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超过10000人被确诊为癌症,检验人如何出招?

文 / 医学周刊
2018-08-25 10:09

肺癌的流行病学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仅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1] 。其中肺癌发病率位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在中国,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中部地区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女性肺癌发病率排名第2,但在西部地区肺癌发病例数居第1位。所有地区女性肺癌死亡率排名第1。女性吸烟率较低,但女性肺癌发病率仍高于一些女性吸烟率较高的欧美国家,这可能与女性二手烟暴露、室内油烟、燃料污染、室外空气污染有关。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两大癌症:肝癌和肺癌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多大改善。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从2000-2004年的18.7%上升到2010-2014年的19.8%[2]。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5年生存率约在70%左右,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的最有效途径。


肺癌的临床检查指标


临床常用的胸片、LDCT、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检查、穿刺活检等检查,在肺癌早期或随访监测方面的应用都有其局限性。以LDCT为例,其对发现生长较快,或稳定生长的部分结节有很大作用,但有时不能有效识别肺部结节的性质,对于缓慢生长、不生长或自行消失的部分结节,价值不大。


从临床角度出发,建议影像学结合Tumor Marker(以下简称TM)联合检测,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而且能减少病人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压力。血清学检查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与影像学相互补充,在早期筛查、预后评估、随访监测甚至是肺癌的分型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优势[3]。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的肿瘤诊断的灵敏度,联合病理组织学可用于NSCLC和SCLC鉴别诊断[4]:



NACB、EGTM以及中国肿瘤杂志等均在肺癌肿瘤标志物相关指南中推荐TM检测应包括: CEA、NSE、SCCA、CYFRA21-1、ProGRP等,为肺癌早筛、分型、诊疗、预后、随访等方面提供参考。



一项研究提示TM在对照组、NSCLC、SCLC各组中的阳性率[5]:


TM单独和联合检测的比较[5]:TM的联合检测有效提高灵敏度(88.5%)和阴性预测值(83.7%)。


临床研究进展:数学诊断模型评价


国内外学者针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判别建立了多个预测模型,每个模型的样本量、纳入的危险因素等各不相同。例如LCBP study肺癌诊断模型将四项TM(ProGRP、CYFRA21-1、SCC、CEA)引入风险评估,使得AUC由Myao模型(美国)的0.83提高到了0.91,显示了TM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6]。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体外诊断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学术的创新。如深圳迈瑞公司正在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合作,助力“2018年中国人群肺癌多中心联合研究课题”。该课题旨在探索一组具有高敏感、高特异性的用于肺癌筛查的TM组合,构建基于血清TM的Nomogram预测模型,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缩短肺癌的诊断周期。该课题参与单位正在招募中。其肺癌五项检测试剂盒(CEA、NSE、CYFRA21-1、SCCA、ProGRP)的产品质量与目前业内认可的国际品牌质量相当,满足学术课题建设的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癌谱略有不同。疾病谱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医疗资源分配的地域差异。在欠发达及高危地区应开展肿瘤的早期筛查工作,提高预后较好的肿瘤临床诊治水平,加大力度推进医疗资源公平化;同时在发达地区,进一步提高肿瘤监测和筛查覆盖率,将是未来我国肿瘤防控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