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抗癌药降价超70%,一盒或将便宜1万多元!降价是因为…
输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 农视网记者 刘栋 摄
记者:关于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享受不到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面对这些问题,政府还有哪些举措去有效解决?
李克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的确存在。去年我们就听到许多关于抗癌药贵的呼声,我们通过减税等多种办法,让17种抗癌药降价50%以上,而且纳入医保,这让癌症患者特别是困难群众大大减轻了负担。
今年我们还要做两件这方面的事,一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二是要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要让更多的人、上千万的人能够直接受益。要看到,我们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但是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万元,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出力,缓解这个民生之痛。
△ 农视网记者 刘栋 摄
对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且正在逐步落地。
1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作出部署,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以下简称4+7城市)。
本月,“4+7”带量采购试点进入落地阶段。伴随国家和地方层面密集推出举措促药品降价,国内外医药企业也开始为争取市场份额,加入调价行列,部分药企产品降价幅度甚至超过七成。
官方密集出招促药品降价
3月5日,国家医保局对外公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对“4+7”带量采购试点未中选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进行调整。
依照《意见》, 非中选药品2018年底价格为中选价格2倍以上的,2019年按原价格下调不低于30%为支付标准,并在2020年或2021年调整到以中选药品价格为支付标准。
非中选药品2018年底价格在中选价格和中选价格2倍以内(含2倍)的,原则上以中选价格为支付标准。
此外,同一通用名下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不设置过渡期,2019年支付标准不高于中选药品价格。
部分高价抗癌药价格下调幅度超70%
一方面,国家及地方层面密集采取一系列行动。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获取生存空间,也相继下调药价。
这其中,有些高价抗癌药价格下调幅度超过70%。与此同时,国产仿制药与进口原研药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根据早前公布的“4+7”试点地区集中招采中选结果,25个品种中选,中选价平均降幅达52%,最高降幅达到96%。
中标药品中,跨国药企原研抗癌药吉非替尼片降价76%,企业方面曾表示,此价格已为全球最低。
引发药企降价“连锁反应”
3月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本市部分高价协议药品价格调整的通知》,多款“4+7”未中选医保支付药品降低价格。
其中,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的价格降到了7182元/盒。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吉非替尼片降至498元/盒。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报价从1824元下降到了1291.95元。
1.0mg注射用硼替佐米(仿制药)原采购价1598元,调整后报价1558元,3.5mg注射用硼替佐米原采购价4180元,调整后报价3990元。该药品也是去年才上市的国产骨髓瘤靶向药。
10mg规格的来那度胺胶囊(抗肿瘤药),原采购价为每盒22400元,调整后为5350元,降幅高达76%。
外界普遍认为,近期官方的密集表态与行动,无疑将加快推动药品降价进程,挤出多余水分,让药企走上提质降价的轨道,并使患者最终受益。
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启动
将优先调入抗癌药等药品
国家医保局3月13日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将根据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录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障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问题。
根据征求意见稿,调入的西药和中成药应当是2018年12月31日(含)以前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上市的药品。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等。
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于2019年6月印发新版药品目录,并公布拟谈判药品名单,8月将谈判成功的药品纳入药品目录,同步明确管理和落实要求。
政策的试点可能暂时尚未到达你所处的区域,但也无需着急。
早在去年10月,关于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的通知中就提到:
各省(区、市)医疗保险主管部门不得将谈判药品调出目录,也不得调整限定支付范围。目前未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统筹地区,也要按规定及时将这些药品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
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