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有这4个发展阶段,到达第2个,胃癌并不远

文 / 掌上医讯
2019-05-25 16:14

来源:问上医

由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发表在国际癌症领域最权威的《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的《2016癌症统计》相关数据显示:

胃癌位列中国人最易罹患的癌症第二名,且全世界近一半的胃癌病人在中国。

根据组织起源,胃癌可大致分为基因相关的弥漫型胃癌,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肠型胃癌这两大类。这两种起源中,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肠型胃癌占大多数。

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有这4个发展阶段,到达第2个,胃癌并不远


万幸的是,这一类型的胃癌却通常有迹可循。临床数据表明,肠型胃癌患者自感染幽门螺杆菌到最终胃癌,常需40余年的时间,经历4个阶段。

在这4个阶段,分别都有对应的预防进一步癌变的措施,及早干预,预防癌症很有希望。下面,“问上医”就为您详细介绍。

确定胃癌的组织起源分型:能否预防的关键

1.基因主导的弥漫型胃癌

少部分人患胃癌,与体内存在致癌基因有关,被称为弥漫型胃癌。这种胃癌通常恶性程度高、病来如山倒、病前毫无征兆。

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年纪轻轻就患胃癌的人,基本都是这种胃癌。

它和通常人们所说的饮食不当、吸烟饮酒等致癌因素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体内致癌基因开始表达。

“问上医”建议:有家族性恶性胃癌遗传史的,在45-50岁以前,及早去医院进行基因筛查。若明确有致癌基因,可考虑进行全胃切除手术。

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有这4个发展阶段,到达第2个,胃癌并不远


2. 幽门螺杆菌主导的肠型胃癌

幽门螺杆菌长期得不到根治,会在胃粘膜表明造成慢性胃炎。而炎性微环境正是癌细胞滋生的温床。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尤其是慢性胃溃疡、胃炎患者,更容易经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这4个癌变阶段,最终发展为肠型胃癌。

这个有迹可循的病变过程,通常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起点,前后历经40年以上时间。

“问上医”提醒: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风险。山东地区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生率降低了39%。

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有这4个发展阶段,到达第2个,胃癌并不远


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癌,常有这4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也叫非萎缩性胃炎。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较轻微的阶段。它是严重胃炎、胃溃疡、胃癌发生的第一步。

不过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也不用太担心。及早进行药物、生活干预,患胃癌的风险并不会增加。

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注意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腌制熏烤及高盐食物;

控制体重;

不吸烟。

第2阶段:萎缩性胃炎

从萎缩性胃炎开始,就被叫做胃癌“癌前病变”了。如果诊断了萎缩性胃炎,必须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且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第3阶段:肠上皮化生

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杯状细胞的肠黏膜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

若发现不完全型化生出现时,需要密切进行胃镜监测。这离胃癌不远了。

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有这4个发展阶段,到达第2个,胃癌并不远


第4阶段:异型增生

它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其中低级别最终进展为癌的概率为0~23%,高级别的则为 60~85%,因此:

低级别:继续严密进行胃镜监测;

高级别:需要进行预防性胃镜下治疗。

胃癌该如何预防?

1. 基因检测

首先要排除恶性的弥漫型胃癌。如果家族有不2个人以上患有胃癌,且其中最少有1人确诊为弥漫型胃癌,或者家里有1人在40 岁以前就确诊弥漫型胃癌,推荐进行 CDH1 基因检测。

若确认突变存在,可在医生允许下,进行胃切除,预防弥漫型胃癌。

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有这4个发展阶段,到达第2个,胃癌并不远


2.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家族有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定期检查C14呼吸试验。阳性者,若胃镜检查发现了胃息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病变,及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3. 胃癌筛查

胃癌高危人群,且之前未做过胃镜检查的,建议到45-50年龄后,及早进行胃镜筛查。胃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有家族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它肿瘤人群;

二是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慢性胃病的人群;

三是长期吸烟、饮酒,特别是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严重损伤。

如果检查没有发现阳性或高危因素,3—5年内可以不用再复查。

如果发现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胃癌危险因素,应结合医生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一旦发现早期病变,就必须及时正确地治疗。

4. 吃的健康

多吃新鲜蔬果、控制体重、少吃腌制熏烤及高盐食物、不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