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性格”是否真的存在?一项6万人的研究告诉你
网上有传言称,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减小患癌几率,即便已经患癌,心态上的积极乐观也能帮助提高癌症治愈率。这种说法是否可信?人的性格、情绪对身体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的确,多年来人们一直深信着一些特定的性格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患癌几率及癌症预后有所影响,甚至萌生出了所谓“癌症性格“的概念:即容易导致罹患癌症的个人性格特质。但这样的说法是否真实可信?临床上是否存在支持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
情绪疗法防癌无科学依据
“癌症性格“的观念无疑对不同人群均有程度不一的影响,特别是已经身临不幸的癌症患者。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消息往往给人带来强烈的消极情绪,同时,患者往往还会因为这一观念而产生额外的精神负担。比如,患者往往会质疑:我得了癌症是否是活该?是否是自找的?我的消极情绪是否会导致癌症恶化或影响治疗效果?如果我积极转变情绪、乐观面对癌症,是否能有助于癌症的痊愈?
固然,面对自身患癌消息时能够保持情绪平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此时癌症患者往往还会被鼓励接受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以保持乐观心态、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目前为止,并不存在相关的有效证据能够证明此类情绪疗法能够降低患癌风险、防止癌症恶化甚至帮助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当然,这并不足以否定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干预手段对于癌症患者而言的价值和意义,它们仍然有助于患者恢复情绪稳定、缓解精神压力并主动配合治疗。
6万人的研究显示,癌症生存率与性格无关联
长期以来,情绪稳定性较差或性格内向人群患癌风险更高的论调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支持,甚至有不少人据此认为癌症的预后也受到个人性格特质的影响,即“癌症性格”的患者生存期往往会更短。
然而,绝大多数针对这方面开展的科学研究结果都倾向于反映出癌症与性格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不得不提醒我们反思,既往的固有观念是否应该被质疑和挑战?
2010年,一项至今为止研究规模最大、实验设计最合理的科研成果成功得以发表。这项研究以6万名受试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对他们进行了至少长达30年的跟踪随访,在充分考虑了诸如吸烟、饮酒等常见癌症风险因素的前提之下,研究者所得到的结论并不包括总体患癌风险与性格特质之间存在关联。更进一步而言,甚至连癌症生存率与性格特质之间也并没有关联。
规范的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有重要意义
虽然现有的科研证据不足以证明人们的心理世界会对其患癌风险或癌症预后存在某种实质的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癌症时所产生的情绪肯定会给其自身带来感受上的变化,比如因为无法在癌症面前始终保持乐观而蒙受负罪感或其他消极的感受。这个人群在既有观念的影响下往往需要强迫自己在面对癌症时时刻保持正面乐观的心态,这无疑是不现实的,反而会加重本身的精神负担。事实上,难过、抑郁、焦虑乃至恐惧等常见的负面情绪都是在面对重大人生变故时正常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必经的过程。如果逼迫自己忽视甚至扭曲这些情绪感受的存在,恐怕只会过犹不及,导致情绪状态进一步恶化。
癌症不仅在身体层面侵蚀着人体,同时也会给人的心理状态造成重创。虽然把某些宣传能够根治癌症的精神暗示疗法作为唯一治疗手段的做法并不应该提倡,但是,规范的心理治疗及社会情感支持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仍然有着其必要性及重大的意义。患者的态度、情绪以及感受或许每分每秒都会随着病情等因素发生变化,而这只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此外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大多数患者都能具备面对并接受现实的能力,并鼓励自己振作起来寻求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达到自身最佳状态,尽其所能享受最高的生活质量,以继续在生命之旅上坚持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