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知识]孩子对食物兴趣的下降,做家长的竟然也有责任,关键在于……
食 物
民以食为天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说明了进食的重要性。
而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进食更是所有行为活动中最重要、最受养育人关注、最需要培养的环节。
营养是儿童健康的基础,好的进食习惯可提供儿童所需的营养素,减少体格发育偏离和患病风险,也可增进与养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不同阶段进食行为的发育过程。
婴儿出生后0~6月,世卫组织建议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情况下应纯母乳喂养。
6个月后应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并添加辅食,此阶段孩子出现舌外推反射消失、竖头稳且可独坐片刻,这些均为添加固体食物提供了可能性。
9~12月龄,大部分孩子可抓指状食物自喂,并对食物产生好奇心,为丰富辅食种类和性状打下基础。
而12月龄后,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可能下降,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增加,食欲和对食物的偏好有时会出现波动。
那么,怎样才能顺应孩子发育特点,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呢?
1.定时定点: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应逐渐建立规律的进餐时间,每次进食时间和地点也需固定。一般建议每天三餐加两点,每次进食20-30分钟,养育人应为孩子提供相对固定的进食地点及餐具。不能不停的、无规律的、无固定地点的喂养。
2.提供适量的食物:应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及食量提供适量的食物。可先给孩子小份食物,养育人应有足够的耐心示范、鼓励孩子进食,若吃得好,可逐渐加量。若孩子出现15分钟后仍不愿开口进食,那么可让孩子离开餐桌,等待下一次进食时间,不要打骂或训斥,不要让孩子在两餐间进食零食、饮料或过多液体。
3.培养孩子进食技能,允许孩子进食狼藉:不必要求正确使用餐具,允许孩子抓握食物自我喂食,也可帮助孩子使用汤匙,有助于更快掌握独立进食技能,培养自信。婴儿自我进食时养育人应容忍洒落和狼藉,可事先在地上铺好相应的地垫以便于清洁。
4.食物准备应多样性,鼓励尝试新食物:养育人应准备营养丰富、适合孩子年龄的食物,同一种食物也可变换不同的烹饪方式,每次只少量引进一种新的食物,告诉孩子食物的名称,在孩子开始尝试时予以称赞,注意观察孩子吃后的反应,有无过敏或不舒服表现,若有,则暂停该食物;如孩子仅是不喜欢而未出现不适表现,则可过几周再次尝试。
5.鼓励好习惯:可采用行为图表,记录孩子进食的时间、地点、行为及量等,表现好时可在当天方格内予正性标记(如笑脸或打勾)。标记数到一定量后可给予适当奖励。
6.建议全家一起进餐,提供轻松快乐的进餐环境:用餐时间是增进情感交流的重要时段,用餐过程中应避免训斥、批评、教育孩子,切勿将美好的用餐时光当成批评会时间;应尽量全家一起进餐,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别人学到很多进餐时的技能和行为,如咀嚼、吞咽、用勺及用筷子等等;进餐过程中应避免干扰物分散孩子注意力,如玩具、电视、pad等。
7.养育人应起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养育人不良的习惯也会被孩子模仿,如边看电视边吃饭、过度挑食偏食、零食不断等,所以养育人也要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在实施行为矫正时,全家采取一致性原则,并坚持不放弃,良好的进食习惯培养一般需要2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