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医讯】警惕!消化道异物在你肠道里的“72变”

文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2018-08-17 21:02

近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收治了多例消化道异物的患儿,而他们误食的异物竟然都是同一种东西——海绵宝宝。还不到两岁的西西(化名)就是其中一员。西西连续三天持续腹痛,伴呕吐数次,就诊于当地医院后给予保守治疗,但腹痛呕吐无缓解,且出现腹胀,遂急诊就医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主管医生根据当时西西的体征以及检查结果,判断为消化道异物导致的肠梗阻,并伴有中毒性脑病的可能,情况危急,医生立即为西西安排了急诊手术,结果证实了小肠梗阻并伴有肠坏死。手术中取出的“异物”竟然又是它——海绵宝宝!

原来,海绵宝宝是一种儿童玩具,它的材质是聚丙烯酰胺,干燥时含有少量的水,干时会很快从环境中吸取水分。用冷冻干燥法分离的均聚物是松软的非结晶固体,但是当从溶液中沉淀并干燥后则为玻璃状部分透明的固体,所以能快速吸水并膨胀变大。丙烯酰胺是一种神经毒剂,但若有残留,存在毒副作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肿瘤外科邹焱主任告诉我们:“消化道异物是常见的腹部急症,绝大多数好发生在婴幼儿。轻者多无临床症状,异物多能通过肛门自行排出,但也有些病人因异物排出困难或有并发症则需要手术治疗。吞入的异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最常见者当为别针、缝针、发夹、钱币、纽扣、圆钉、螺丝钉、小玩具等。一般地说,凡能通过食管、贲门的异物大都也可以通过整个胃肠道。但有些异物会在胃肠道的某个部分被嵌住,特别是幽门、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等处。”

而西西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误食了数颗“海绵宝宝”,殊不知看似微小的海绵宝宝在西西的小肠内摇身一变,成为肠道“杀手”——因为小肠里富含大量的胰液、胆汁和小肠液,水分极多,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海绵宝宝迅速膨胀、变大,以至于导致西西肠梗阻。并且由于海绵宝宝在体内滞留时间过长,不断膨胀的海绵宝宝导致肠坏死,而它的毒素又经过小肠迅速吸收,以至于西西出现中毒的症状。

几颗微小的“珠子”几乎要了孩子的生命,而西西仅是其中的一员。

小儿肿瘤外科邹焱

特别提醒:

不建议低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玩耍“海绵宝宝”,孩子在玩耍时需由家长陪同,并严密关注孩子避免误食,若不慎误食了海绵宝宝,请不要着急饮水,尽量减少水分的摄入,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专家介绍

邹焱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肿瘤外科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2002-2003年在西班牙马德里LA PAZ儿童医院从事小儿外科研究工作。2009年2月-5月赴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访学。具有20余年的儿童实体瘤诊治经验,擅长儿童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畸胎瘤等实体瘤的手术切除及综合治疗。

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6部学术著作。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委员、广东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特约编委,《岭南现代外科杂志》编委,《儿童肿瘤杂志》编委。

(珠江新城九西病区徐琦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