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不到10%的中国妈妈才能享受无痛分娩,究竟生个孩子有多难?

文 / 漫说健康
2018-03-10 20:08

无痛分娩,或许大家都有了解过。

今年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黄宇光就建议:为了减小产妇痛苦,应该在分娩中全部采取麻醉镇痛,并且同时还应该加大对麻醉科医生培养,建议在医学院本科阶段中开设麻醉学。

他强调在发达国家中麻醉大夫与手术大夫是1:3,而我国是1:7/7.5,麻醉医师的比例远远不够市场需求量。因此,关于无痛分娩的话题一时间就得到了大多女性朋友的支持和赞同,因为有过生育经验的妈妈们都知道一点:

生!孩!子!太!痛!苦!了!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苦?

在临床上关于疼痛程度咱们可以按0-10分进行分级,0分为无痛,而10分则是能够想象到的最剧烈的疼痛。然而在医学研究表明,女性分娩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已经达到了9级,仅次于低于烧伤的剧痛、肝肾解释的绞痛。

这种疼痛不仅只是心理与身体上的煎熬。在极度疼痛的情况下,产妇心率会不断加快,本身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瘤、心脏疾病的产妇而言,这种疼痛还会伴有致命性。

因此由于产妇以及家属畏惧生育时的疼痛,破宫产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2008年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接受剖腹产的产妇有11.7%是属于社会因素,也就是说没有剖宫产的指征下,因需要择吉时或怕疼等非医学因素选择剖宫产。

为什么宁愿接受剖宫产而不选择无痛分娩呢?

由于近几年医院对于剖宫产的标准逐渐提高,在没有医学指征的产妇而言,顺产是她们唯一的选择。而无痛分娩自然也得到了市场的相应,所谓的无痛分娩,就是使用各种方法将分娩时的疼痛减轻,一般将痛感控制到三分以内甚至消失。

而无痛分娩又一般分为非药物类和药物类,像国外流行的水下分娩以及心理暗示等就属于非药物类。但最常见是将产妇脊柱内注射麻醉药的方式,从而麻醉掉产妇胸部一下传导疼痛的神经,这种又叫做“硬膜外镇痛”。

这种“硬膜外镇痛”也并非适合所有孕妇,例如脊柱畸形及外伤、合并有脊柱结核及肿瘤、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这类产妇就不能采用。不过绝大部分孕妇都适合,当然这种疼痛也并非完全“无痛”,产妇由于自身身体情况不同以及剂量多少,其痛感也是有所区别。

美国61%产妇采用分娩镇痛,但我国却只有10%!

虽说无痛分娩在我国已经推广了20年,然而绝大多数中国产妇还是享受不到这种“幸运优待”。为何这种分娩方式得不到推广呢?其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第一,医疗结构没有极力推广和使用

由于无痛分娩需要麻醉医生的配合,然而麻醉耗时又较长,麻醉医生的人工费又很低。再加上医院本身的麻醉医师人手不够,无痛分娩在很多地区也未能进入医保。从而导致不少医院对无痛分娩推广兴趣力量不够。

据统计,按照都没每万人需要2.4个麻醉医师的标准,我国应该需要配备30-35万麻醉医师,但实际上情况却只有8-9万。再加上无痛阵痛会导致部分产妇宫缩不好,产程变慢,还得需要打点滴、吸氧、胎心监护等工作,无非也加大了原本人手紧张的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第二,群众的误解和普及度过低

很多产妇以及家人对无痛分娩认识不足,有不少人即便知道无痛分娩,但又担心药物阵痛会对胎儿以及产妇健康有害。

实际上,由于无痛分娩的实施,产妇不仅能够一直保持清醒,其宫缩以及腹肌力量不会受到影响,孕妇还可以持续主动配合宫缩用力。再加上由于局部麻醉,因此麻药进入到血液量也是较少,更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虽说在分娩时,由于无痛会麻痹部分产妇的痛感,造成产力变弱,但却可以使用催产素来进行调节。但有一些产妇在面对选择无痛分娩时,得不到家人甚至丈夫的支持。家人的偏见,蔑视一个母亲的尊严,仿佛认为生孩子痛就是应该,若不能遭受疼痛或苦难就没有资格当母亲?

无痛分娩对很多中国产妇都是一个奢侈品,这不仅是医护改革需要做的,同时也是我们观念转变的问题。社会学家李银河曾经说过:“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产妇所减轻的痛苦,即使尊重生命,同时也是文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