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年年体检都正常,却突然查出癌症!这样做体检小心误了大病!
“癌症”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字眼
大家对它畏惧的同时
也变得更加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会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但也有一些人明明体检时
没发现啥毛病
却突然有一天查出癌症...
健康体检≠防癌体检
我院肿瘤内科主任邓艳红主任医师指出,其实大部分的健康体检并查不出癌症!
大家对癌症有一个误区:只要每年体检正常就不会得癌症。
事实上常规的健康体检项目很难检查出癌症。健康体检通常是测量脉搏、血压、心电图、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腹部彩超等,主要是针对心脑血管、慢性肝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即使查了胸片、肿瘤标志物,但由于检查手段和设备的限制,很难发现早期的癌症和癌前病变。因此很多人一旦发现癌症就已是中晚期。
所以想要筛查癌症,还是选更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法,而且还要注意避开下面这些误区:
误区一:
CT、红外线检查乳腺癌
灵敏度差、特异性不强
CT其实对早期乳腺癌不太灵敏,且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并不推荐。
红外线检测就更不推荐了,一来不符合国际标准,二来机器的性能差,还和医生的主观判断有很大关系。据了解大多数公立医院都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了。
医生建议:
40岁以下的女性腺体比较丰富,首选彩超。40岁以上的女性则建议加做准确率更高的X线钼靶造影。
女性朋友们平时也要多关注自己的乳房,定期自检,若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误区二:
X光查肺癌
查不出早期肺癌,还白挨了辐射
很多常规体检都有X光照射,但它其实不能分辨出不足1厘米大的早期肿瘤,能确诊的大多是肺癌中晚期。
医生建议:
推荐更有效的低剂量螺旋CT,它可以发现小至几毫米的肺部结节,及时发现早期病灶。
对于长期吸烟,有家族病史,肺结节患者等,都应该把低剂量螺旋CT列为每年的筛查项目。
误区三:
生化指标查胃肠癌
钱花了,准确性却不达标
早期的消化道癌症不一定能通过血液化验指标发现异常,这些指标往往用于复查癌症有无复发。
医生建议:
不要因为害羞而放弃肛门指检,此外,胃镜、肠镜是直观检测消化道病变的有效手段,加上病理结果更是诊断的金标准。胃镜可以筛查胃溃疡、胃部肿瘤、食管肿瘤、粘膜损伤等病变;肠镜可以及早发现肠息肉、肠梗阻和肠道肿瘤。
误区四:
只用B超查肝癌
很容易被漏诊
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病情隐匿,且进展快速。等肝脏损伤到七八成时,才会出现症状,很多人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单纯靠腹部B超排查肝癌,难以确定肿块性质,容易误诊。而单靠甲胎蛋白检查,也会有20%左右的漏诊(只有80%左右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会升高)。
医生建议:
有效筛查手段是B超和甲胎蛋白检测联合检测。这样检测肝癌的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也是临床诊断早期肝癌的首选方法。
哪些人需要做癌症筛查?
癌症筛查的项目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那我们该选哪些项目?中六君给大家总结一下:
1、年龄在40岁以上,或者平时有饭后饱胀,肠胃不适的人群,可以选择做一次胃肠镜。有家族史的人群这个年龄可以提前到35岁。
2、长期抽烟的人,可每年做一次肺癌的筛查,优先选择低剂量螺旋CT。
3、有乳腺癌家族史,或者乳房出现肿块,溢液等不适,可以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或者钼靶检查。
4、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应该每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或者增加HPV项目。
5、有慢性肝炎、肝硬化、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的人,应该每年做一次肝癌筛查。
本文指导专家
肿瘤内科 邓艳红 主任
学术任职: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和2015版)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 (CSWOG)副秘书长及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委员会 委员、中国医师协会MDT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化疗青年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及生物标志学组 副组长
学术专长: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20年。在诊治胃肠道肿瘤方面,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干细胞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化疗有效性中的应用。
获主持参与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
出诊时间: 周一、周三上午;
雅和门诊:周四上午
#清风计划#
文章内容来源于汤臣倍健营养学院
图/锐景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