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更好的关爱女性健康,得先读懂她的四大特殊生理特点,知道吗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20-03-21 16:16

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曾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的确,这个世界,因女人而精彩。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女科病,多倍于男子”。所以,需要更加关爱女性的健康。

其实古人所说,女子疾病倍于男子,其实主要在于女性的特殊生理,这在古代被称之为“经带胎产”,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四大方面。这四大方面,虽然都是生理特点,但也是容易被疾病困扰的根源。所以要关爱女性健康,就得先读懂她的四大特殊生理特点。

一、月经

一般来说,健康的女性在14岁左右,就会月经来潮,第一次来月经,被称之为“月经初潮”。对于女性月经初潮通常会受到地区、气候、体质、营养等方面的影响,提前或者推迟,但提前或推迟也得有一个合理范畴。通常,11周岁至18周岁,女子出现月经初潮都是正常的。过早或过晚,都要引起重视,及时检查。

古人将月经的来临,用来潮来形容,那么很多人如果看过潮水的话,一定知道,潮水会有来、也会有退。狭义地讲,一个月女性月经周期,算是一个小的潮水涨退,一生女性的月经周期,算是一个大的潮水涨退。

一般来说,健康的女性在49岁左右,就会月经闭止,最后一次月经之后,被称之为“绝经期”。月经来潮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月经闭止也一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也会有一个波动的范围,通常,47~52岁期间出现绝经,都是正常范围。

月经从初潮到绝经,中间除了妊娠期和哺乳期之外,一般都是按时有规律的来潮。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女性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也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所以素有女子月经正常身体就正常的说法。

月经来潮是周期性的,而每个女性都会有一个常规的月经周期,一般是3~7天,多数以4~5天为常规周期,过长或过短,都要引起重视,及早排查。月经来潮期间,月经的量也是有规则的,一般来说,每次月经来潮,大约的行经总量为50~80毫升;通常第一天最少,第二天最多,第三天较多,第四天开始减少,渐渐干净。

女性在月经来说期间,不仅要注意周期、总量,还是注意月经的颜色和质地。就月经颜色来讲,一般都是以暗红色居多,刚开始会颜色较淡,然后逐渐加深,最后转为淡红色,这都是正常的。对于月经的质地,正常情况下,经血应该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

在月经期间,一般会无不适感觉,但也有一小部分女性在月经前和月经期间有轻微的腰痛、小腹发胀、情绪变化等情况,这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月经前和月经期出现难以忍受的腰痛、腹痛等情况,那就需要考虑是痛经的情况了。

所有事物都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对于女性的月经来说,一般规律是一月一次,但也有两个月来一次的,这种古人称之为“并月”;三个月来一次的,称之为“居经”或“季经”;一年来一次的,称之为“避年”;终生不来月经却能怀孕的,称之为“暗经”;正常的月经期,不来月经,但流鼻血,称之为“倒经”;受孕之初,依然来月经,但胎儿却没有问题的,称之为“激经”或“盛胎”。凡是遇到这些特殊情况的,都要及时做好排查,以免贻误病机。

二、带下

对于“带下”二字来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般来说,带下又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带下是泛指女性的经带胎产诸多女性疾病而言;而狭义的带下就是指女性的白带而言。当然,现代所说的带下,都是专指女性白带而言。

带下也分生理和病理两种情况,也就是说通过带下的一些情况,也可以反馈出女性健康方面的问题,所以也有人说,白带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一般来说,健康的女性,会有正常的生理性带下,我们通常称之为白带。

《沈氏女科辑要》中曾指出,“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生理性带下,是指润泽于阴户、阴道内的无色无臭、黏而不稠的液体,一般量不多,不会外渗。

但如果月经前期以及妊娠期,女性的带下量会明显增多,或有少量排出。由于生理性带下的颜色是无色透明的,有时候会略呈白色,所以又称之为“白带”。正常的白带质地是黏而不稠、滑润如膏、无气味、无异臭。

三、妊娠

女性从怀孕到分娩这个阶段,中医称之为“妊娠”。一般来说,女性自怀孕以后,母体就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刚开始出现最明显的月经停止来潮、饮食偏嗜、恶心作呕、晨起头晕等现象,一般不严重,经过20~40天,这些症状会自行消失。

一般到妊娠3个月后,白带会增多,乳头乳晕的颜色会加深;妊娠4~5个月后,孕妇可以感觉到胎动,胎体逐渐增大,小腹会逐步膨隆;妊娠6个月后,胎儿逐渐增大,孕妇会有轻度的肿胀。妊娠末期,由于胎儿先露部位压迫膀胱和直肠,会有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的现象。

大唐药王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胎动,六月筋骨立,七月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可谓是对妊娠期间胎儿成长的详细观察,是比较准确的。古人所说的“十月怀胎”与现代医学是完全不谋而合的,现代常以4个星期对应古代一个月,准确度较高。

四、产育

产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娩,二是产褥,三是哺乳。古往今来,历代医家对于女性分娩、产褥和哺乳都会十分重视的,这三个阶段联系十分紧密,而且这每一个阶段,女性都会发生较为急剧的生理变化,所以对这些生理情况,要多了解一些。

(一)分娩

怀孕末期,胎儿及胎衣自母体阴道娩出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娩。对于预产期的计算,有几种方法,一个是阳历计算法,通常是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月份加9(或减3),日数加7;二是农历计算法,也是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月份加9或减3,日数加14。

孕妇分娩,又称临产,一般分娩前会有一些临产征兆,比如胎位下移,小腹坠胀,有便意感,或者“见红”。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临产时,会出现腰腹阵阵作痛、逐渐加重,制止产门开全,阴户窘迫,胎儿、胎衣依次娩出,分娩也就结束了。

在分娩过程中,很多女性对此是有一些恐惧心理和焦躁情绪的,所以要进行早期宣教以及临时安抚,树立正确的分娩意识。清代早期有一部产科专著《达生编》,书中记载,“渐痛渐紧,一阵紧一阵,是正产,不必惊慌”,同时还提出了“睡、忍痛、慢临盆”的六字真言,不宜早期用力,以免气力消耗,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

(二)产褥

女性分娩后6周之内,都称之为产褥期。女性在分娩时用力、出汗以及产创出血等,都会损伤人体的阴液,此时的女性身体是“阴血骤虚,阳气宜浮”,所以需要好好保养,在此期间尽量别让产妇生病。

在产后一两天作用,会有轻微的发热、自汗等阴虚阳旺的现象,如果没有其他致病因素,这些症状会很快消失,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在产后几天内,女性胞宫尚未恢复正常,会有阵缩现象,所以有些女性在此时会出现小腹轻微阵痛(又称“儿枕痛”),这种情况也是正常情况。

在产后六周,女性会出现阴道不断有余血浊液流出,这种中医称之为“恶露”,早期是暗红的血液,后期血液的颜色逐渐由深变浅,恶露的量也会逐渐由多变少,一般在2周内淡红色血性恶露就会消失,3周内粘液性恶露就会消失断绝。

(三)哺乳

一般来说,分娩后当天或第二天就可以挤出初乳,持续大约一周会逐渐变成熟乳。母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还有抗病能力。所以自古以来,中医都倡导母乳喂养,一般母乳喂养是按需喂养,也就是孩子饿了就喂,每次喂养时不超过15分钟。

母乳喂养的好处多多,一是对孩子好,可以使孩子增强抗病能力、促进胎粪排出;二是对大人好,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使得母体快速恢复;三是对大人孩子都好,母乳喂养有助于培养母子感情。

一般在女性哺乳期,不会月经来潮,也不易怀孕。但是所有事情,都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哺乳期的女性依然要做好月经来潮的准备,也要做好避孕的事宜,以免意外中招。

综上所述,女性的这四大特殊生理特点,都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以及天癸的化生功能作用于胞宫的结果。而这些正常的生理特点,如果没有好好保养,这四大生理特点期间,女性没有得到好好的关爱,这会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女性的这四大生理特点,也是女性的四大特殊时期,作为女性自己要懂得关爱自己的身体;作为家人更要懂得关爱女性;作为其他人,也要懂得关爱女性。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