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当癌症患者合并疼痛,先治癌还是先止痛?

文 / 医药卫生报
2019-03-16 22:28

2018年的一天,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科主任谢广伦突然接到院内普外科医护人员的电话,有位病情相对复杂的患者正在普外科问诊,邀请他一同会诊。

经过一番联合会诊后,谢广伦发现患者病情复杂,肿瘤包绕着腹主动脉周围的重要血管和脏器,已经无法进行手术。由于肿瘤在患者体内巨大的占位,致使患者腹部及腰背部疼痛剧烈,疼痛评分7-8分,属于重度疼痛,患者身体疲乏无法入睡。患者在长期的疼痛折磨和肿瘤影响下,体质越来越差,体力状况分级只有4分, 化疗也无法进行(一般PS评分不大于2分才有化疗机会)。患者一天到晚只能在床上弓着腰蜷着背,谢广伦建议由疼痛科给予行止痛支持治疗。

0 正常活动1 症状轻,生活自在,能从事轻体力活动2能耐受肿瘤的症状,生活自理,但白天卧床时间不超过50%3 肿瘤症状严重,白天卧床时间超过50%,但还能起床站立,部分生活自理4 病重卧床不起 5 死亡

谢广伦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患者多解除一份痛苦,对患者病历再次进行一番分析,这次他从中发现了一些线索。患者体质差是事实,手术无法进行也是事实,但患者还比较年轻,心、肝、肾状况还是不错的,而且目前的影像学提示肿瘤只是在腹膜后侵袭,并没有发生远处转移。之所以患者体质差,PS评分低,主要是疼痛折磨所导致,如果控制住了患者的疼痛,让患者能够进行穿刺明确病理,通过姑息支持治疗让患者体质得到恢复,再进一步放化疗控制住患者的病情,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还是有的。

谢广伦与患者及家属详细地沟通后,得到支持。他开始准备方案并实施:首先,在给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同时,谢广伦采用了自控镇痛的方式,让患者的疼痛得到了良好控制,不但能够在无痛状况下休息和睡眠,而且终于能够在俯卧位下进行CT引导下活检。

接下来的情况,又让谢广伦陷入了烦恼中,因为采用自控镇痛对患者来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由于癌性腹痛属于阿片类药物反应欠佳的疼痛,患者一天需要十几支吗啡才能够控制疼痛,而且还出现了便秘的副作用,依然不能下床活动,只能在床上侧卧休息。

经过再一次的分析,谢广伦采取了镇痛治疗的第二步: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经过一番治疗,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因腹痛消失患者已经可以自由下床活动,吃饭也基本恢复正常。用患者的话说就是“大半年来,终于像个正常人一样了”。

由于疼痛消失,患者的身体逐渐恢复:体重由原来的72斤恢复到90斤,PS评分由4级变为1级。经放疗科和肿瘤内科会诊,制定了先行肿瘤局部放疗,然后再进行化疗的治疗方案。患者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今天,谢广伦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到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肿瘤控制稳定,在家可以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谢广伦介绍,超过60%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合并疼痛。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疼痛是肿瘤导致的,把肿瘤治好了,疼痛自然就缓解了。殊不知,肿瘤治疗目前有效率有限,往往连50%都不到,依靠治疗肿瘤来治疗疼痛,大部分达不到效果。而同时,疼痛也会导致严重危害:让患者睡不着、吃不好、严重折磨患者的体质和情绪,导致患者身体素质急剧降低,PS评分升高,相当一部分患者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的机会。即使可以进行进一步治疗,由于PS评分太低,患者难以耐受正常剂量,医生也只能降低药物剂量,达不到正常治疗效果。

所以,如果肿瘤患者合并疼痛,一定要按照两种疾病进行治疗:一种病是肿瘤,一种病是疼痛,并且一定要把疼痛治疗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是因为疼痛治疗的有效率更高(只要规范化进行治疗,95%以上的癌痛都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疼痛得到控制后,患者生活质量会得到明显改善;良好的疼痛控制有助于患者体力状况的改善,从而有助于进一步进行肿瘤治疗;另外,肿瘤治疗如果有效,大部分患者的疼痛会明显减低,从而可以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药物不良反应也相应减少。

总结:早期进行良好的疼痛控制,不但能让肿瘤患者活得更好,还能让患者生命周期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