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 赢在整合——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进行时(三)

文 / 辽宁省肿瘤医院订阅号
2018-08-22 00:22

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中国抗癌协会16个新建专委会——16颗新星闪耀诞生!

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省抗癌协会承办,国际抗癌联盟、美中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共同协办的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于8月1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肿瘤防治,赢在整合”。

大会盛况空前,共有32位中外院士、500余名医院院长、18000余名国内外肿瘤医学界精英参会。本次大会设立1个主会场,8个主题会场,77个分会场,923位国内外肿瘤学领域知名学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达108万,参与媒体210家,报道达500余篇。同期,14000余名公众参加大会组织的万人科普专场,1300余位康复会患者参加“同一天一起行”等患者交流活动。大会征文共计9003篇,青年论文3506篇,论文数量创历届之最。

值此盛会,中国抗癌协会16个新建专委会于8月17日正式成立,内容覆盖肿瘤光动力治疗、中西医整合肿瘤、肿瘤心脏病学、肿瘤临床药学、转化医学等交叉学科。经过全体专家、代表现场选举,16个新建专委会组织结构正式诞生!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王洪武

副主任委员:李黎波、王秀丽、高社干、胡韶山、江海河、李长岭

光动力治疗是激光医学的三大应用技术之一。其特点是对诊治目标具有选择性。近年来,随着国内高功率氦氖激光和半导体激光光动力治疗仪以及新的光敏剂的不断问世,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我国曾多次主办国际光动力会议,也有多位专家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能够进一步通过学术交流,形成联系密切、组织有序的网络系统,有利于加强对本专业医师的管理,利于学科建设,扩大专业队伍、提升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荣誉主任委员:季加孚

主任委员:解云涛

副主任委员:丁培荣、吴鸣、贾淑芹

秘书长:贾淑芹

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对家族性遗传性肿瘤的研究,多种肿瘤相关基因已被鉴定,这些肿瘤相关基因功能丧失的个体具有很高的患癌风险。某些高度外显肿瘤易感基因的鉴定,为筛查和预测某些家族遗传性肿瘤提供了可能性。

随着精准医疗方针的逐步推广和深化,肿瘤遗传咨询配合基因检测技术在家族、遗传性肿瘤的风险评估、早期筛查、诊断、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促进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学术团体”的建设,通过提高全国范围内家族遗传性肿瘤的学术及临床诊疗水平,必将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并为我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做出重要的努力。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巴一

副主任委员:陈公琰、陈子华、林源、袁响林、章真、张俊

秘书长:张小田

肿瘤康复是肿瘤治疗的有机和重要组成,是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节约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与措施。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将肿瘤康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并成立了多种形式的肿瘤康复组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后,会加强多学科的协作,开展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促进肿瘤康复事业的协调发展,规范康复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抗癌协会目前已经有癌症康复会,但是该组织为患者组织,不是一个学术组织,而肿瘤康复是一门学科,需要加强学术研究与推广。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与癌症康复会可以更好地促进癌症康复会的发展。

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范先群

副主任委员:魏文斌、梁建宏、杨华胜、孙丰源、赵军阳

秘书长:贾仁兵

眼肿瘤既是眼科学的重要亚专业学科,也是肿瘤学的亚专业学科之一,具有学科融合和交叉的特点。眼肿瘤患者在诊疗等诸多方面存在其特殊性,既要努力挽救患者生命,也要尽力保留眼球、保留视力,改善患者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开展眼肿瘤的临床诊治、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尤其关注眼肿瘤病理、眼肿瘤的多学科协同治疗、眼肿瘤缺损修复重建;②创建眼肿瘤专业继续教育基地,举办学习班,推广新技术;③举办国内外眼肿瘤学术会议,提供学术交流平台;④开展眼肿瘤科普及防癌抗癌宣传,为患者提供咨询和康复指导;⑤出版眼肿瘤学术、科普等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等;⑥成立眼肿瘤慈善基金,开展社会公益性事业。

建立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借助中国抗癌协会的巨大平台,以及多学科、肿瘤多种治疗方法的交叉融合,开展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教育,促进眼肿瘤专业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对于促进眼肿瘤规范化诊疗,提高我国眼肿瘤整体诊疗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

名誉主任委员:王红阳

主任委员:廖勇

副主任委员:林圣彩、赵世民、糜军、南月敏、肖志强、许国旺

秘书长:王瑞安

肿瘤代谢研究的范畴涵盖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演进、免疫应答、治疗转归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等方方面面。肿瘤代谢已经成为后基因组时代肿瘤基础研究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是一个跨专业、多学科协作的专科领域,涉及到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影像与功能像学、辐射生物学、生物能学和临床肿瘤学等多个学科。专委会主要聚焦肿瘤代谢特征性改变的理论基础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疾病演化、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机制研究,与肿瘤代谢对肿瘤精准诊治和治疗转归的影响等,将搭建肿瘤代谢学科的专门平台,引领和带动肿瘤代谢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学科的发展。

专委会的成立必将有利于引导该领域的发展,促进相关研究人员的交流,完善肿瘤代谢学科的相关理论,发展肿瘤代谢组学相关技术,并提升国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地位;可以形成有序的、有一定方向的研究,推动本领域的自主创新。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梁小波

副主任委员:李勇、秦叔逵、沈琳、梁寒、何裕隆、曹晖

秘书长:叶颖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21世纪以来最富于变化及挑战的疾病。自1999年日本学者发现GIST具有酪氨酸激酶分子改变,即C-kit基因突变,2000年起应用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后,该肿瘤成为许多肿瘤学者关注及研究的课题。由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带动了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和靶向治疗等一系列的研究,终使其成为靶向治疗的典范,使肿瘤内科实现了从细胞毒化学药物转型于个体化靶向治疗的变革,成为肿瘤治疗的里程碑。我国GIST研究起步仅仅比国际略晚,研究方向紧跟国际前沿,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的成立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地区资源,高效地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我国GIST诊疗水平,并迅速提升我国在国际GIST领域的地位;在协调国内高水平GIST中心开展研究的同时,专委会也可以在医疗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开展规范化诊疗的推动工作,以促进我国GIST诊治的整体发展。

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顾问:廖元兴、周再高、杨金庆(香港)

名誉主任委员:孙建方

主任委员孙乐栋

副主任委员:邓列华、姜祎群、施惠娟、商冠宁、林秀英

秘书长:刘娟

皮肤肿瘤学已成为皮肤病学和肿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影响越来越大,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皮肤肿瘤的重要性。

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将通过组织学术交流,邀请专家协助、监督专业委员会开展工作,进行本专业人员的培训、继续教育和相关科研工作,规范皮肤肿瘤医疗行为,提高医学皮肤肿瘤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水平,防范医疗纠纷,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荣誉主任委员:王伟民

主任委员:江涛

副主任委员:刘云会、马文斌、李文斌、毛颖、于如同、康德智

脑组织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人体的“总司令部”。胶质瘤是脑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增长趋势,易复发、高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近20年来,脑胶质瘤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发展最为快速的神经科学分支学科之一,组建中国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将为他们搭建起学术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引导和推动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有助于开展防、抗脑胶质瘤知识宣传和普及,为患者提供咨询和康复指导,为中国抗癌事业的发展、为全世界攻克脑胶质瘤顽疾做出贡献。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将会在中国抗癌协会领导下,遵守协会有关章程,在协会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团结全国广大从事脑胶质瘤相关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全面推进中国的脑胶质瘤研究工作,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开展防治脑胶质瘤的宣传,普及脑胶质瘤科学知识,服务于广大的脑胶质瘤患者;提高广大群众的抗癌知识水平。整合不同需要、不同学术背景人才,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加强学科间和团体间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活跃学术思想,增强信息交流与推进,实现学科的提质增效,降低医疗成本。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杨道科

候任主委:王平

副主任委员:郑颖娟、唐劲天、王维虎、戈伟、陈锦飞

秘书长:郑颖娟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热疗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种良恶性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将团结和动员全国从事肿瘤热疗技术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多形式规范化培训和行业维权,促进与国内外热疗学界的学术碰撞及融合,提高我国肿瘤热疗的水平。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张志仁

副主任委员:李悦、夏云龙、谢晓冬、马飞、曹丰、陈佳艺

秘书长:邵群

肿瘤心脏病学是肿瘤学和心脏病学的交叉领域。研究显示有近半数肿瘤患者死亡于非肿瘤原因,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的死因之一。国内肿瘤心脏病学的诊疗过程极不规范,对心脏毒性的评估和管理混乱而随意,从而导致患者或缺乏及时的评估和干预而出现严重的心脏毒性,或因心血管并发症而被迫终止肿瘤治疗,非常缺乏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的建立有助于推动这一领域在中国的发展,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规范心脏毒性的评估和管理流程,最终在总体水平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李国辉

副主任委员:王晨、董梅、翟青、徐珽、黄萍、黄红兵

秘书长:戴媛媛

肿瘤临床药学是一门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学科。当前我国肿瘤临床药学起步时间不长,临床药师数量和临床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临床医疗的需求。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国辉担任主任委员,与诸多肿瘤领域专家一起,将会为肿瘤临床药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养更多的肿瘤临床药师,推动肿瘤临床药学的学科的快速发展,提高肿瘤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造福于广大肿瘤患者,提高肿瘤治愈率。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谢恬

副主任委员:程海波、郭勇、贾立群、李琦、王永生、吴式琇、徐兵河

秘书长:王凯峰

当前,肿瘤学科越分越细,各种专科、亚专科应运而生。这种专科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肿瘤学科的发展,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弊端,肿瘤研究出现新的瓶颈。

由于肿瘤发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超过七成的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阶段,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带瘤生存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而整合医学给带瘤生存这一目标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搭建将肿瘤学中医与西医整合、医学与药学整合、理论与实践整合、基础与临床整合、研究与产业化整合的创新性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为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腔镜与机器人外科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陈孝平

副主任委员:何建行、吴鸣、张旭、郑民华

秘书长:张必翔

微创手术由于设备的进步使外科手术进入了精准化和功能化的时代。腹腔镜与机器人技术作为微创医学的代表,是目前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20年来以切除恶性肿瘤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正在取代传统的手术操作。

尽管我国腹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各地区间的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腔镜与机器人外科专业委员会将团结我国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的外科医生,确保腹腔镜与机器人技术在肿瘤外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病人,同时将中国医生在此领域的成果推向国际舞台。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金洁

副主任委员:张翼鷟、王欣、王立生、刘强

秘书长:张翼鷟

我国肿瘤5年生存率较低,表明我国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肿瘤基因诊断及治疗技术在恶性肿瘤的个体化诊断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搭建多元化研究平台,加强肿瘤基因诊治转化研究的系统管理和规划,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和医学技术研发、临床及公共卫生之间固有的屏障,促进肿瘤基因诊治的研究和转化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支修益

副主任委员:陆舜、任国胜、田艳涛、张力、刘红、张晓东

名誉副主委:毛力

秘书长:赵勇

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癌症患者对科学抗癌的科普需求旺盛。随着科普产业化的逐步成熟,众多科普信息平台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家发展科普产业的骨干力量。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将推动我国肿瘤防治科普事业的发展,组织开展各类肿瘤科普教育活动,开展行业引领工作:广泛联系政府、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积极开展肿瘤科普领域的交流合作等,组织创作各类科普作品,大力推动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开展健康科普专业人员培训,推动人才培养,承担政府有关部门赋予协会的工作任务和职能,与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合作,加大肿瘤科普宣传和推广力度。

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

组织架构

主任委员:张宁

副主任委员:左文述、钱朝南、步召德、夏庆民、赵文华、李文斌

秘书长:刘惠琴

一个国家科技期刊的水平体现了国家科技竞争力与科技话语权。近年来,我国愈加重视科技期刊的建设与发展。但目前我国肿瘤领域学术期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英文期刊国际竞争力不足。

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将促进领域内学术期刊间的交流,提升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影响力,提升学术敏感性与办刊能力,力争办出能够引领学科发展,推动学术交流的期刊,为繁荣肿瘤学科发展、传播科技知识、积淀科学文化发挥作用。

在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召开之际,中国抗癌协会的16个新建专委会正式成立,16颗肿瘤学界新星冉冉升起!在总会的领导下,新建专委会未来将积极搭建多元化研究平台,大力开展多学科临床研究及协作,群策群力,贡献智慧。正如2018CCO主题——“肿瘤防治 赢在整合”,相信随着新建专委会的正式成立和工作有序开展,势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肿瘤学科的发展,推动中国肿瘤防控事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