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摸乳房、依恋小毯子……这个问题家长可别忽视
这几天跟朋友聊起她家宝宝依恋小毯子的事。
法兰绒的小毯子几乎每家都有一个,但用到这种程度的你见过多少?
朋友一边觉得有趣,一边隐隐有些担忧,不知道这种行为会对孩子未来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万一戒不掉怎么办。
之前就有很多小步的爸爸妈妈们反映过这个问题了,而且每个家庭的情况还都不太一样,有的孩子离不开一个毛绒玩具、有的孩子喜欢闻毛巾的气味、有的孩子必须摸着妈妈的乳房才能睡觉……
其实啊,这些都是孩子的“妈妈替代品”,它在幼儿心理学还有一个专属名词——“过渡性客体”。
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通过对6万对母婴的咨询和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解了“过渡性客体”,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今天就来详细地给大家讲讲!
PS:这个词读起来有点拗口,怕你们记不住,下文统一用“恋物”代替吧~
为什么孩子会有“恋物”行为?
当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就连世界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又因为妈妈总是陪在自己身边,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当他饿了,正好一个乳房出现在面前,他就会认为这个乳房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
但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他会发现“咦?世界好像不听我的了……”接二连三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打击”,在上妈妈也不是时刻都陪在自己身边,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了,孩子的“全能感”开始被逐渐打破。
接下来,孩子会面临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挫折——断奶。婴儿的“全能感”在这个时期被彻底地摧毁。
怎么办呢?
温尼科特发现,很多孩子在这个时期喜欢收集一些柔软的东西,比如安全的毛毯、毛巾、毛绒玩具等。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会聪明地选择一个“第二喜欢”的东西替代妈妈的爱。
除了具体的物品,孩子还会钟爱一些其他的的替代物,比如妈妈的一缕头发、妈妈的耳垂、甚至是一个搓手指的动作……对孩子来说这些替代品能帮助他们忍受不和妈妈在一起的痛苦。
这种情况是孩子离开襁褓独自面对世界的必要经历。意味着孩子开始学习独立了。
孩子“恋物”,是缺爱?这锅妈妈不背
经常看见一些文章里这样写到:
“孩子依恋布娃娃是因为妈妈过早地离开,孩子缺少母爱的关怀。孩子常常抱着小毯子,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很多妈妈看过类似的言论自责得不行,后悔自己太早上班,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多陪陪孩子,让那个小小人儿只能抱着带有妈妈气味儿的小毯子……
给孩子陪伴和安全感是身为家长必须要做的,但一些人把原本正常的心理现象硬生生写成了“苦情戏”的行为,我不认同。
其实孩子使用“过渡性客体”是正常的心理行为,跟亲子关系质量没有直接关联。
不过仍然要在这里提醒大家,作为家长时刻给孩子安全感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必要的。在这个阶段,如果妈妈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并及时对孩子的反应做出反馈,对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有很大帮助哦~
孩子“恋物”不必强行戒掉
我家大亨特别喜欢一部动画片,名字叫《幸福是一条温暖的毛毯》。
但凡主人公莱纳斯出现,画风都是这样的……
莱纳斯有多喜欢这条毛毯,小伙伴们就有多希望这条毛毯消失。
莱纳斯的姐姐对他说,如果不戒掉毛毯,不久后奶奶就会亲自把毛毯解决掉。
在小伙伴和姐姐的开始各种“帮助”下,莱纳斯开始了“戒掉毛毯计划”。莱纳斯的姐姐采用了许多“强硬”的方式,把毯子锁在衣柜里、埋在土里、甚至做成风筝放飞了。
失去了毛毯的莱纳斯,伤心、无助、夜不能寐、甚至不能思考……
当莱纳斯费劲千辛万苦找到毛毯时,毛毯几经蹂躏已经破败不堪了。但莱纳斯说:“我的毯子,我美丽的毯子,它撕破了,潮湿了,但它是我的。”
在动画片即将结尾的时候,莱纳斯对所有人说:“我需要我的毯子,我承认这一点!但看看你们所有的人,你们中间谁没有缺乏安全感?你们中间有谁不依赖某人或某个东西去度过难熬的一天?”
动画片中莱纳斯依恋的小毯子,就是很典型的“过渡性客体”。
那么,这种“恋物”行为到底应不应该戒掉呢?
温尼科特提出“过渡性客体在某一阶段替代了母亲的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儿童成长是必须的、有积极作用的。”爸爸妈妈们不必过分担心,通常情况下,当孩子开始社交,就会慢慢不再需要这些“过渡客体”了。
对于这种行为,千万别强行要求戒掉。因为强行戒掉的行为会让孩子感到深深的不安,小小的他们还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突如其来的焦虑甚至恐惧,搞不好会影响他们学习独立的过程。
如果孩子长到很大仍然有很严重的“恋物”行为,如果已经影响到孩子的社交了,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要不要引导孩子戒掉。
游泳健将傅园慧就是“长到很大却还没戒掉”的案例。
傅园慧在参加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时,身上总是戴着一个红色的带子。
有一次秦海璐忍不住问傅爸爸这是什么?傅爸爸回答:“我们管这个带子叫‘摸摸’,本来是块小毛巾,后来弄了一个布条挂在身上。”他还说在婴儿时期的傅园慧就是这样,摸一摸小毛巾就会非常有安全感。
虽然22岁的傅园慧总是要戴着个红带子,但网友们对她却是一水的好评。无论是傅爸爸的育儿观,还是傅园慧面对挑战的心态,就足以令很多人羡慕了。
就这两天,傅园慧在世锦赛100米仰泳预赛被判出局,她并没有因此变得沮丧,大大咧咧但又懂得自省的心态,我真的很喜欢。如果大亨在面对失败能有这样坦然的心态,那我对他的教育就算成功啦!
孩子不“恋物”,正常吗?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我家孩子从来没有“恋物”过,他是不是有问题?”
一种情况是孩子的过渡行为不明显,我们没注意到。前面提到了“过渡性客体”不一定是物品,也有可能是一个动作或习惯。有的孩子没有对某个物品表现出特别的依恋,但却或许常常做一个一个小动作,比如搓拇指、摸耳朵、闻枕头,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孩子确实没有“恋物”的习惯。不过这也许是孩子有自己的办法健康成长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没必要强行塞给他一条“小毯子”,更没必要过分焦虑,顺其自然就好了。
保护孩子的“恋物”行为
动画片《幸福是一条温暖的毛毯》中,被强行要求戒掉毛毯的莱纳斯出现伤心、无助、夜不能寐、甚至不能思考的情况。强行戒掉的行为相当于直接把孩子的“安全感”抢走,可想而知孩子会有多难过。
我们能做的只是保护孩子的“恋物”行为,不强行要求孩子戒掉,不随意处置孩子依恋的“小毯子”,相信孩子有能力顺利过渡,并按照自己的节奏长成一个独立的人。
有一天,当孩子不再因为“小毯子”不在身边而焦虑,这就意味着“妈妈的爱”已经住进了他的心里,他要长大了。
小步在家早教,来自清华、斯坦福的精英团队,全球735万家庭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