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活检会导致癌细胞转移和扩散吗?不会,4类患者做了更安心
3年前,林大叔在体检的时候,检查出肺部有小结节,不过当时并没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因此林大叔也不理了。
最近,林大叔睡觉的时候常觉得胸口闷,而且还伴有咳嗽、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林大叔这才想起来自己肺内的结节,于是到医院再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林大叔的肺结节已经变大,边界还有点模糊。医生初步判断有肺癌的可能,建议林大叔做一个穿刺活检来确诊是否发生癌变。
林大叔听到后连连摇头,表示打死都不做,原因是:万一它是肿瘤,穿刺后扩散和转移了怎么办?!
其实,林大叔只是不愿意做穿刺活检无数人中的一员。在医院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医生追着病人做穿刺活检,由于病人对穿刺活检了解不足,误以为穿刺活检会造成癌细胞扩散或其他不良影响,于是千方百计地拒绝……
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穿刺活检。也许,它并非如你想象中那么“恐怖”。
穿刺活检是肿瘤治疗第一步
穿刺活检,是利用穿刺获取骨与软组织肿瘤组织病理的主要方法。根据活检时间,可以分为术前活检、术中活检和术后活检;而根据病灶大小,可以分为切取活检、切除活检。
那么,穿刺活检是怎么做的呢?
临床上,穿刺活检需要CT引导和超声引导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辅助。一般来说,骨骼、肺脏等部位适合用CT引导,肾脏、肝脏和浅表淋巴结等部位适合用超声引导。
以CT引导为例,做穿刺活检时,患者要采取平躺或俯卧的姿势,先进行局部的CT扫描。经过CT扫描,基本可以知道肿瘤的范围和位置,医生就可以设计穿刺到肿瘤的路径和部位,然后给患者局部麻醉,最后用穿刺针进行穿刺。
穿刺活检对于肿瘤治疗起着基础作用。美国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发现,做穿刺活检和不做穿刺活检的人相比,生存期明显延长,理由是穿刺活检有助于精准治疗。研究显示,在2034名胰腺癌患者中,做穿刺活检的患者生存期为22个月,不做穿刺活检的患者生存期为15个月。
做穿刺活检会导致癌细胞转移吗?
有的人之所以担心穿刺活检会造成癌细胞转移,是觉得在穿刺活检的过程中,穿刺针会出现针道种植,还担心穿刺针与外界其他组织接触之后,发生人为播散。需要明确的是,穿刺活检并不会导致癌细胞转移。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穿刺针针尖附着癌细胞,在穿刺针抽出的过程中发生了脱落,有可能造成癌细胞扩散。但是,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很小很小。
因为穿刺针不像我们常见的针,而是类似于圆珠笔,可以一伸一缩。按一下开关,穿刺针里面的针芯就会弹出来。取完癌细胞之后,再按一下开关,针芯就会缩回套管。所以,在穿刺针拔出来的过程中,癌细胞是被层层“包围”的,基本不会发生扩散的风险。
所以,在进行穿刺活检时,我们应该相信精密的医疗器械和操作严谨的医生,并积极配合。
4类患者建议要做穿刺活检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做穿刺活检呢?
第一是初诊初治的患者,一般患者需要通过活检组织,来判断癌症的性质,从而确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第二是原发灶不明的患者,由于无法确定原发部位,需要通过活检组织,进行肿瘤分型检测。
第三是需要靶向治疗的患者,要先做基因检测,找到靶向治疗的靶点,因此要进行穿刺活检。
第四是进行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一系列治疗之后,没有明显效果的患者,或者产生了耐药性的患者,需要再次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和基因突变。
延伸阅读:二次活检和液体活检是什么?
二次活检,就是第二次进行穿刺活检。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应用的广泛,很多肺癌患者开始逐渐熟悉二次活检,甚至三次活检,主要原因是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需要通过再一次的穿刺活检,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由于第一次穿刺活检取出来的标本已经不能用,无法满足第二次穿刺活检的标准,但临床上二次组织活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无法获取组织标准的情况下,二次活检一般用胸水、血液、尿液、脑脊液、心包积液等液体标本替代,也就是液体活检。目前,液体活检主要包括血浆游离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外泌体检测等。
与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的好处在于血检样本可及性更高,而且可以多次取样,更有助于对术后疗效进行动态监控。
至于适合进行组织活检还是液体活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患者是初次诊断,那么建议进行组织活检。在组织活检不足量的情况下,再考虑血液活检。如果是检测耐药机制,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活检,那么就可以进行液体活检。
综上,穿刺活检在临床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应戴着有色眼镜看穿刺活检。在需要做穿刺活检的情况下,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才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
参考资料:
[1]《说说穿刺活检》.人民网-生命时报.2019-07-04
[2]《穿刺活检不会引起肿瘤扩散》.健康时报.2020-02-14
[3]《肺癌穿刺活检会导致癌细胞转移?这篇文章都说透了》.肺癌康复圈.2020-03-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