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亲角色缺失的单亲家庭, 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来应对这个问题?

文 / 暖心奶爸
2017-07-02 17:54

单亲家庭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单亲家庭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某一方把单身家庭的这种无力感传递给孩子。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单亲家庭,如果某一个家庭人员是完整的,但是夫妻关系并不理想,爸爸妈妈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又或者父亲平时在家什么都不做,什么育儿任务都不承担,那这样的家庭与单亲家庭相比,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

在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孩子会牺牲自己来保护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在个体咨询中,我曾经接待过一个初三的男孩,他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初三以前,他一直是班长,品学兼优,但是上初三两个月以后他开始出现无缘由的腹泻,去医院吃了多种药都不见好,后来医生说可能是心因性腹泻,建议接受心理咨询。后来在咨询过程中才发现,男孩是借由自己的这种腹泻来将爸爸妈妈绑在一起。因为爸爸一年来在外面有了其他的女人,晚上经常不回家休息,一次偶然的原因他发现身体上的不舒服能让爸爸妈妈停止对对方的职责,能让爸爸妈妈住在一起。所以他出现越来越多的腹泻行为。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与其生活在表面完整,但实际并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中,我想,还不如单亲家庭来的痛快。

单亲家庭并不可怕,孔子、孟子都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周杰伦、奥巴马也都是单亲家庭,谁说单亲家庭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面对孩子的教育,单亲家庭的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点,如实地告诉孩子父母另一方离开的原因。感情不合就是感情不合,有了更好的选择就是有了更好的选择,让孩子知道父母一方离开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不是因为自己不好、不是因为自己不值得爱而导致了一方的离开。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但他是值得爱的。

第二点,不要可以贬损、诋毁另一方。如果你是一名单亲妈妈,千万不要贬低爸爸,因为孩子会认为一切男人都是不可爱、不可靠的,孩子会用一生的时间来不断寻求认同;如果你是一名单亲爸爸,千万不要贬低妈妈,妈妈是安全感的来源,如果被破坏,孩子一生都会不断寻找安全和归属。

有爸爸妈妈的共同照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这颗撒在世界的种子茁壮成长。

父亲角色缺失,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遗憾,怎么弥补这块呢,大概有这么几条:

1,承认父亲角色的缺失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父亲角色的缺失,都不要隐瞒孩子,因为这是事实,隐瞒不了的,与其让孩子从别人口中,得到一个模糊,甚至扭曲的信息,不如由母亲亲自、完整地告诉孩子。

由母亲告诉孩子这个信息,能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诚恳,以及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对孩子的创伤将降到最低。

2,不阻隔父亲和孩子的接触

部分离异的单亲家庭,因父母分手时的不愉快,导致母亲会阻隔孩子和父亲的接触。

其实成人之间的恩怨,应该由成人自己解决,不应该牵扯到孩子。再者,事情已经过去了,作为孩子的母亲也应该承认这个事实,不管对错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接下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而“父亲”这个作为孩子一生无法回避的角色,应该放在第一个考虑。

当然,也有父亲不想见孩子的,作为母亲,可以积极和对方沟通,但更要有独立意识,要有自信,一个人也能教育好孩子。这不,还有下面这么多办法呢~

3,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单亲家庭的母亲,需要非常有耐心和包容心,因为孩子很容易因为没安全感,而黏着母亲。

而母亲在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像“妈妈”那样耐心倾听、细语安慰,同时,也要像“爸爸”那样,勇敢、果断,帮孩子出主意,摆平他的问题。

这确实对母亲要求很高,但不是做不到,很多有成就的大人物,都出生在单亲家庭,甚至有统计表明,单亲家庭中,跟妈妈的孩子,比跟着爸爸的孩子,长大后,成功的概率更高。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典型。

4,让孩子多接触家族中可靠的男性

可靠的男性,优先考虑:母亲的爸爸,也就是孩子的外公;母亲的哥哥弟弟,也就是孩子的舅舅。

其次考虑:母亲的姐夫或妹夫,就是孩子的姨夫;

以上说的都是亲的,直系家属,不包括表兄妹等关系。

最后,可以考虑,平时经常联系,熟络的,并且对方人品可靠的表兄弟、堂兄弟、朋友等。

我个人不建议让小孩子单独、长时间接触,除了外公之外,母亲的其他男性长辈。至于原因,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和本主题无关,不展开。

以上所有这些男性,都是可靠的,比较了解孩子的,母亲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也是一种父亲角色的替换和弥补。

5,让孩子接触更宽广的世界

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也可以给孩子报一些培训班,开阔眼界、认识新朋友的同时,也分散一下因父亲角色缺失而导致孩子紧张、退缩、畏手畏脚。

比如:一些运动类的培训班就很好,还可以接触一些男老师。当然,所有这些活动,母亲最好陪伴在侧,毕竟安全第一。

我自己就处于这样的家庭,父亲角色缺失,我妈一个人把我养大,小时候觉得并没有什么。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往回看,才发现其实父母离异这件事对自身影响挺大的。我是女儿,对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安全感缺失。从小就觉得自己处于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青春期后,对爱情也没有安全感。

2、非常反感重男轻女。这跟我父亲无意间和我说的一些话有关,比如“女孩子上什么大学,找个好人家嫁了就好了”,“现在给你钱,就像买保险一样”等等。

我会把父母离婚归因于自己是女孩子,有些孩子会因此讨厌自己的女孩身份,而我刚好相反,我会想要超越男孩,证明自己的能力。

3、运动能力不强。

针对以上影响,我觉得有女孩子的家庭,如果孩子处于一个缺失父爱的环境,家长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孩子的安全感建设。

人身安全:

让孩子多运动,增强体力和耐力,有必要的话,学习跆拳道或者防身术。

碰到时事新闻,可以借机和孩子讨论处理办法,增强孩子智斗能力。

爱情:在离婚时,尽量保留住孩子对于父亲的好印象。虽然这么做,可能自己会比较不爽,但是对于孩子的心理建设,还是有益处的。

2、培养孩子的强项,让孩子强者更强。

无论是不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还是鄙视男性,都不是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一个强项,让孩子从中获得自信。

3、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另一半,请再婚。

不管父亲是否是亲生的,一个融洽的家庭氛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总之,离异对孩子多少都会有影响。离异的事情最好不要发生,但是发生了,我们就要好好面对。

面对现在的社会,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前几天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聊天,她说我离婚了,净身出户,房子,孩子通通归对方。我说,为什么不争取一个孩子在身边呢。她说,为了让兄妹俩在一起长大,家庭破碎已够凄苦,如果没有手足相互扶持,那不是更惨吗?

面对家庭的解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对于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传递给孩子一些正面的信息,而不是抱怨和仇恨。教会孩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要顶风冒雨前行。而实际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努力,更愿意再艰难也拼命向前。只是难免有时脆弱有时敏感,所以不管是父亲的一方带孩子还是母亲带孩子,请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爱,但不要因为家庭解体而愧疚,想拼命去弥补孩子,这真的没有必要。然后,如果可以的话,重组一个家庭,给孩子更阳光的爱,有爱的浸润,孩子才能看到风雨下也有蔷薇静静开。

单身家庭孩子来回答一下。男生,父母在我3岁时离婚了,我从小跟妈妈住。

单亲家庭真的不容易。虽然社会越来越包容。但是无论是经济压力,舆论,还是对孩子的教育上面,单亲父母都要承担更多。

怎样教育孩子?

1.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每天都要花时间陪他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情,观察有没有受到师生或者亲邻的影响。比如“为什么你爸妈离婚?”这些问题老实说身为父母如果能讲清楚真正的答案,也不会离婚了。更何况孩子,这么深奥的问题更难回答。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方面的经历,千万要正面回答他,语言要积极,也不要遮遮掩掩的。告诉孩子:人生本就是这样,你会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一定要珍惜,两个人要互相尊重等等。这些话能够帮你孩子尽早明白,父母离婚不是他的过错。而且对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婚姻观都有好处。

2.孩子在童年时期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和家庭。所以你对待生活和婚姻的态度肯定是对他有很深远的影响的。你要展现出强大,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要哭哭啼啼,不要眉头紧锁或者冲孩子发火。这个对孩子的性格极为重要。当然,对待男孩女孩的方式也不同。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由于家庭收入或者精力的原因,单亲父母很少能照顾孩子的起居和情绪。这方面你需要自我审视,你希望怎样培养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要立规矩,教给他们正确的三观,这方面绝不能忽视。

3.父亲母亲都是孩子的至亲。千万不要因为离婚剥夺了孩子享受父母之爱的权利。

4.生活还是要向前看,如果遇到合适的人,他对孩子好,也不妨尝试组建家庭,这对你自己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不用太多心理压力,父母离异,该怎么过怎么过,好好把孩子带大,你就是最棒的母亲!

家长明确自己的态度,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离婚是因为爸爸妈妈不适合在一起了,我们都是为了能更好的过生活!我们只是不住在一起,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我们一直都非常非常爱我们的孩子!永远都爱!

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和抱怨他的爸爸或妈妈,因为孩子有一半是来自爸爸,有一半是来自妈妈的,任何对家长的否定都是对孩子的否定!

就算真的成为单亲家庭,也不要影响任何一方爱孩子!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做为单亲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应该更注意一些:

1、 不要溺爱

有些单亲家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更敏感,孩子要啥给啥,宁愿自己受累受苦,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实这样反而会导致孩子更自私,甚至变成任性的小霸王。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把孩子看成生活中唯一希望,对孩子事事包办,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甚至大人觉得有“风险”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做,让孩子失去了很多独立的机会,让孩子养成了依赖大人的习惯。

3、打骂孩子不可取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单亲妈妈因为生活受累,工作不如意等,将脾气暴发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的,甚至觉得孩子成了她的负担,把所有的错都推到了孩子身上,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这样会让孩子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教育孩子应该正确引导。

4、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应该多注意和孩子交流和沟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这样能培养孩子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我觉得事物好坏都是一分为二的,单亲家庭教育孩子也有完整家庭没有的好处。单亲家庭因为以一个人为主,其教育理念始终如一,不会因父母意见不一致而引起争吵。

单亲家庭中的父亲或者母亲,会更多的体贴孩子,会尽量多陪伴孩子成长,不会因为负气而对孩子不闻不问,因为他(她)知道,自己是孩子的唯一。

有很多单亲妈妈一样教育出阳光的孩子,一样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为什么人们通常意识会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有心理问题,因为确实有单亲家庭的孩子,因父母疏于管教引起孩子的各种问题。只是在正常家庭中一样有问题孩子,并且,由于父母爱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因此,我认为单亲家庭,只要父母能够和平分手,公正对待对方,在孩子面前不说对方的坏话。同时告诉孩子,我们是因为我们不想爱了离婚,不是因为你做错事情。

对于孩子和另一方的来往不限制,不阻止,在孩子面前不指责对方,温暖的对待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孩子是会健康成长的!

朋友的老公应肝癌去世了,看着才6岁的朦朦胧胧的孩子,听着孩子的嚎啕大哭,在场的人无不为孩子感到心酸。的却,作为父亲角色缺失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得花更多的精力,不但撑起孩子的物质基础,更要撑起孩子的精神世界。

我后来跟朋友说,让孩子多多带我们家,或者多带孩子舅舅家去,也许给不了他完全的父爱,希望多多少少能温暖到孩子。有时候跟老公带孩子出去玩,也会把孩子接来一起带去。也劝朋友,碰到合适的男的,能友善对孩子的,也尽量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看到这个话题,觉得异常沉重。现代生活给了我们很多,让我们脚步变得更快,但同时少了那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浪漫。父亲角色缺失分两种,一种是父亲过世,一种是夫妻离异。

对于第一种父亲过世的,我推荐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以自己与子女亲身经历写的一本《B选项》的书。对于父亲的缺失,孩子可以妒嫉别人的孩子有父亲,但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拥有过。

对于第二种夫妻离异的,向孩子坦白,不要剥夺孩子与父亲之间的看望关系,除非你想让孩子以后一直对异性抱有怀疑不信任的想法。渣男总是有,但暖男也会存在,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单亲家庭不影响孩子的幸福,让孩子明白因为种种原因爸爸妈妈不能在一起生活或者爸爸去世,但是爸爸对孩子的爱是不会因为不能和妈妈一起生活而改变。单亲妈妈不再怨恨,不再自卑,不断成长,也可以快乐和幸福,妈妈是孩子成长中的榜样和力量。

1·单亲妈妈在生活中用积极的态度、观念、想法去面对发生的事情

婚姻的失败并不代表人生的失败,只要自己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能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所以单亲妈妈尽量选择积极有益的人生态度。

2·单亲妈妈不要孤立、封闭自己,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活动

多参加一些活动,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有利于自己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同时能开拓视野,不断给自己充电,能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孩子。

3·给予孩子生活的希望

用关切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和陪伴孩子、爱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对妈妈的生活很重要,让孩子充满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4·帮助孩子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找到归属感

单亲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同于”其他家庭,总会远离他人,所以应该帮助孩子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为孩子在未来成功建立自己家庭打下基础。

对于父亲缺失的单亲家庭,作为大人可以尝试这样教育孩子来应对这个问题:

一、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表现出理解。

我的同事和她丈夫离异了,她自己带着女儿。可是这并不影响女儿和他爸爸、爷爷奶奶之间的关系。女儿想他爸爸啦,我同事会打电话给老人家让他来接女儿过去。如果男方的家人想孩子了,他也主动把孩子带到他们家。

离婚,并不是孩子犯的错,所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那才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正确做法。

二、不要在孩子面前说那些让另一方丢脸的事儿。

隔壁班有一个男孩子,他是单亲家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人离婚我们不太清楚,但是孩子奶奶总会在他面前灌输“你妈已经死了,你妈妈是坏人,你妈妈不要脸,嫌弃我们家穷。”由于奶奶的这些灌输,孩子五岁了也不能够自主说话。并且不能自己正常如厕,需要大人帮忙擦屁股。

虽然我觉得这个例子与题目是相反的,但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父亲因为某些原因而缺失,造成夫妻离异。而大人在孩子面前这样灌输,那也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希望孩子心理扭曲,所以即便是离婚了,也不应在孩子面前说那些让另一方丢脸的事儿。毕竟孩子是男方和女方共同孕育出来的,虽然有一方会体验到离婚的巨大伤害,可是如果大人在孩子面前这样说会引诱孩子寻求报复。

我高中时代的同桌就是单亲家庭,从很小就是妈妈一个人带大。可能因为经济条件还可以,那个阿姨在物质上都是尽可能的满足我的这个高中同学,工作之余都是陪着孩子,所以高中时候觉的同学性格特别的开朗活泼,大学毕业之后嫁的也不错,她成家立业之后,她妈妈也找到了很不错的人家。我觉得她妈妈还是很伟大的,这么多年,为了她又当爹又当妈的,真的蛮辛苦的。

所以我觉得单亲的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肯定比完整的家庭要艰难得多,但是只要妈妈正确引导,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正向的,积极的榜样,孩子一样还是会健康成长的。

我周边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的,但是孩子自己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心理以及性格方面都很好,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单亲家庭现在很多,可是也并不是猛兽那么可怕。即使父母离婚了还可以再婚给孩子一个美满的家庭。如果离婚或者其他原因的单亲家庭,带孩子的一方只要心态好,没有抱怨没有仇恨,那么孩子依然可以每日晴天。孩子生活中缺少父母另一方,那么可以找固定时间让另一方陪伴孩子。

过不下去是父母自己的问题,有时分开比勉强凑合过日子要幸福的多。另外现在丧偶式育儿现象很常见,就是家庭中有一方完全没有进入父母的角色,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成长环境也不比单亲家庭的好。

我很反感那些给单亲家庭贴标签的言论,说实话,如今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人在将就,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伤害,可是远远高过单亲家庭的。我看过那些曾经幸福的一对,最后变成怨偶,在婚姻里相互伤害,让孩子夹在中间,两头为难。这样没有爱的家庭,只会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加可怜,更加没有安全感。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喜欢把婚姻的存续作为幸福的标准,这种直男癌思想害了多少孩子,也害了多少女人。单亲家庭的孩子,引导好了,同样不比那些凑合在一起的差,恰恰相反,反而更加坚强乐观,也更加幸福。

认识一个阿姨,她三十岁和前夫离婚,自己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如今孩子在BTV工作,娘俩的日子过得比诗歌还要美丽。她说,单亲家庭不可怕,可怕的是单亲妈妈自己放弃自己,不愿意为了孩子和自己勇敢一点。

我家就属于父亲角色相对缺失,但不是单亲家庭,而且孩子爸爸在外地工作。虽然有电话和视频,毕竟和爸爸在身边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男孩子周围不能全部围绕着女性。从孩子小的时候,我会经常带他外出,带他上早教课,有时也会有意识地选择男老师的课。孩子隔三差五去姥爷家,也会和其他男性家长接触。

不是说妈妈一个人带不好孩子。我还是觉得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温柔是互补的,对于孩子都是不可缺少的。

说实话我觉得孩子的父亲缺失,母亲做的不仅仅是又当爹又当妈的辛苦照顾,更要考虑到孩子心灵成长。

我有一个同学因为是单亲家庭家里没有男性,家长担心孩子被欺负,不让孩子和男孩子玩,我同学本身是男孩子,弄的就有点娘,玩的游戏也都是女孩子的游戏。

我觉得这种情况更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其他男孩子,让孩子学学跆拳道什么的,让孩子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6岁时父亲去世,对于父亲的去世,年幼的我没有太过悲伤,但在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痛。长大后总觉得生命中缺少点什么,但又不明白是什么,后来看了武志红老师的书,才知道,我缺的正是那份稳如磐石的父爱。虽然母亲在10岁时改嫁,继父对我也不错,但那时我的性格基本形成,那份父爱已弥补不了内心的缺失。以致在寻找恋人时,总会以理想父亲的模型进行寻找。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来应对这个问题呢?

用平常心对待缺失父亲的这件事

很多人总喜欢用同情的目光看待当事人,也许他们想的只是“这个小孩从小就没父亲,挺可怜的”,但他们从没想过那个可怜的小孩,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同情与怜悯,他的好心只会徒增小孩的伤心。

用平常心面对,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特殊的,让孩子明白父亲的缺失是由不得已的原因造成,我们和别人一样,我们要从容接受它。

父爱的缺失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于那些离异的家庭,不能因为离异就阻止孩子亲近父亲。

如果不是婚姻走到尽头,谁也不想离婚。既然离婚已成事实,孩子总会归一方抚养,不管归哪方抚养,都不能阻止孩子与另一方亲近。假如孩子归母亲抚养,就更不要阻止孩子与父亲亲近,父亲是天生的教育家,很多问题和事情由父亲来解决效果会更好。

由于父爱的缺失,更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与爱。

尹建莉老师曾说“自由的孩子更自觉”,单亲妈妈不好做,所有的压力一肩挑,身心疲累,这时候孩子不听话,很容易奔溃。所以在孩子的教导过程不能有些微马虎,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与爱,让他自由成长,当然家长要在大方向给予指点,毕竟孩子阅历还浅,有些事情做得还不成熟。

身边有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这肯定是首当其冲,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单亲家庭的孩子都缺乏安全感,然后对男人缺乏安全感,间接导致对爱情不信任,对自己的另一半不信任,所以很可能导致婚姻失败,重蹈覆辙。所以往往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婚姻状况也会不是很理想。

我觉得其实离婚真的没有什么,也不必为了孩子委曲求全,作为单亲母亲跟孩子说,父母之所以分开,就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生活,让你生活的更好,他们还是你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哪怕分开了还是同样爱着你。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但对于父亲角色,还是要尽量告诉孩子他的优点和长处,因为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伟岸,如果过分夸张或是说些缺点,恐会影响到孩子未来性格养成。而且,如果父亲有时间,应该多陪伴孩子,承担其自己的责任,只有充分树立形象,才能获取孩子对你的尊敬,弥补角色缺失的遗憾。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比较敏感、想法容易偏激,与人相处也是显得有些不一样。当然也有一些被引导得比较好的孩子,所以,如果一个家庭父亲角色缺失,做为母亲的,应该好好地引导教育孩子。

一、离婚不等于成仇人

离婚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出了问题,与孩子无关,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所以无论孩子归属哪一方,都不要刻意去阻拦孩子与另一方的见面相处。让孩子知道,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对孩子依然爱如初。

二、不说对方的坏话

很多单亲孩子随着成长,会越来越恨那个没有和自己生活的一方,如果离婚后,孩子归妈妈所有,妈妈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前夫的不是,甚至加倍夸大。不要把自己的苦痛、怨恨转嫁给孩子,让孩子心理充满仇恨与不满。

三、多带孩子参与活动

离婚了,没有了丈夫,但并不代表着生活就必须灰暗。妈妈要尽力过好曾经的日子,带孩子多走走,多接触一些美好的事,分散孩子的心结,让孩子病不觉得父母离婚,日子就没有了指望。

应按照这么几点来进行:

允许父亲和孩子的接触

其实成人之间的恩怨,应该由成人自己解决,不应该牵扯到孩子。如何把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而“父亲”这个作为孩子一生无法回避的角色,应该放在第一个考虑。

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单亲家庭的母亲,需要非常有耐心和包容心,因为孩子很容易因为没安全感,而黏着母亲。

这确实对母亲要求很高,但不是做不到,很多有成就的大人物,都出生在单亲家庭。

所以父亲角色缺失的单亲家庭里,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去了哪里,多久能和他见面,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用阳光、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孩子,让孩子以此变坚强起来!

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单亲家庭并不少见,近年来,离婚率越来越高,其实想一想受伤害最大的是自己的孩子!

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多半表现得是不自信、叛逆、不阳光!其实最主要原因是他们太缺乏爱了,尤其是当他们看见和他同龄的孩子有爸爸妈妈陪伴的时候,那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不管说什么我们都无法切身体会单亲妈妈带孩子的艰难,只是希望这样的家庭越少越好,但是并不意味着单亲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差,只要妈妈用心带,孩子照样很优秀。

我希望单亲妈妈更积极乐观,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是要让阳光照进孩子的心里。如果是和孩子爸离异,可以定期让孩子和爸爸在一起,让孩子感受到父爱,不在孩子面前诋毁爸爸。让孩子每个成长的重要时刻都有爸爸的参与,不留遗憾。平时妈妈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单亲妈妈确实需要付出更多。

有的父母,尽管离婚了,却仍然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努力让孩子得到应有的爱和尊重,给予孩子成长必需的心理营养。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讲述一个父母离婚后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孩子,跟久未谋面的爸爸共同度过愉快的一天的故事。第一次给三岁的小儿子读这本书时,读到“火车终于来了,它‘唉——’地发出一声好像叹气的声音,‘哐当’一下停了下来。是不是从很远的地方跑来,累坏了呢?”,我们俩被作者的幽默所感染,忍不住笑了。可是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却一下子涌满了眼眶,没法继续读下去……

这个叫狄姆的男孩,在站台上等到了从另一座城市赶来看望他的亲爱的爸爸,他们一起去卖热狗的小店买热狗,去电影院看动画片,去餐馆吃比萨饼,去图书馆借书,去咖啡馆喝饮料……不管在哪儿,狄姆总是很自豪地告诉遇到的每一个人:“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到了晚上,爸爸就要回去了,与爸爸并排坐在图书馆椅子上的狄姆心里想: “现在几点了呢?要是时间能够停下来就好了。”“火车要是不开就好了。”他的日常生活中缺少爸爸,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光多么美好,多么宝贵!

在返程火车出发前两三分钟,爸爸把狄姆抱上了火车。火车里已经坐了好多人,爸爸找到自己的座位后,突然大声叫道:“大家听一下好吗?”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回头望着爸爸。爸爸一手抱着狄姆,一手高高挥着,大声说:“这孩子,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这是一个父亲给予儿子的真挚的肯定。这样的一句话,它的分量是特别重的。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虽然爸爸不能每天跟他生活在一起,但爸爸的肯定却会让他骄傲地认可自我,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并努力做得更好。

不能拥有完整的家庭是不幸的,拥有父母完整的爱又是幸运的。但愿天下的父母都能给予孩子完整的爱,所有的父亲都能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充满自信的人,让孩子的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首先,让孩子正视问题。父亲角色缺失,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不管你面对不面对,家庭总是残缺的,但也要让孩子明白,父亲角色缺失,但孩子得到的爱并没有缺失,妈妈会把父亲的那一半爱,一并给你。

其次,如果可以,尽可能的说孩子父亲的好话,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的爸爸还要完美的爸爸,只不过是不在身边而已。不要让孩子更多的接受到来自父亲的负能量,这样,会让孩子更加自卑。

第三,如果仅仅是因为爸爸妈妈道不同,不想同路的话,还是不要让孩子和亲生爸爸老死不相往来的好,定期让孩子与父亲相处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让角色缺失的父亲享受亲子之爱,也是让缺失父亲的孩子感受父爱。

其实单亲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处理好了比现在很多家庭中“隐形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好多了。

所以面对单亲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作为家长首先要正确对待这件事,不要把对对方的不满全部灌输给孩子,要告诉孩子,父母不在一起是因为父母的三观不和,与你没有任何关系,虽然父母不在一起了,但我们依然都很爱你。其次,只要你想爸爸了,随时都可以去看他,他也随时可以来看你,你们同样可以在一起。只要能正确处理好父母离异的问题,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小的。

说起这个问题,真的让我感到很沉重也感到内心很无力。单亲家庭的孩子真的都很不容易,从小要面对父母的离异,甚至是小伙伴们的嘲笑。如果父亲对孩子还很有感情,那我真的希望父亲离婚后还能保持跟孩子的联系、关心爱护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足足的父爱。如果父亲不能这样做,母亲就要担当起父亲的角色教会孩子勇敢的、理性的面对人生。

对于父亲角色缺失的单亲家庭,我们建议这些家庭要积极调动生活中的性别资源。父亲生理缺失的家庭中,孩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性别角色学习中缺乏直接的模仿榜样。这时,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男性角色,给孩子以学习的机会。离异单亲家庭的母亲,不能因为个人矛盾剥夺子女享受父爱的权利,而应鼓励孩子和父亲相互接触。因为亲生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很难被取代的。丧偶家庭则可以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避免角色缺失给青少年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有些儿童心理教育机构,也是可以在父性缺失方面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