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科学防癌科普讲座(一)——结肠癌的预防

文 / 山东健康卫生新闻网
2021-04-18 18:52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结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13至16万人。在消化道肿瘤中,已仅次于胃癌,稳居第二位。全国每年约有4.75万人死于大肠癌。其实,可怕的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今天请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陕西省老年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颖来聊聊这个话题!

吴颖,中共党员,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华医学会陕西消化学会委员,陕西省内镜学会委员。2011年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消化内镜。擅长消化系统、肿瘤内科各种病症的诊治,尤其擅长电子胃镜、肠镜诊疗操作及内镜下的各种治疗。承担科室的带教及科研工作。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一、流行病学

在我国,结直肠癌属于高发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居男性肿瘤的第2位,女性肿瘤的第4位,每年发病约5000例。

二、病因学

1.遗传因素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等具有遗传倾向的遗传易感综合征是结直肠癌的重要来源,其中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患者50岁之前几乎百分之百会发生癌变。

2.饮食因素同样在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决定性的危险因素,膳食纤维对于消化道大有益处,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概率。

3.一些非癌症疾病也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结直肠癌起源于结直肠多发息肉或腺瘤,其癌前病程大约5-20年,直径大于3cm的息肉癌变率超过50%。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大约5%会发生癌变,当溃结病史超过30年时,癌变概率达到40%以上。

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1.得过癌前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2.直系亲属得过结直肠癌或癌前息肉(腺瘤);

3.各种家族性遗传性结直肠癌病史;

4.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5.长期饮酒、烧烤、腌渍、熏制食品,过多摄入红肉类、高脂肪类;

6.长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运动者。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在临床上,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当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结直肠癌最为主要的症状是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便频、便秘、腹泻,甚至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伴有里急后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肛门坠胀等。而最为明显的症状当属无痛性血便,大多数血便性状为粘液脓血便,当肿瘤位置较高的时候,可能表现为果酱样大便或黑便。此外,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还可能出现肠梗阻、腹部肿块、贫血、发热、乏力等症状或表现。

四、预防很重要,但有时候,防不胜防 。所以,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常规早期筛查可以降低50%肠癌死亡率,那么哪些人需要进行肠镜检查呢?

1.建议50岁以上体检时行肠镜检查

2.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建议40岁开始 每3-5年一次

3.大便习惯发生改变的,便秘、腹泻,便秘腹泻交替

4.大便隐血阳性的患者

5.有阑尾、胆囊手术病史的

如何预防结肠息肉、结直肠癌?

通常来说,预防疾病的发生,大体上是要注意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规律的生活等等,做好以下几点,对结肠息肉甚至结肠癌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1. 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吃健康食物,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少吃油炸、熏制食物,减少饮食中盐的摄入,少吃精食,多吃粗粮,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多食用蔬菜,特别是粗纤维类,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可适当添加酸奶(含有乳酸菌)制品,注意不是「饮料」;

2.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粪便中水份被吸收,导致大便干结而便秘,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肠道会吸收粪便中的毒素;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与减重,注意维持正常的体重,研究表明,肥胖,是结肠癌的易发因素之一;

4. 注意保持良好心情,好情绪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减少肿瘤的发生,负面情绪不利身心健康。

通讯员:李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