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千万不要打孩子的这几个地方,尤其是臀部!

文 / 触及电竞
2018-04-21 18:09

上班的地铁上,听见两个妈妈在聊天。其中一个妈妈说道:“我家孩子太可气了,有时候把我气得不行了,我就打他。”另一位妈妈也说:“小孩子不能惯,偶尔打一次也应该给她个教训!”

当谈论起怎样打孩子时,一位妈妈说打孩子的屁股,另一位也很赞同,表示小屁股肉厚,打不坏。

多数家长都认为打孩子的臀部是最安全且最起教育意义的方式。其实则不然,最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方式不是靠打,最打不坏的地方也不是臀部。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四个地方不能打

第一,脸

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若是打孩子的脸,会伤到他的自尊,所以不要打孩子的脸。

第二,后脑勺

虽然脑袋有骨头“保护”,但大脑内的动脉和毛细血管发育也不够完善。若打了孩子的后脑勺,可能会造成颅内血管破裂,有种“隔山打牛”的道理。大脑是人的“最高司令部”还有很多神经细胞,若大脑受到损伤很难治愈,尤其是孩子。

第三,臀部

虽然臀部肉厚,但孩子的脊髓和脊柱发育不健全,若打孩子臀部,稍不留神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脊椎,严重可能会导致半身不遂。

第四,耳朵、太阳穴位置

耳朵和太阳穴离的很近,且耳膜是一层半透明的薄膜,一旦受到猛烈外力作用,很可能导致鼓膜破裂。

孩子的教育,不是非打不可,通过交流沟通能更好与孩子形成一种关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打孩子的危害:

1、身体创伤:

大人的力量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很可能会打坏孩子;

2、躯体不适

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3、遗弃感

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

4、恐惧感:

对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5、自暴自弃:

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会让孩子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6、逆反心理强:

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逆反的形式表达出来。

7、暴力性:

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8、说谎行为:

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9、仇恨心理: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不要打孩子,孩子犯错最好有效沟通,同时,与孩子沟通之外,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营养。

补充优质蛋白,促进身体新组织合成

建议孩子蛋白质摄入在1.8-2.4g/kg,一方面满足体内营养需求,合成更多肌肉、长身体等;另一方面可提高孩子的身体免疫力,少生病。

补充α-亚麻酸,促进孩子记忆和大脑发育

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不饱和脂肪酸,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医学研究表明,α-亚麻酸是“脑黄金”DHA的基础物质,是儿童大脑、视力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α-亚麻酸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宝宝脑发育迟缓、智力受损、机体发育缓慢、视力不好等症状。

苏麻油含α-亚麻酸含量很高,可达67%左右,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而苏麻油不耐高热,建议补充苏麻油时,最好选择清蒸或与酸奶一起食用,不建议清炒时食用,但可淋在出锅的菜上。

补充矿物质营养,促进孩子生长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如果食物中钙补充不足,会促使孩子患软骨病,导致长不高。建议平时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等。

锌:缺乏最常见表现为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长期缺乏会导致生长落后、免疫功能降低、还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辅食中,多给宝宝吃含锌丰富的食物,比如苹果。

铁:是造血所需的微量元素,如果孩子缺少铁元素时,会出现轻则头晕,重则贫血的情况。补铁多吃些西红柿、油菜、桃子等。

补充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C:它是一种水溶性营养素。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孩子抵抗力下降,易感冒等,还会导致孩子牙龈出血,发育欠佳。建议给孩子多补充些猕猴桃、橙子、橘子、柠檬等水果。

维生素D:它能促进钙的吸收,具有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作用,预防佝偻病、软骨病。经常晒晒太阳,皮肤在阳关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合成维生素D3,促使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