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肝癌越来越多?医生提醒:餐桌这4种食物是祸根,要尽量远离
要说什么疾病令人绝望,肝癌这个词语不会缺席。
肝癌是治愈率非常低的疾病,并且,早期肝癌难以发现,大多数人一经确诊就是中晚期。
因此肝癌一向令人"谈之色变"。
不过,肝癌虽然来的悄无声息,却不是无迹可寻,当肝癌来敲门,眼睛会发出一些信号。
肝部有癌,眼睛先知,眼睛出现4种迹象,可能是肝癌发出的信号迹象1、眼珠发黄
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为黄疸。
因为肝细胞被破坏,会使直接胆红素回流到血液,造成血液中的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患者黄疸严重,会出现眼球发黄的现象。
迹象2、眼睛有红血丝
眼睛有红血丝是肝火旺盛引起的。
而肝火旺盛是因为生活不规律、心情不好、烟酒过多所致,尤其是乙肝患者,更应注意不明原因的眼睛发红,很有可能是肝癌发出的信号。
迹象3、有黑眼圈
休息不好会出现黑眼圈,但也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
肝功能异常,使转氨酶升高,会持续出现黑眼圈,有调查显示,有30%的肝病患者会出现持续黑眼圈的症状。
迹象4、视线模糊
眼睛依赖于五脏的精气,尤其是肝肾。
"肝血不足,不能在眼中养,眼睛干而昏暗,或在夜间失明"。此时,不能盲目使用眼药水,要考虑到肝病的可能,并及时就医。
肝癌多半是"吃"出来的,这4种食物,尽量远离食物1、酒
喝酒不会直接导致肝癌,但长期大量饮酒,就会诱发肝癌。
人体摄入的酒精,大约有90%需要肝脏来代谢。而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是一种有害物质,会引起肝细胞反复的脂肪变性、坏死。
发展为肝脏纤维化,引发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
食物2、变质物
变质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为一级致癌物质,
它诱发肝癌所需的最短时间为24周。预防真菌感染食物,要注意:花生、玉米、面包等要晒干、晒透,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
切记:发霉食物应及时丢弃,人畜家禽均不能食用。
食物3、腌制、煎炸、熏烤食物
比如腌肉、烤肉、烤肠、咸鱼等,
它们也是诱发肝癌的常见原因之一。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胺,煎炸、熏烤食物中含有苯并芘,都有强烈的致癌性。
食物4、污染的水
水源污染如今也成为引起肝癌的原因。
特别是污染的沟水,其次为河水、井水。有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的水源中有百余种有机物为致癌、促癌和致突变物。
比如:六氯苯、氯仿、二氯乙烯、氯乙烯、四氯甲烷等,因此生活中,要避免接触此类物质。
生活中,预防肝癌很简单,只需做到这4点第1点、平衡饮食
"病从口入",首先要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
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要均衡。"绿色入肝经"。平常可以多吃点绿色蔬菜,比如菠菜、小白菜等。
第2点、心情开朗
若想养好肝,情绪是关键。
生气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因此要注意疏解情绪,少给肝脏"添堵"。中医上也讲到"肝属火"。要学会"制怒",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
第3点、喝茶
元芙菊——修复肝细胞,减轻肝脏负担。
元芙菊产于河南焦作(古代怀庆府),属于四大怀药之一。
因其含有的胆碱、硒、黄酮类化合物等护肝成分高达62%,能有效减少脂肪在肝脏聚集、升高肝组织活性,减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而被用于养护肝脏。
胆碱—对脂肪有亲和力,可做到有效防止肝脏脂肪聚集,减少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硒元素,一种"抗肝坏死保护因子",抗氧化作用强,可帮助人体消灭90%的乙肝病毒,对肝脏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建议,经常泡服元芙菊即可满足胆碱、硒的摄入,有利于养护肝脏,保护肝脏功能。
第4点、多运动
多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运动还能通过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起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适量的进行慢跑、快步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热量,控制体重增长,减轻肝脏的负担。
养肝小提示——护目也能养肝
中医中有"肝开窍于目"。
如果肝脏受损,眼睛会发出信号,相反的,如果平时注意保护眼,也能起到养肝的效果。
建议,全身放松,面对阳光闭上眼,让玻璃窗、眼睑过滤太阳射线,让温热的阳光进入眼球。
此时转动眼珠,顺时针缓转10次,再逆时针缓转10次,每天只需15分钟。
今日推荐专家陈涌丨副主任医师
当代中医肿瘤学泰斗余桂清教授弟子
名中医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中药医大学东方学院教学医院
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
百岁老红军、中国中医科学院始创领导陈阳和之女,自幼受中医药文化熏陶,亲炙众多国医大师。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以来,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近五十年,多次受邀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卫视的癌症科普节目,事迹见于《北京青年报》等媒体,个人传记《大医抗癌路》全国再版发行。
擅长运用中医中药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色疗法和先进科研成果治疗:肺癌、肝癌、胃癌、肠癌、胰腺癌、乳腺癌、淋巴癌、脑瘤及妇科肿瘤等。
【温馨提示】邀您关注山东卫视官方运营头条号大医本草堂,每天获取海量健康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代表医生的诊断和观点。提醒您诊疗请到正规医院,用药、食疗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您有任何肿瘤方面的疾病,均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咨询陈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