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儿科检查已被叫停5年,如今还有医院在做,家长千万别再上当!
宝宝汗多、睡觉不安
要查个微量元素吧?
宝宝不长头发,吃饭不香
要查个微量元素吧?
宝宝不长个儿,是不是缺钙
要查个微量元素吧?
……
不少家长都看重各类指标
动不动就带孩子去医院查微量元素
但其实早在5年前
原国家卫计委就指出:
非诊断治疗需要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查
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
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
微量元素检测,意义不大
1
微量元素检测方法,不够准确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
主要包括:头发、指尖血、静脉取血
但这些其实都不够准确!
1
以头发作为检测标本
(图源:图虫)
取样方便
可以让宝宝免受采血的疼痛
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但头发受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
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
甚至残留的洗发液都会干扰检测结果
所以,这种检测方式得出的结果
临床价值非常有限
2
通过手指取血
(图源:图虫)
取血过程中
可能会有组织液或外界的同种元素混入
造成结果偏低或样本污染
并且指尖取血
检测出来的数据只是局部血液水平的
并不能真实反应宝宝体内的营养状况
也不是可靠的方式
3
通过静脉取血
(图源:图虫)
这种检测方式
采血过程中干扰因素相对较少
不过
“查血”不能准确反映宝宝体内微量元素水平
因为有的元素在血液中含量本来就很少
比如:钙
体内99%以上的钙
都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不在血液里
也就是说
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并不能准确反映宝宝体内的实际状况
因此
如果是喂养情况良好、
生长发育良好、饮食均衡合理的宝宝
一般不会缺乏微量元素
家长们不必费钱费力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哦!
如果医生需要确诊某个微量元素是否异常
是不会只看单一的检测结果的
还会结合一些其他的指标来判断
所以,家长也别自己盲目给宝宝补微量元素
2
微量元素不能乱补
(图源:图虫)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说
为了防患于未然,额外补充一些微量元素
总没有坏处吧?
其实,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要知道
各元素在肠道吸收的过程中
存在竞争关系
比如钙、铁、锌、铜等都是二价阳离子
在胃肠内吸收途径相似
其中一种元素多了
就会抢占其它元素的“运力”:
锌补多了,会影响铁的吸收
钙补得过多,锌、铁的吸收就会减少
所以
建议大家把喂养重点放在均衡营养上
不要迷信保健品的作用
以免破坏了体内营养元素的平衡
3
这样做,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图源:图虫)
一般来说
只要正常进食,合理搭配膳食
宝宝一般就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
如果家长实在有这方面的担心
那也可从以下3方面来预防:
1
母乳喂养
母乳中不仅含有丰富多样的营养物质酶抗体
而且母乳中所含的微量元素
也是最容易被宝宝所吸收的
母乳喂养期间,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
2
均衡饮食
每种食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有所不同
只有做到均衡饮食,摄入的食物丰富多样
才能避免出现包括微量元素在内的营养缺乏
3
多吃粗粮
鼓励孩子多吃粗粮
也能有效的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除了微量元素检测
以下这2种
被妈妈们津津乐道的检查
也是白花钱
骨密度检查,完全没必要
(图源:图虫)
1
婴幼儿不是骨密度检查的适宜人群
骨密度检查是通过数据
来判断骨骼生长发育状况及衰老程度
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
如果不存在:
复发性骨折、骨痛、骨畸形、
普通射线检查提示骨质疏松的情况
进行常规的骨密度检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骨密度检查主要用于
了解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一个衡量指征
婴幼儿不是骨密度检查的适宜人群
而且一般也不建议20岁以下的人群进行这项检查
再者说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
也没有绝对的参考值
2
儿童骨密度低不等于缺钙
骨密度确实代表骨骼内钙质沉着的程度
但是儿童和成人骨密度低的概念完全不同
如果成人骨密度低
那么代表缺钙,需要补钙
但是儿童骨密度低并不代表缺钙
婴幼儿处于生长高峰
骨骼正在不断拉长、增粗
促使骨骼生长的激素水平增高
骨骼内沉积的钙质自然偏低,即骨密度低
通俗点来说
婴幼儿骨密度低很正常
说明孩子正在拔高,长个儿!
所以
想要通过查骨密度
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的家长该醒醒了!
幽门螺杆菌检查,儿童没必要做
(图源:图虫)
由于幽门螺杆菌(HP)知名度越来越高
许多成年人在体检时开始筛查,以防微杜渐
然而,儿科医生在门诊时
也开始常常被强烈要求给孩子们做这项检查:
理由是家里有人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其实
国内医学共识明确建议:
幽门螺杆菌检查
不应该作为宝宝的常规检查
主要是因为:
1
幽门螺杆菌很少会在儿童期引起症状
绝大多数的孩子
并不会被幽门螺杆菌影响生活
也就是说
就算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孩子
很少导致消化性溃疡这种明显腹痛的疾病
2
预防胃癌,并不需要从儿童期开始
成年人治疗幽门螺杆菌
很多只是出于要预防胃癌的目的
而绝大多数胃癌的出现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缓慢的逐渐变化
从萎缩到化生再到瘤变,最终到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诱导角色
日本的流行病学数据
最早是在20岁以后开始出现萎缩
所以日本制定的筛查幽门螺杆菌的年龄是12~20岁
也就意味着儿童时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从预防胃癌的角度讲
等到成年之后再检查治疗也来得及
其实
只要宝宝肚子没啥不舒服
就不用为了“预防”去做这个检查
只要平时做到:
不嘴对嘴给孩子喂吃的
吃饭的时候尽量分餐
不给宝宝喝生水
不给宝宝吃生食
餐前好好洗手就好了
这3种明星检查
并不能作为评估宝宝健康的唯一指标
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以后各位爸妈就别浪费钱给宝宝做这几个检查啦!
背后开补剂赚钱,才是目的!
目前来看,无论是在正规医院,还是在私立医院,这些检测存在最大的意义还是创收。
孩子没什么问题?那要检查出问题来啊!不然怎么卖补充剂?有些时候,都不是家长想检查,而是相关的医生根本没有告知,就让家长交钱去了,实力坑你没商量。
如果担心孩子饮食不均衡,倒不如按照下图通过食物补充。
最后,拒绝做微量元素检查,
让孩子少扎针,
给自己和家人都省心省力。
赶紧发给身边的宝爸、宝妈
或者准爸爸、准妈妈,
给他们提个醒吧!
近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