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增加癌症风险?美两大权威机构意见不一

文 / 今日医药
2018-11-04 03:49

手机辐射是否影响健康?几十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日前,美国一项历时多年的研究指出,有明确证据表明,暴露于高水平射频辐射下,雄性大白鼠会罹患恶性心脏肿瘤。这种射频辐射类似于2G或3G手机中的射频辐射。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毒理学项目组(NTP)开展,历时10年、耗资超过3000万美元。

区别于破坏DNA并可能致癌的“电离辐射”,手机辐射属于能量较低的“非电离辐射”。

NTP资深科学家约翰·布彻强调,在这项研究中,动物所受到的射频辐射暴露水平和持续时间要远高于人们使用手机时的情况。因此,这些发现并不适用于人类。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控制动物接受的辐射水平,在大鼠中为每公斤体重1.5-6瓦,在小鼠中为每公斤2.5-10瓦。暴露剂量随动物体重而同步增加,从而保证单位体重的辐射水平保持稳定。

研究中所使用的最低辐射水平与美国所允许的手机辐射最高水平相当,但研究人员指出,通常情况下,使用手机时很少能达到这种最高水平。


针对此项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一则声明。医疗器械和放射卫生中心主任杰弗瑞·舒仁在声明中表示,“不认可最终报告所作结论”。

杰弗瑞·舒仁强调,“卫生机构确信,目前的手机辐射安全限制可以保护公众健康。”

此外,FDA指出此研究部分异常结果,如暴露于手机辐射的雄性大鼠寿命比未暴露于辐射的大鼠更长。

“这可以通过观察到的慢性肾脏问题减少来解释,慢性肾脏问题是老年大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解释道。

鉴于这些试验并未研究WiFi、4G、5G网络对健康的影响,NTP研究人员计划对这些新技术展开研究。

在未来研究中,将侧重于开发受辐射潜在影响的可测物理指标或生物标志物,可能包括各种指标的变化,比如受辐射组织的DNA损伤。这些变化相比癌症而言,可以在更短时间内被发现。


其实,在生活中,辐射可谓无处不在。专家建议,用手机接打电话时,特别是在地铁等网络信号较差的情况下,最好使用耳机或免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