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宝宝因药不当致昏迷,儿童用药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每天与您分享优质的健康护理知识,只需点击右上角【关注】即可。
随着进入流感的高峰期,很多小孩生病了,而生病就要吃药,昨天晚上,有位妈妈抱着宝宝过来说:“宝宝吃完药后,不停呕吐、出汗,还陷入昏迷!”后来,得知原因是患儿服用乙酰氨基酚过量了。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经常把握不准药量,通常以成人剂量随意估算,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危险。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在《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致聋。有数据显示,84.9%的家庭存在儿童用药隐患,72.5%的家长会擅自停药,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
小儿机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有明显特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每年由于小儿用药不当造成的悲剧实在是触目惊心。因此,除了专业医务人员,作为家长也应多了解一些小儿用药方面的常识。
那么儿童该如何合理用药?日常用药又存在哪些人们容易忽略的误区呢?滥用退烧药
发烧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其实它是机体的一个免疫增强过程,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当然,过高的发热是有害的,若体温过高,甚至超过40℃,就可能诱发高热惊厥等不良后果。
因此,花小护建议在患儿体温超过38.5℃时,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例如安全性高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烧药,但一天不能超过4次用药,每次间隔至少4-6个小时。
注意:不建议4岁以下幼童吃复方感冒药,类似药:三九感冒灵颗粒,银翘片、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擅自调整孩子的用药剂量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担心医嘱用量不够或太多,会根据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自行调整用量,可是你知道若是剂量太大会引起毒副作用。一般来说,药物剂量一定要准确,许多药如抗生素、退烧药等都是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出来的。
因此,不要随意给儿童用药,尤其是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用,既便使用也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吃成人的药
儿童的生理机能和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着自己的药物代谢特点,而成人的药是根据成人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状况研发的,并不适合儿童服用。若是有些药物确实没有儿童专用的剂型,这时候应该让医生来判断能不能给孩子用。
喂药方法不恰当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服药或为掩盖药物的苦味,常常在服药时与果汁、糖水同服。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对的,由于牛奶、饮料、糖水等液体中含有多种物质,可能会与药物结合,影响药物的吸收,有的甚至会破坏药物的结构,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例如果汁中大多含有维生素C和果酸,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一些药物提前分解或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
注意:花小护建议使用温白开水送服药物,服药与喝果汁、吃水果时间最好间隔1小时。
擅自给孩子联合用药
很多家长认为药吃得多病好得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吃。这个想法是错的,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加上药物之间容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可能会使药效减弱,使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者可导致肝肾损伤甚至肝肾中毒。
注意:父母应尽量避免此做法,以免对宝宝造成危害,联合用药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如何避免儿童用药致聋致残?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对于婴幼儿,由于不会表达,耳聋早期症状不易识别。而药物性耳聋一旦发生,后果往往不可逆。
因此,家长要遵医嘱用药,切不可自作主张给孩子增加或减少药剂量,在孩子服药过程中孩子有变得特别安静,或者对周围声音反应迟钝,或出现走路不稳、摔跤等表现时,引起警惕,应立即停药,并尽快请医生诊治。
最后花小护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在儿童用药问题上,多谨慎都不为过。
1、当医护人员面对抢救病人无力回天时,是什么样的感受?
2、好不容易等到床位,却被告知暂停做手术!这是为什么呢?
3、肠外营养:“医生,我胃口不好,给我打瓶牛奶补充能量吧!”
喜欢关注转发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