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诱因找到了!医生提醒:做3件事,远离癌症、三高、心血管病

文 / 湖北饮食养生汇一点号
2021-02-07 00:34

提到肥胖,在传统的观念里,大家想到的就是富态,有福,确实,在以前物资较少的年代里,有吃有喝就不错,如果还胖乎乎的那肯定说明生活条件好,是大福大富之家了。不过,现代社会普遍不存在食物短缺的情况,尤其是都市中的人,一日三餐没得说,平时还喜欢吃点小零食,出去逛街喝奶茶,吃甜点,嘴里也没有闲着,结果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肥胖人群。虽然说很多人吵着要减肥,不过,大多数人是冲着形体去的,并没有考虑过肥胖会对人们带来的健康危害,但实际上肥胖存在的问题真不少,它可能跟很多疾病相关!

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经过研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号召大家应该重视肥胖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它指出,如何和正常体重的人比较的话,肥胖会诱发多种疾病,比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等等,这类问题的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的三倍以上,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疾病的风险也在两倍以上,可以说肥胖就像一个疾病种子,潜伏在肥胖人群当中,一旦时机正好,就会发芽,导致健康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肥胖有可能增加癌症的患病率,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肥胖人群比正常人更容易患胃癌、胆囊癌、大肠癌、子宫颈癌、乳癌、肾癌等癌症,而且有数据显示,当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50%左右时,那么男性可能提高4成左右的患癌几率,而女性则接近于六成,这个比率非常高。同时,如果肥胖人群开始减重,如果减少了5%左右,就能给健康带来很多益处,减少患三高、代谢综合症、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而且如果有这类疾病的话,健康状况也会得到改善,可谓一举两得。

回头再看看我国的情况,我国每年十大死亡病因中,其中癌症、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肾病、肝病等均与肥胖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首先要避免自己处于肥胖的状态,而如何避免肥胖,那么就要首先了解什么是肥胖,以及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调整肥胖状态。

一般按照国际惯例,是通过身体质量指数,也就是BMI以及腰围来判断肥胖指标的,那么BMI如何测定呢?

BMI的测定

BMI的测定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大家可以自行计算,就是身体质量指数等于用自己的体重(单位是公斤或者千克)除以身高(单位是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就是身体质量指数。

打个比方,一个人体重60公斤,身高1.7米,那么他的BMI就是:60÷1.7²=20.76,这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就是20.76,也可以保留一位小数,那就是20.8。

那么BMI在多少算正常呢?

其实BMI在各国有一定的区别,而在我国,正常体重的BMI是18.5-23.9,低于18.5为体重偏低,高于23.9低于27.9为超重,大于等于28则为肥胖。研究显示,当BMI超过25以后,每增加5,那么死亡风险增加20%以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BMI也有不准确的时候,首先这个指标适合于成年人,也就是18-65岁的人群,儿童、老人、孕妇则在之外(儿童的BMI另有指标,附后);其次,就是健壮的运动员以及健美人士,虽然他们可能体重也比较重,但其身体脂肪少,即便BMI较高也不能算是肥胖。

多少腰围是正常呢?

腰围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我国成年人标准是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为健康;一般认为男性80-85为超重,85以上为肥胖,而女性75-80为超重,80以上为肥胖。

其实,BMI和腰围计算人体肥胖程度也是各有其局限性的,所以在考虑肥胖时,应该两者结合,同时有些特殊的人群需要进行专业的检测,排出内脏脂肪较多的情况。

根据调查研究数据发现,20岁至65岁轻度到中度肥胖人群,如果通过诊断发现其有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话,这时候及时减重,可达到控制或改善上述疾病与症状。

肥胖的成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平时摄入的热量超标,远远超过消耗的水平,多余的热量在人体内积累,转化为脂肪,就形成了肥胖。之所以说肥胖是个慢性病,那是因为肥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较为漫长的时间里逐步积累而成,其受肥胖的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

容易肥胖的环境除了家人遗传外,还跟整体家人形成的习惯有关,比如家中做饭的父母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制作菜肴,导致一家人都容易因为摄入高热量食物而肥胖等等;而对于各人来说,饮食不节制,高热量高油脂饮食以及久坐少动的生活习惯都是容易导致肥胖的原因。

尤其是在35岁以后,人体随着进入中年,代谢率逐渐减慢,热量消耗减少,即使保持原来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脂肪堆积,所以平时保持规律的运动是避免肥胖的方法。

那么对于肥胖的人群,该如何改善肥胖的情况呢?或者如何预防自己肥胖呢?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情况分三步来进行:

一、调整饮食及运动生活:

首先要调整的就是生活习惯,也就是改变不良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是减重的关键,必须通过进行自我管理的方式,来调整生活状态。

1、健康吃,做到3多3少,也就是说多吃粗纤维杂粮主食、多吃蔬果、多喝白开水,少吃油,少吃盐,少吃糖。这样做到每天减少饮食的摄入量,这个过程可以慢慢适应,从开始减少100卡到后面可以减少到500卡,这样就能形成连续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控制饮食,并不是什么都不吃,必要的营养摄入不能少,热量每天也要摄入1200卡左右,保持基础代谢的稳定。

2、规律动,规律运动是说要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安排合理的运动方式,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要运动150分钟左右,可以分散到3-5天内进行,每次在30分钟以上,如果工作比较忙可以分解成10分钟的运动,适当加强运动轻度即可。当然这指的是一般保持体重的要求,如果要求减重则应该加大运动量,运动强度也应该增强,比如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等等。

运动时有慢性病的患者要避免伤害,查看自己的各项数据,比如心率、血糖等等,避免因为较大的运动导致疾病进展,如果手里没有合适的计算工具,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推测,一般说运动时喘,但还能说话的话,属于中等轻度的运动。

对于糖尿病、三高患者来说,最好能增加力量运动,这样可以增强肌肉,从而增加胰岛素敏感度,改善疾病的病情,还能降低患病风险。

3、定期称体重,减肥的人群,要时刻提醒自己维持健康的体重,那么就需要定时测量体重。

二、特殊人群,除了生活方式改变外,还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某些特殊的人群,比如较严重的慢性病,或者运动员等等,这些人群情况跟普通人不同,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规划、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方法以及饮食,这样才能达到安全减重的效果。比如严重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考虑运动前中后的血糖问题,避免运动中后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这样就必须选择适当的运动,在运动中适当考虑进食等,甚至需要在运动前后测定血糖指标。

三、调整饮食及运动效果不佳时,可以咨询医生加上药物辅助治疗

有时候单纯的调整饮食和运动效果不佳,可以咨询医生通过药物辅助进行治疗,不过这类的药物,如调整糖代谢的二甲双胍等等,大多是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医嘱来进行服用。

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肥胖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比如体重减得太快,出现消化系统异常,出现肝损伤等等,所以药物辅助治疗只能在肥胖程度较重,或者单纯生活调整已经起不到效果的时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