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文 / 巨小萌
2019-09-14 12:13
"

狗狗们并不是一种理智的生物,如果主人没有对它们进行干预,它们就会在发情的时候,顺从自己的本性,然后去释放自己的天性,去达成生命的大和谐。如果主人在这段时间里面没有很好地管理好自己家的狗狗,那么狗狗很有可能就会意外怀孕,然后大着肚子回来。如果遇到一个粗心的主人,甚至要等到狗狗将孩子生下来以后,才能发现,原来,自家的狗狗已经意外怀孕。为了避免这样的乌龙发生,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关于狗狗意外怀孕的问题。

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狗狗意外怀孕的症状

狗狗怀孕的症状其实并不算特别明显,只有到肚子里面的狗宝宝们长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主人才能发现它怀孕的症状,然而这个时候,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主人们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狗狗刚刚结束了自己的发情期,然后出现了一下这些症状,那就是时候去带狗狗进行一次孕检了。

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腹部膨胀

乳腺肿胀

食欲降低

活动减少

孕吐

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这些症状其实算是狗狗不舒服的时候,常见的症状。如何判断这些症状是否和狗狗怀孕有关,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通过狗狗出现这些症状的日期以及狗狗发情期是否相近来进行判断。如果自己不确定的话,还是让宠物医生来一个简单的检查确定吧。

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如何避免狗狗意外的怀孕

给狗狗进行绝育手术

如果主人没有让狗狗生育的打算,那么做好的做法就是带着狗狗去宠物医院,然后让狗狗接受绝育手术。这样的做法不仅仅能够完全断绝了狗狗意外怀孕的可能,甚至还能让狗狗和许多生殖系统的问题无缘。

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禁止狗狗外出

狗狗是一种遵循天性的动物,如果主人想要让狗狗进行繁殖,但是不希望狗狗意外怀孕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禁止狗狗在没有主人陪伴的情况下外出。如果狗狗是学打开门的聪明狗狗,主人甚至可以就选择将狗狗笼养,直到它们安然地度过自己的发情期。

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给狗狗穿上生理裤或尿布

狗狗的发情期最长可以持续三个星期,在这个期间狗狗很有可能会有分泌物溢出,以及想要通过喷洒尿液来标记自己的情况。而尿布和生理课则是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卫生,同时还能避免狗狗意外怀孕。唯一的麻烦在于需要花费额外的金钱,以及训练狗狗习惯生理裤和尿布。

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如果狗狗已经怀上了,主人该怎么办?

这时候的主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不就是选择让狗狗生下一窝幼犬,要不就是给狗狗堕胎。出乎人们的刻板印象,狗狗堕胎的情况其实非常常见,宠物医生那边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去应对狗狗需要堕胎这个情况。狗狗怀孕要在25天以后,才能发现胎儿的特征,一般在怀孕的

45天内,主人都可以停止狗狗的怀孕过程。在怀孕的25~30天内,狗狗可以使用药物来进行堕胎,如果时间更晚,那就只能人工引产。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对于狗狗来说,都是一种伤害。狗狗的情绪会发生变化。

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至于通过服药或者是其他的方法强行地停止狗狗的发情期,这些个方法虽然大部分都号称安全,但是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点的副作用,而且花费金钱并不少,还不如直接让狗狗接受的绝育手术,一了百了,何必让狗狗遭受更多的痛苦呢?

科学养宠,上【巨小萌】。每天不间断养狗知识解决你的疑惑,实用有效的狗狗训练小技巧,帮你更好养狗。

狗狗也会意外怀孕,主人该如何才能发现征兆,并预防狗狗意外怀孕

参考文献

[1] 李和. (2004). 狗的发情与配种. 农民致富之友, (11), 24-24.

[2] Kustritz M V R. Pregnancy diagnosis and abnormalities of pregnancy in the dog[J]. Theriogenology, 2005, 64(3): 755-765.

[3] Concannon P W. Canine pregnancy and parturition[J].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Small Animal Practice, 1986, 16(3): 453-475.

[4] Jabara A G. Induction of canine ovarian tumours by diethylstilboestrol and progesterone[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al Science, 1962, 40(2): 139-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