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肿瘤治疗有望为肺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

文 / 海上名医
2018-08-31 15:05

半个多世纪以来,手术、放疗、化疗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癌症研究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包括靶向治疗、免疫肿瘤治疗在内的多种创新治疗手段相继问世,其中,免疫肿瘤治疗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种。与传统的治疗方式不同,免疫肿瘤治疗并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是通过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具有一旦起效、长期获益的特点。日前,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席吴一龙教授发表了专题讲话,解析了肺癌免疫治疗的相关问题和未来趋势。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席吴一龙教授

肺癌在我国的现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晚期患者过往5年生存率极低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超过170万人因肺癌死亡,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在中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达78.1万例,相当于平均每10分钟就有15人罹患疾病。预测到2020年,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将分别超过80万和70万。

然而,肺癌起病隐匿,68%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与组织学类型及初诊时的肿瘤分期高度相关,既往数据表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5%,获得长期生存是他们最为迫切的期望。

免疫肿瘤治疗药物:为晚期无驱动基因突变肺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

近些年来,具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ALK融合阳性的患者在治疗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驱动基因阴性的肺癌患者目前在治疗上仍以化疗为主,总体预后较差,这些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存。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已展示出令人振奋的临床研究结果,有望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

吴一龙教授说:“免疫肿瘤治疗跟靶向治疗、化疗等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不同,它通过解除对免疫细胞的抑制,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杀灭肿瘤细胞。“针对免疫肿瘤治疗的优缺点,吴一龙教授也做出了客观总结:第一,免疫治疗起效相对较慢,但一旦起效,疗效持续时间很长。第二,免疫治疗副反应少,其副反应跟化疗、靶向治疗完全不同。免疫治疗很少出现脱发、腹泻,副反应多为免疫相关,如免疫性皮炎、免疫性肺炎。目前对免疫性肺炎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应对办法,免疫治疗的其它副作用也都在可控范围内。

据了解,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是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中随访时间最长的PD-1抑制剂,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由过去的不到5%提高到了16%。目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二线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

唯一获批用于肺癌治疗的PD-1抑制剂已上市中国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免疫肿瘤治疗药物,也是肺癌领域唯一获批的PD-1抑制剂。在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中国上市之前,一些晚期肺癌患者可能会寻求赴美就医,他们认为美国药物选择更多,治疗手段也更加先进、成熟。随着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在国内获得批准,患者现在不出国门也能接受免疫治疗了。

吴一龙教授介绍:“接受最前沿的肿瘤治疗,在前些年欧美存在优势,因为其新药临床研究或新的治疗措施的使用早于中国。但目前中国有了极大变化,现在中国临床试验跟美国FDA一样,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后两个月之内没有(否定)答复,就可以开始试验,速度已经与国际同步,因此更多的早期研究会在中国进行。”吴一龙教授还认为,中国医生诊治的病人多,临床经验丰富,在常规治疗上优于欧美。“现在,晚期肺癌患者在国内也能接受最前沿的免疫肿瘤治疗。”

免疫肿瘤治疗:更广人群更多获益

吴一龙教授认为,未来免疫治疗方向会向前移,包括针对早期患者, 其在术后辅助治疗或者术前辅助治疗中均可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针对早期患者术后免疫治疗,或者先接受免疫治疗再做手术等研究都在进行中。

在免疫治疗2.0时代,探索新型、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免疫肿瘤治疗与免疫肿瘤治疗、免疫肿瘤治疗与化疗、免疫肿瘤治疗与靶向治疗以及免疫肿瘤治疗与放疗联合正成为目前共同努力的方向。

肺癌目前仍然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的上市将为更多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随着免疫肿瘤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不远的未来,肺癌可以真正成为一种慢性病,更多肺癌患者可以与时光共舞,享受精彩生活。

部分内容摘自BMS新闻稿

国内首个获批的免疫肿瘤药物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于日前举行上市媒体沟通会,宣布继6月15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于8月28日正式在国内上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