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宝宝夜哭4年,问题竟然出在这里!爸妈们千万别忽视……

文 / 浙医在线
2018-08-16 09:00

市民李先生前几天沿东河边走过,看到有人在树上贴了这样一张纸条: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各位路客到此念一遍,保我孩儿一睡到天亮,他顺手拍照发了个微信朋友圈,没想到马上引来宝爸宝妈的一片吐槽,因为被娃折腾得彼此睡不好觉的经历,实在印象太深啦!

(网友“YS”在东河边一凉亭柱子上拍到这样一张红纸条 )

做父母的,应该很多人都感受过宝宝夜哭的威力:时哭时止、定时啼哭,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换尿片、喂奶、亲亲抱抱哄哄不停地安抚,然而,根本不见效……只好无奈地自我安慰:小宝宝都这样,长大些就好了。家里有老人的,就想出各种法子,包括上面到处去贴请路人念一念的纸片。

你家有夜哭郎吗?怎么解决孩子夜哭的问题?民俗专家和儿科专家又怎么看?

①温州宝妈

小时候妈妈给我贴“天皇皇”

现在我给女儿吃益生菌

显然后者靠谱多了

“三十五年前我还是宝宝时,也曾是个‘夜哭女郎’。”温州宝妈小曼说,自己6个多月大时,夜夜哭,整夜哭,妈妈说连着哭了1个月。

“别看我现在细声细语的,据说小时候哭声震天价响,半夜能把隔壁邻居吵醒。”

邻居受不了了,主动跑来支招,建议她妈妈去外面贴个“天皇皇”,还特意交代,贴的时候不能被人看到啊,看到就不灵了。

妈妈一打听,发现不少父母都试过。“怕我一直哭影响身体,她就诚心去贴了,特地深夜去,选了一条白天行人熙攘的街道贴了好几张,因为听说越多人念到,就越灵验。”

结果,当然是没有用了,现在聊起,妈妈也直笑自己,当年是没招了犯傻。

也不知算不算遗传,小曼生了女儿小南,周岁前也是连日夜哭,而且还吐奶。周岁了还吐奶,小曼担心女儿胃食管反流,立刻带她去做了B超,还好没问题。

医生判断可能是胀气了,叫我多给她揉揉肚子,也可以适当补充些益生菌,晚上喝奶后吃。

她赶紧买来婴儿专用的益生菌,睡前吃外加揉肚子,一周后白天放屁的状况就缓解了;大约两三个月后,小南养成了乖巧的睡眠习惯。

“宝宝的胃还没发育完全,喝奶量又多,胀气是很常见的,我猜我自己小时候夜哭也是这个原因,显然,益生菌比‘天皇皇’靠谱多了。”

②杭师大民俗专家

这其实是“善意的语言巫术”

如有效果,纯属巧合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民俗专家顾希佳教授说,其实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不少帮伢儿止哭的法子,不止是夜哭郎,还有米收惊、绕清香等。“现在贴的这夜哭郎语符已经改良了,过去应该是要念三遍的,由于可能完成度比较低,现在人们大多写一遍,路人经过看到时也就下意识地念完了。”

“夜哭郎这样的语言巫术,虽属善意,但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如有效果,纯属巧合。”顾希佳教授说,其源头可追溯至上古——“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其实就是念咒以求病愈的祝由术,这是人类最古老、最早的疾病治疗方法,“祝”即咒,“由”即病由。

“祝由曾是轩辕黄帝时期所赐的一个官名,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地位尊崇,主管的就是巫术,口传心授,代代流传;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说,当然是有价值的,但作为现代人,还是应该弃用,即使其大多无害。”

顾教授说,很多传统的家长会觉得,老祖宗的经验,纵使无用试试又无妨;但使用一些习俗是会有心理连续性的,一旦发生自愈这样的巧合,就会更加笃信,在未来状况更严重时走偏路。

“还有些习俗虽不伤己却对环境有损,像是把煎中药的药渣倒在家边上的马路,由行人踩踏来带走病魔,其实和夜哭郎是一样的原理——求助他人力量。”

“作为现代人,家里有老人如果还有贴夜哭郎语符的做法,建议劝导。虽属民俗,实为陋习。”

③市一产科副护士长

夜哭不一定是病理因素

家长要学习培养睡眠习惯

“我们产科病房里的宝宝都是出生3天以内的,50%以上都有夜哭状况,这时候的夜哭是正常的,可能是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饿了,一般让妈妈抱着他给他吸吸奶,就可以安抚。出生第一天,宝宝们都是要吸8-12次奶的。”

杭州市一医院产科副主任护士、副护士长傅爱萍说,出生后24-48小时,大多数宝宝都会夜哭;但48小时以后,家长们就应该找找原因了。“不一定是病理因素,但这时候是宝宝习惯养成的好时机,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

前期怕黑可以留个小夜灯,渐渐把光线调暗,慢慢过渡;

其次分床睡,培养宝宝独立能力,喜欢蹬被子的宝宝可以给他用睡袋,当然为了安全,小床可放在大人房内;

不要一直抱,很多大人看宝宝可爱,休息的时候也总把他抱起来玩,让宝宝产生了依赖,夜哭就是缺乏安全感;

逐渐减少白天睡觉的时间,刚出生的宝宝,要睡20小时以上,6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要睡16小时以上,但6个月-1岁期间,就可慢慢减至12个小时了,如果还是白天一直睡的话,宝宝晚上精神了,也可能会比较兴奋,哭闹着不肯睡觉。

④奶爸刘先生

留心夜哭宝宝有无打呼症状

警惕腺样体肥大

“我家小宝2013年出生,一岁多以后有明显的夜哭,到2017年春天才停止!”

奶爸刘先生心疼地说,起初以为每个宝宝都夜哭,没考虑到哭得严重可能是病理性的,直到断奶后还哭,才开始担心了。

那时候小宝已经20个月大了,总是凌晨两三点哭醒,一哭至少一个小时,有时甚至哭到四五点,爸爸妈妈和外婆轮班哄着也睡不着,只能陪看动画片转移小宝注意力;

同时,小宝睡觉还有一个特征是会打呼:入睡很难,喜欢在床上爬来爬去;入睡后喜欢趴着睡,有时甚至会有膝盖跪床、背部拱起的姿势,呼噜声和大人一样响。

全家人都觉得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一来孩子睡眠不深,担心影响发育;二来孩子晚上长期夜哭已经影响到大人的睡眠和工作。

先看了中医,医生说是小儿惊厥,建议做针灸推拿、疏通经络,试了两次针灸,小宝哭闹得家里人受不了,只能作罢。

最后带小宝去家对面的解放军第117医院,儿科主任王红诊断,是腺样体肥大影响了鼻咽部通气,小宝睡觉时呼吸不畅,才会打呼且一直哭。

“孩子打呼90%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孩子爬来爬去也好、趴着睡也好,背拱起来也好,都是在寻找一个让自己呼吸舒服的睡觉姿势。”好在小宝的情况不是很严重,王红主任当时建议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并且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约2/3以上,就要手术治疗了。”

王主任提醒:家有打呼宝宝,最好都能带去耳鼻喉科看看,排查一下是否有腺样体肥大状况,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有些宝宝虽然腺样体肥大程度并未达到手术指证,但可能会有张口呼吸,嘴部变凸出的迹象,为了美容,也建议作手术切除,因为腺样体自然萎缩可能要到10岁左右,而长期腺样体肥大可引致颌骨变长、腭骨高拱、上牙突出的“腺样体面容”,这是不可逆的。

尽管小宝已经不再夜哭,刘先生近日也决定给女儿排期做手术。“之前牙医给小宝涂氟时,说孩子的牙骨已经有些外凸了,再加上她确有张口呼吸的习惯,太担心影响面部发育了,女孩子,美也很重要。”

⑤专业医生宝妈:

小儿夜哭多为肠胃问题

最简单的防治法子:顺时针揉肚子

王贞贞,上海瑞金医院特需医疗中心医生,家有1岁宝宝,是个很专业的新手妈妈。

她的宝宝出生后,也一直有夜哭状况,五六个月大的时候才好。王医生起初也是摸索,饿了?尿了?冷了?毕竟宝宝不会说话,任何不舒服都是用哭来表达的。以上一一排除以后,主修消化科的她一下就想到了肠胀气。

“宝宝6个月以内时肠胃还未发育成熟,食物很容易聚积,导致肠胀气或者腹绞痛,不舒服了自然会夜哭,因消化系统状况导致夜哭是最常见的。”

王医生列举了几种宝宝常见的肠胃状况——

肠胀气:喝奶量多,尤其晚上奶喝多了或吃了其他产气的甜类食物;吸奶瓶的宝宝,奶吸完了未被察觉,而一直吸入空气;此外,母乳喂养期妈妈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例如妈妈豆制品吃得太多,也可导致宝宝发生肠胀气;

肠痉挛(腹绞痛):主要是小宝宝肠道发育还不成熟,肠蠕动不协调造成,胃肠胀气也会进一步引发肠痉挛,多见于4个月以内的宝宝;

便秘:正常的宝宝一天应该便便2-3次,以黄色的软便为最佳,大多不成形,三天没便便就可以算便秘了,便秘宝宝会不舒服,也会引发肠胀气。

对付以上常见的宝宝消化问题,专业宝妈王医生建议——

1、最好的法子就是物理治疗,有事没事多顺时针揉揉小肚子,白天揉揉可预防,晚上揉揉可止哭;

2、白天让他俯卧姿势休息玩耍(趴着),可帮助排气;

3、如果以上办法都没用,才考虑服用益生菌——宝宝6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添加辅食了,肠道菌群会自然形成;

4、随着宝宝的长大,奶量的比重会越来越低,胀气状况也自然会好转。

王医生自家宝宝就是肠胀气,哭的时候顺时针揉着小肚子,一会儿就不哭了。“第二天晚上还是哭,于是白天也揉,晚上就好些,只要没有其他更严重的病理状况,随着宝宝肠胃的发育,夜哭会自然好转。”

但如果宝宝哭得很厉害,怎么揉肚子抱抱都不能缓解,家长也要警惕是否为急症。

“也是发育未成熟的关系,有些宝宝小肠末端有时会套进大肠里,发生肠套叠,症状为呕吐、腹胀等,轻者抚触按摩就能解套;严重时会有血便和急性腹痛,需用超声波诊断,如果灌肠无法解开套叠,就要手术了。”

“10万+”的救人小伙找到了,医生都夸他的动作帅,专业!戳视频

这样的头晕要警惕!浙江18岁男生为此呼吸停止,深度昏迷!

记者 章贝佳 编辑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