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补无益,甚至火上浇油
中国人好补,是出了名的。好补之风在南方,在肿瘤患者中,更是普遍。我国东南许多城市经济条件稍好的肿瘤患者多少都在吃补药。
好补之风,自古盛行
民间好补,则可能起自汉唐。宋之名医张子和就曾批判过喜好滥补这类风尚,讽刺说:患者明明因医生误补致毙,临死前他还感激医生,说:“医生补我!何过之有?”这就反映出一般民众心理而言,他更愿意接受“补益”,即使补出严重失调,丢了性命,也常无悔。
可以说,传统留给现代的,不一定都是合理和有价值的。或者说,时过境迁,过去合理而有价值的,随着社会的变迁,有可能失去其意义。过去几千年的中国,以农耕为主,生活条件并不富余,在温饱也没解决的情况下,补法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那个时候,“补益”饮食营养,以“补益”为核心,有其存在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肆谈“补益”,恐是火上浇油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温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中国的许多地方营养过剩已成为矛盾的焦点。超重、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以及高血压倾向等普遍存在,其实当今癌症发病率高,也大多是营养过剩所致,例如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如乳腺癌、肠癌、胰腺癌等,都可归因于饮食营养过剩。而这些人又有着较强的消费能力和保健意识,对营养学的需求意识也较老少边穷地区的温饱尚未解决者来得更为强烈,讲求饮食营养的往往是这些人。对于他们,再肆谈“补益”,恐大多是火上浇油。
有位患者是直肠癌,接受了化疗,病情控制得不好。还有血脂高,体型偏胖,现在胃口不好。问我:“别人送了很多补品,其实,对于这些补品,我们也搞不懂它们有什么作用,不过补品嘛,总觉得肯定是补的!扔了也可惜。所以就吃了,怎么吃了后体力可以,但癌症却这么难以控制呢?”
其实,答案一目了然。肠癌本即营养过剩引起,再给予补品补充,不是火上浇油吗?怎么能够帮助控制病情呢?遗憾的是,目前社会上,像这样对疾病本身不了解,盲目进补的不在少数。
针对性的“调整”更适宜
因此,除要讲究正确的饮食营养外,必须鲜明地反对滥用“补益”之习弊。尽管手术、化放疗损害了机体,一定程度导致了虚弱,但疾病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此时,一般都不太适宜滥用补虚之法:其一是动物类蛋白质和高脂肪类食物本身就可促进现今常见癌症的发生、发展或复发;其二是化疗后,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明显减弱,强行“填鸭”,徒增消化道负担,并无正面抗癌作用。
而对现代人群,更为契合的是针对性的“调整”。因此,“调整”成为现代人饮食营养之核心,乃社会发展态势所决定。调整是双向的,讲究动态平衡,有可能是补,也有可能是泻,更确切一点说是改善人体的内环境,让人体整个功能状态处在一个平衡位置。从西医角度,要调整血压、血脂、血黏度等问题;从中医角度来看,大的方面:要调整阴阳、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从小的方面而言:睡眠、免疫功能、体能各方面都要趋于优化,这也要借助于调整。
所以,早一天改变,早一天受益!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