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诊风险很大

文 / 儿科医生眼中的世界
2018-08-08 03:00

(一)拒绝网上指导,时常得罪朋友!

时常因为拒绝网络指导急性病得罪朋友,甚至被一些不熟悉的家长误解,骂我“名不符实”,“冷血”,"没有爱心”,“医德差”等等。我在网络写科普已经15年有余,多次提醒家长:网络问诊绝对不能代替去医院看病这个过程。中医要望闻问切,西医要望触叩听,医生与患者直接沟通和给患者查体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不少患者过分信赖网络,以为打个电话,留个言,就能方便地治疗好疾病。上面的案例是前几天刚发生的,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二)每个孩子都需要个体化治疗,切勿盲目进群咨询

很多妈妈喜欢上网查资料,看到别人用什么方法或偏方治好了病,就以为该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还有的妈妈特别喜欢加入微信群,以为在群里能得到别人很好的建议。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听过一个最惨烈的我们西安身边的真实故事:一个妈妈在家长群交流,生了孩子发生了黄疸,在群里问家长后自以为孩子不重,没有去医院,后来孩子不幸发生了核黄疸死亡,孩子爸爸砸烂了妈妈手机,对她说:“你永远都不要用手机咨询了!”。每个孩子生病,即使看似简单的病,表现也不一样,医生的用药都会有差别。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孩子也如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需要因材施教。看病也一样,每个孩子都需要个体化治疗。

(三)在群里聊聊护理经验就好

微信群,是很多家长的心灵港湾,确实是方便家长交流的平台。但是在这里,建议家长们可以聊聊看病经验,讲讲护理和喂养孩子的经验,谈谈预防流行病的小窍门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潜水,只是一种心理依赖,他们几乎不看群里的消息,更没时间学习。当孩子出现急性病的时候,请立即去医院。也请别的家长不要好心随意答疑,不是医生,不看化验,随意给大家指导用药,那不仅仅是非法行医,而且是草菅人命!

今后我还会继续在网络里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提供科普知识。只是希望大家不要找我诊断急性疾病,需要的话,请来医院找我看病。需要提醒那些喜欢在网络里提问的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轻易相信网络答疑。

记者点评:

当心掉入网疗陷阱

记者 朱永基

网络的日益发达,给出现身体不适的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寻医问药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一旦不舒服,就习惯上网查阅,这其实是一种好现象,标志着人们自我健康意识的增强,懂得自我保健。

然而网上的东西很杂,对于缺乏基本医学常识的患者来说很难分辨,倘若分辨不清就容易被误导,进而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很多年轻人患了病,往往会先到网上了解情况,但网上的信息不全面,且疾病本身很复杂,每个人的体征也不一样,生搬硬套是不行的。

我们应该采取科学态度,冷静对待健康信息,严格区分健康信息网络咨询和网络诊断治疗,选择正规、知名、信誉度高的网站进行咨询,咨询时切记不要掉入网络诊疗的陷阱。在此提醒热衷于在网上咨询看病的患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网络找“真正的大夫”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