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男女,治疗癌症也要区分器官左右?
研究表明,左右侧结直肠癌的基因信号通路、临床表现、靶向治疗及预后都有显著差异。
你一定不知道,原来结直肠癌还有左右之分,而这左右之分居然会导致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靶向治疗、预后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2016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公布了一份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ALAN P. VENOOK教授等人进行的,关于不同解剖部位与转移性结肠癌生存率的研究结果。数据显示:
1、原发病灶的解剖部位不仅与药物治疗效果有关,亦与预后有联系,原发于右侧结肠(盲肠和升结肠)者预后较原发于左侧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者差。
2、肿瘤原发部位在左半结肠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比原发在右半结肠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
3、原发于左半结肠者,使用西妥昔单抗总体存活期为36个月,贝伐珠单抗为31.4个月;原发于右半结肠者,使用西妥昔单抗总体存活期为16.7个月,贝伐珠单抗为24.2个月。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显著的差异呢?这是因为左右结肠癌,基因信号通路不同。
大量临床、基础研究表明近端和远端的结直肠癌致癌的基因信号通路不同。结直肠癌的基因信号通路分为两种:
CIN途径与MSI途径
CIN途径包括致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MSI途径主要涉及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的突变或启动子甲基化、生长调节相关基因的突变。这两种基因突变通路与结直肠肿瘤发生部位明显相关。
右半结肠癌则与癌基因的激活、BRAF基因突变、MLH1基因的甲基化失活、MSI阳性表达相关;
左半结肠癌与抑癌基因(例如APC、P53、SMAD4)的失活,KRAS基因突变以及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相关。
这种左右结直肠癌差异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1、左右结直肠癌,症状不一
左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肠梗阻或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腹鸣较明显。癌肿溃破可使大便表面粘附血液和粘液,有时便鲜血。早期常易误诊为单纯性便秘。
右半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适、大便不规则、腹痛及腹部肿块,病情逐渐发展,出现进行性贫血、消瘦、发热等。常易误诊为结肠炎、肠结核、慢性阑尾炎、克罗恩病及胆囊炎等。
详细内容可见下图:
2、左右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方案不同
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步骤是单克隆抗体,即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它们可靶向抑制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如西妥昔单抗。因此,通过对KRAS基因突变状态检测有助于实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研究表明:只有KRAS野生型患者才能从抗EGFR单抗的治疗中获益。
对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沈琳解读:面对KRAS野生型患者,若肿瘤位置在右侧,推荐使用化疗或化疗+贝伐单抗;若肿瘤位置在左侧,应用西妥昔单抗成为最佳治疗方案。
左右结直肠癌对临床的意义
目前,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这两种药物,都是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一线用药。原发病灶部位不同,两种药的药效亦不相同。这一点对于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此,加利福尼亚大学ALAN P. VENOOK教授表示:“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对于原发于右侧结肠的肿瘤,不应当使用西妥昔单抗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无论KRAS是野生型还是突变型,其治疗都应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
左右结直肠癌无论是从基因信号通路、临床表现、靶向治疗及预后等都有显著差异,将成为影响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及治疗决策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必定为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