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这5种儿童皮肤病最常见!

文 / 皮肤科张笑天大夫
2018-05-30 10:06

在夏季儿童高发丘疹性荨麻疹、痱子、脓疱疮、湿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疾病)等皮肤病。

1.丘疹性荨麻疹

这些皮疹都是丘疹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以症状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是虫咬皮炎的一种,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叮咬均有可能导致皮疹的产生,比如蚊、螨、臭虫、跳蚤、虱等等均可诱发。该病以婴幼儿及儿童好发,年轻女性也较常见,一个家庭里也常有妈妈和宝宝同时出现皮疹的可能。

目前认为该病为迟发型过敏反应,即不会在叮咬后立即出现皮疹,往往会在数小时或几天后出现典型皮疹。皮疹多为孤立皮疹,偶有聚集,通常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红色风团样损害,略呈纺锤形,部分顶端常有小水疱或者大疱,疱液多呈黄色清亮液体。也有部分不出现水疱,形成硬结改变。多数皮疹伴有剧烈瘙痒,常常因为抓挠而出现破溃,甚至继发感染。如果没有破溃,多数可以在1-2周内自行消退,部分会留有色素沉着。

有的家长可能会误将丘疹性荨麻疹当成水痘。水痘是一种传染病,主要会表现出发热,而丘疹性荨麻疹的孩子是不发热的。

治疗: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和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果宝宝的水疱继发破溃,可以引起感染。尽量保持局部创面干燥,因水疱一般表浅,一般很快可以愈合。严重的患儿,也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糖浆或颗粒。 皮疹发作后尽量不要在皮疹处乱涂花露水或者酒精类的制品,除了不能有效缓解瘙痒及治疗以为,还可能会导致局部色素沉着加重,本来1-2周可以消退的皮疹,出现数月的色素沉着。

预防:不要带孩子去草坪等比较潮湿的地方去玩耍,要远离一些小动物,注意卫生,勤洗澡。在春秋季节,注意杀虫防蚊,经常更换床单被套及贴身衣物,易感人群避免去草木多的地方,可以使用驱蚊水或者蚊帐或者长袖衣物等减少蚊虫与宝宝或年轻女性的接触。

2.痱子

痱子也是夏季宝宝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主要是因为夏季气温比较高,湿度比较大,出汗比较多。过多的汗液容易浸渍宝宝的皮肤角质,从而导致汗腺开口的闭塞,汗液不能排出,滞留在汗管的管腔中。长时间的滞留导致汗液冲破汗管,进入到皮肤,形成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痱子。通俗的讲就是,皮肤被泡软了之后,封住了汗腺的开口,不能被排出的汗液“决堤”了,泛滥到宝宝皮肤里,形成了痱子。皮肤并不能驱除这些汗液,所以皮肤会拼命的往外排,从而就出现了痱子的临床症状。

痱子可以分为白痱、红痱、脓痱和深痱。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白痱,所以主要我们来说下白痱的防治。

痱子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颜面、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部位。

治疗:可以外用一些情况止痒药物,比如炉甘石洗剂。总体来说,对于痱子可以使用外用药,但并不需要口服一些药物。掌握好温度和湿度。

预防:宝宝出汗时要及时擦干,给宝宝勤换衣服。另外,室内要通风,透气,不能太潮湿。夏天尽量不要带宝宝到室外暴晒太阳。衣服要选择宽大、吸水的棉质衣服;化纤材料的衣服容易刺激皮肤,而且不吸水,尽量不要选择。给宝宝营造一个比较清凉的环境,注意勤洗澡,痱子一般很快会自愈的。

3.脓疱疮

脓疱疮又叫“黄水疮”,好发于2-8岁的孩子。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感染性皮肤病,夏季常见。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因为小儿的皮肤比较薄嫩,皮脂腺发育不是很成熟,皮肤表面缺乏保护,夏季多汗,容易造成细菌的侵袭和繁殖。

脓疱疮分为寻常性脓疱疮和大疱性脓疱疮。我们主要来说下寻常性脓疱疮。

寻常性脓疱疮主要发生在面部、四肢等比较暴露的皮肤部位。刚开始表现为红色小丘疹,迅速变成脓疱,这个脓疱很容易破溃或糜烂。破溃后可以结痂,结痂后不断向四周扩散。患儿会自觉轻微瘙痒。

有的家长特别担心:孩子得了脓疱疮,会不会留疤呢?请家长们放心,脓疱疮不会留疤的。因为脓疱疮的病面只在表皮,所以并不会留疤。

治疗:因为脓疱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我们主要外用一些杀菌消炎药物,比如百多邦乳膏、红霉素软膏,这些都可以用。如果脓疱疮已经破溃或者糜烂,我们可以用0.1%的雷夫努尔。等脓疱干了之后,再使用抗生素软膏。

当然,如果脓疱疮面积比较大,孩子出现发烧或者感染的情况,可以给孩子使用口服液抗生素或者静脉点滴抗生素。

预防: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发现周围有脓疱疮患者,需适当隔离,并对患者接触过的衣服、毛巾、用具等进行消毒。

4.湿疹

这是一种常见的表皮炎症,发生的原因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关系密切。过敏、内分泌障碍、感染、物理因素(寒冷、湿热、搔抓)、精神因素等可诱发本病。炎热是引起湿疹发作或加重的一个诱因,开始可能只是单纯的汗液积留于皮肤表层内,形成痱子,接着引起皮肤发红、发痒发炎反应,再经抓搔,甚至并发细菌感染,如此恶性循环。

治疗:急性、亚急性期及皮损较广泛时,全身治疗,可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西替利嗪等,若伴有感染发热加用抗生素。局部治疗,采用喷瓶涂抹患处:鱼金注射液2支+藿香正气水10ml+扑尔敏注射液20mg,每天5-6次,每天一瓶。

预防:1)、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4)、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5)、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发病主要以婴幼儿为主。主要因为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饮食可进行传播。5月-7月为传播高发期。很容易在幼儿园中流行爆发。

但是我们临床发现,大部分的手足口病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发病前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头疼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出现感冒症状1-3天后,可以出现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红色丘疹。红色丘疹上很快就会出现大约2-4毫米的小水泡。水泡非常薄,很容易破,里面的疱液比较清亮,看到里面好像有水似的。

手足口病病程大约1周左右。大部分患儿得了本病后不会复发。90%的手足口病患儿都能够自愈。只有很少一部分患儿会并发肺炎、心肌炎。

治疗:由于手足口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并没有针对本病的特效药。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支持的治疗。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中药,比如板蓝根冲剂。

预防:对患儿进行隔离,防止其他孩子患病。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让孩子勤洗手、注意卫生,家中勤通风,不吃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