后来经过学科之间的讨论,才越来越明晰:血管瘤应该找血管瘤外科大夫看。
喜姑娘瞅了一眼这位家长手里攥着的纸条,上面写着:郑州大学三附院乔军波。
当天上午,又陆续来了五六个这样的小孩,他们或是在脸上,或是在脚上,或是在头上都长着一块红色的,像是“胎记”一样的东西。
何英教授都让他们去找乔军波大夫。
乔军波是谁?
他究竟有何手段解决血管瘤问题?喜姑娘瞬间产生了好奇。
3月1日上午10点,喜姑娘前往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门诊见到了这位医学博士。
白大褂、戴眼镜、头发有些白,1米8的个子,挺拔、英俊,脸上的笑容让病人觉得温暖、舒适。
“诊室外,很多家长抱着娃在等待,等待间隙,大家忍不住开始交流。
“你家娃几岁了?啥时候发现的?我们家娃4个月的时候发现的,现在快好了。”
“我家娃发现得早,但当时走了弯路,去北京看了好几次也没好,后来有朋友推荐让找乔医生,这不,看了4次,也快好了。”
……
”喜姑娘凑过去,看见有的孩子“胎记”基本褪去了一大半,有的孩子几乎看不出来痕迹。
和家长们深入交谈才知道:就医之前,每个孩子身上长的这些或大或小的印记,都曾被爸爸妈妈误认为是“胎记”,根本没当回事儿。
直到这个“红胎记”长得越来越大,家长们才发现不对劲儿,赶紧带娃到各医院皮肤科就诊。
辗转几圈,才知道这个病实际上是“毛细血管瘤”,属于先天性良性肿瘤或是血管畸形,应该看血管瘤外科。
上午11:40,乔军波终于看完了最后一个孩子,喜姑娘这才有机会和他面对面交流。谈起自己的专业,他爽朗、自信,自带光芒。
“其实,毛细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是孩子一出生就携带或者出生后一段时间开始呈现,尤其是早产的婴儿更容易携带。”
乔军波说,因为大家对血管瘤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很多患者及家属对血管瘤不重视,这就给后续的治疗带来了很多难度,或者说是不可逆转的后果。
比如,很多家长认为这是“胎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然会消退,于是不管不顾。
“实际上,‘毛细血管瘤’会随孩子一起长大。严重的会在短时间内侵吞其他器官,压迫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身体正常功能,甚至还可能导致残疾。”
乔军波告诉喜姑娘:毛细血管瘤有草莓状、海绵状,混合型之分。简单理解,就是它长得像草莓或者像一团海绵,或者是多种形状混合在一起。
还有家长虽然知道这是“毛细血管瘤”,但认为这是良性肿瘤,不会危及生命。特别是长在四肢或者隐蔽部位的,尤其不当回事儿。
乔军波说:毛细血管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它局部生长方式类似恶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征。
比如它的生长速度超快,甚至超过了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速度,这样就会无限制地侵犯破坏周围的临近组织,比如一开始长在眼眶处的毛细血管瘤,会很快把眼睑、嘴唇、耳朵、鼻子都掩盖住,造成呼吸困难、面部畸形,甚至残疾,这样就给后期治疗带来困难,甚至无法医治。
据资料显示:每年我国约有 20% 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就携带有毛细血管瘤。
乔军波教授在采访中连说了十几遍“早发现、早治疗”,不断强调“早”。
“在婴儿期时,毛细血管瘤的面积较小,所以治疗效果最佳,且不会留下疤痕。一旦血管瘤长大,就需要做手术,尤其一些特殊部位的血管瘤还容易溃烂出血,将来会留下疤痕。”
所以,孩子出生后一旦发现血管瘤,建议第一时间到血管瘤外科治疗,1岁之内治疗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