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抽动|先看看这个电影!

文 / 儿科医生眼中的世界
2018-05-25 03:01

如果有个人一边挤眉弄眼,喉咙中还时不时的发出狗吠样的声音,然后对你说:“我的志向是要做一名教师。”你会怎么想?

我猜,你一定觉得这个人有病。是的,这个人是有病,他患了一种叫“抽动症”的疾病。可是就这样一个人,在被25所小学拒绝之后,终于成功地被第26所小学聘任。后来,他还获得了“年度最佳教师奖”。

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的疾病,推荐在网上搜搜,看看这部电影。

6岁那年,布拉德小朋友得了抽动症——一种会无法控制地发出噪音并产生抽搐的疾病。老师讲课时,他紧紧地咬住铅笔,但是没有用,他越想集中注意力,就越控制不住自己,考试时情况更为严重。同学骂他笨蛋、怪物。

幸运的是,他的妈妈无条件地爱他,无条件地信赖与支持他,对他的沮丧总有最恰当最积极的反应,对他的痛苦也给予最及时最温暖的安抚。

还有一个对布拉德具有决定意义的人,那就是他初中时遇到的校长。当他知道这个学生的抽动与怪声是疾病引起的,就用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发动全校同学对布拉德给予支持。

当然,除了这些, 布拉德成功的秘密更在于他自己,如果没有他自己的强大内心,如果他因为自己的疾病觉得低人一等,他有可能变得退缩、回避、敏感、自我否定、自卑,最终一事无成。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慨良多。

我也治疗过不少抽动的孩子,在我的治疗经验中,治疗抽动症其实很多时候最主要的是解决家长自己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家长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将潜移默化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大一点的孩子,更是无比的敏感,如果您不学习,天天指责或者想纠正孩子,反而会强化孩子的症状,甚至影响其社交能力,导致孩子自卑、孤僻、强迫症状等等一系列问题。

不少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去治疗孩子的抽动,甚至接受一些所谓“抗精神病”药物,我个人非常反对这种治疗方案(除非症状非常严重)。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关注和制止患儿的抽动,更不能训斥打骂孩子,称孩子是坏毛病,不正常。孩子抽动的时候,很多时候,他自己根本意识不到的。他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生活并不受影响,可惜的是,不少家长这时候就开始指责孩子或过分关注孩子,这些都会加重孩子症状或增加家庭内紧张感,容易造成病情加重。对疾病的不认识和误区以及负面心理,是使孩子抽动症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也是治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治疗抽动症的孩子,我的经验就是崇尚自然疗法加心理疗法,药物只是辅助治疗。合理饮食很重要,少吃垃圾食品,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药物,改善孩子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饮食习惯,孩子就能好三分之一。

心理治疗,就是要治疗家长自己以及全家人的焦虑症。乐观的面对孩子,全家要一起学习《吸引力法则》,一起祝福孩子一定能健康,从内心里去掉“我孩子万一不好,严重了”等负面词汇。这个是个长期修行的过程,家长修好了,孩子自然就又好了三分之一。抽动症的某些问题,不少是家庭问题的呈现。

最后不能忽视的是药物,我们不能缺少药物,我治疗好转的孩子,很多都是慢性过敏体质,如反复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纠正了过敏,孩子的抽动就好很多。

理性的关爱、心理的支持、医生的治疗,适度的“视而不见”是治疗抽动症不可缺少的“药物”。

最后给家长的建议,要想治疗好抽动症,您就做好和医生还有和孩子一起走长征的思想准备,想让医生一下子给您孩子治疗好,那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神医。

我给家长的一点建议:

⒈定期带孩子看医生, 检查血常规,过敏源,脑电图等化验,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

⒉避免孩子长期玩电脑游戏或长时间地看电视; 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⒊有目的地让孩子多户外活动, 以此缓解压力, 放松心情;

⒋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压力,可以让孩子学一种乐器或唱歌(以娱乐为目的),陶冶孩子性情,同时增加孩子接触各种环境的机会;

⒌调整家长自己的情绪状态, 心理干预比药物更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用语言甚至体罚的方式进行纠正; 或表现出过分担心的样子,多拥抱鼓励孩子。

6,到学校给班主任老师说明孩子的病情,请老师们不要看到孩子的怪动作误解孩子。

7,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药物和调整剂量, 不要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 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或增加治疗的难度。

8,营养均衡,不挑食,一定要解除便秘,同时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最好避免可能过敏的食物。防止孩子便秘,如孩子反复便秘,一定要想办法改善。

抽动障碍诊治共识(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