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 | 逸仙封面人物微信投票开始啦!
“低调、务实、包容、进取”
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文化基因,
也是我们医务人员的最好写照!
在首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为展现我院职工风采,体现平凡岗位上的伟大价值,同时为我院职工树立榜样模范,现决定面向全体职工开展2018年逸仙封面人物微信投票活动。
本次参选的22位职工,他们或妙手回春,或细致入微,或心灵手巧,或逐梦科研。他们精彩鲜活,平凡真实。他们都是经由支部、科室职工广泛讨论,通过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所推选。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
(投票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序)
康复是一门艺术
马超
康复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康复科主任
作为康复科医师,他无时不刻不在关注着这个被疼痛困扰的群体,十年如一日的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他们去除疼痛的困扰。而今,越来越多的慢性颈肩腰腿痛患者,在马超医生的注射治疗下,告别疼痛,如获新生。
马超是华南地区超声引导疼痛注射治疗的先行者,他将多年的心血倾注于研究和治疗疼痛。10年前,马超就很有远见的提出超声引导疼痛注射,带着年轻医生到医院超声科向超声科医生学习、请教,超声成像技术、摸索超声引导注射,自己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反复练习,研究新方法和新技术,经过近几年努力,建立科室疼痛诊疗小组,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物理治疗师一起组成,为疼痛患者提供综合康复治疗。
如今,对慢性颈肩腰腿痛的患者的治疗渐趋成熟,但马超主任并不就此止步,他还将继续致力于开拓新的疼痛治疗领域。
肝胆“铁人”
王捷
肝胆胰外科教授,二级教授,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逸仙名医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主编。
王捷在外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复杂性肝胆胰疾病的诊治、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在国内较早倡导抗乙肝病毒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在国内首先倡导并推广门脉高压症的精准断流术式。2005年在广东省成功开展了首例亲体肝移植手术,此病例亦是当时全国接受亲体肝移植手术年龄最小的(5个月)病例,目前患儿仍健康生活。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了肝门胆管癌和胰腺癌联合血管切除与重建、不阻断肝血流条件下中央型巨大肝癌切除等高难度手术。肝门部胆管癌、胰腺癌和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肝癌的二期切除、腔镜、机器人肝胆胰外科手术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捷于2013年带领普外科成功申请获得批准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尤其在肝胆胰专科建设方面作出了主要贡献。
医研平台为医院发展提速
尹东
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底,尹东博士从美国加州大学(UCLA)回国,在此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平台管理和科研之路。
平台建设方面,完成了院本部实验室的改造,拓展了全新的生物岛实验室,并获得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使我院基础科研平台在空间和学科上了一个新台阶。另外,尹东还负责组织标本库的初始建设,以及兼职负责筹建分子诊断中心,从场地协调、PCR室装修认证、人员招聘、设备配制到临床项目申请和开展等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生物岛实验室建设之中,尹东主任投入大量精力,把只有框架的毛坯场地,建成3000平米现代化实验室,为我院科研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和技术支撑。
科学研究方面,尹东先后在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和面上项目5项、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专项和国际合作项目4项,总到位资金近千万。与此同时,尹东主任还积极推动医研中心与临床科室的对接,建立了我院特色的基础与临床科研互助模式,促进临床科室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我院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目标的添砖加瓦。
守护“医院的健康”
刘雄林
房屋修缮科综合维修组组长
在工作中,刘雄林兢兢业业,踏实肯干、虚心学习,2010年曾荣获“优秀员工”。2017年2月起任房屋修缮科综合维修组组长,负责维修部的维修工作安排、调度、制定年度机房设备、电箱、管井的保养、巡查计划等维修工作。2017年2月至12月间,刘雄林共协助完成10157次维修任务,平均每日完成超30次的维修任务。他和房屋修缮科其他的同事一起,组成了医院工作正常开展的坚实后盾。
在岗期间,坚持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如完善机房设备巡查、保养制度及内容;协助建立饮水机保养制度;协调加快外维修公司对电器维修的速度等,加快了医院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
绝地刀锋 保乳圣手
苏逢锡
乳腺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
苏逢锡是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国内顶尖专家,从事乳腺癌40年,主刀乳腺手术一万台以上,诊病15万人次以上。擅长早期乳腺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是(精准)保乳手术(疗效达国际水平),包括标准保乳、整形保乳和切乳性保乳手术(如皮下切除,假体植入重建乳房等),用最小手术创伤根除肿瘤,在国内率先开展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和保腋窝手术,并将肿瘤整形手术与保乳手术融合,乳腺癌保乳整形技术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保乳率达50%以上,国内领先。国内率先开展(美蓝法)腋窝哨兵淋巴结活检手术,保腋窝率近50%。擅长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和解救治疗,在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3D打印的起舞者
李劲松
口腔科主任,口腔颌面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广东省医学会颌面-头颈外科学会主任委员。1992年从中山医毕业留校口腔科工作至今,曾在上海九院、美国哈佛麻省总院、纽约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和休斯顿MD.Anderson癌症中心学习。擅长舌癌、牙龈癌、颊癌、口咽癌等各种口腔癌根治术和整复手术,运用3D打印技术开展颌骨的精确修复重建手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科研方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科研课题12项,基金超过1000万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0余篇,SCI杂志48篇,包括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Clin Cancer Res》、《Oncogene》、《Molecular Cancer》、《Cancer Letters》、《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8篇影响因子大于5分论文。主持完成的“口腔颌面、头颈部大型组织缺损修复的系列研究”获得2007年度广东省科技二等奖。2010年评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逸仙“花木兰”
杨冬梓
医学博士,生殖中心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冬梓率领的团队长期从事生殖内分泌常见疾病尤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围绕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从青春期—育龄期--妊娠期--远期代谢异常的早期筛查及干预等进行深入研究,发表了50余篇SCI收录论文和主编五部专著。杨冬梓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华夏医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等,2017年又获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多篇论文被欧洲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先后于2012年和2018年发表的PCOS诊治指南引用;杨冬梓教授多次获邀在国际大会专题演讲。在2018年医院春晚现场,杨冬梓华丽变身为花木兰,干脆利落的武打动作、顾盼之间的坚毅眼神、转身间战旗的摇曳、长枪炫目的舞动,都衬托熊熊烈火旁的女将神勇之姿,代表了所有博济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奉献和成就。
重症室里的守护神
何清
南院区重症医学科外科ICU主任,副主任医师
何清在二十余年的工作中积累了较扎实的临床诊疗技能,擅长从事外科急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的监护和重症感染、脓毒症、休克、MODS、DIC的处理,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她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省部级和校级课题数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篇。
在何清的带领下,SICU(外科重症监护室)由弱到强,业务能力逐年稳步提升。随着2017年心胸外科大器官移植团队业务蓬勃开展,SICU全科顺利完成众多华南地区标志性、创新性、疑难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监护医疗任务。每一例成功的高风险大手术无不包括手术室内无影灯下数小时的殊死鏖战,更包含无影灯外SICU(外科重症监护室)内医护团队长达数天至数周精准协力的心血!何清带领病区全体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围手术期的危重患者保驾护航,被南院手术教授们亲切地誉为“无影灯外的战友”。
“火眼金睛”是这样炼成的
沈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放射科主任,放射介入党支部书记
沈君教授是我院自主培养成长起来的年轻业务骨干,立足国内,在放射诊断学领域深耕细作,获聘广东省放射医学首个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放射科主任以来,全面推动科室的医教研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三等奖逐年提升至一等奖,创立和推行门诊病人CT报告2小时发放制度,极大地方便患者;以解决危急重症为己任,将CT及MRI重要检查预约时间压缩到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最短时间。一直注重学术传承,全面培养科室青年人才,在业界树立了“务实求精、精益求精”的良好科室形象;以身作则,积极推动科室援疆、援藏等工作,帮助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的学科建设;形成了人心向上的科室文化。
美丽与健康的缔造者
张金明
整形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张金明始终坚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整形外科主任,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工作上精益求精,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为整形外科的发展呕心沥血。时刻关心病人,为病人分忧解难。
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手术方式,完善手术技术,在整形外科领域拥有良好的声誉,深得业界同行认同,为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常委、肿瘤整形学组组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眼整形美容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整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2017年积极响应医院对口扶贫政策,为西藏烧伤患儿格玛南加持续了长达半年多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有关方面和家属一致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杨。
演绎克癌传奇
陈伟良
口腔科,中山大学名医,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主任
擅长口腔颅颌面-头颈部良性(如颌骨囊肿,腮腺混合瘤,成釉细胞瘤等)和恶性肿瘤(舌癌,牙龈癌,颊癌,腭癌,舌根癌等口腔口咽癌和颌面颌骨肉瘤)在分子水平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口腔颌面部脉管疾病-血管瘤,淋巴管瘤,脉管畸形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治疗包括手术、超选择性栓塞、放射、硬化、核素和冷冻等综合治疗,取得了广东省科学进步科技奖;内窥镜治疗舌根、咽旁良性肿瘤取得良好疗效;累及颅底及颈动脉的复发恶性头颈肿瘤手术治疗及修复达国内先进水平。
指导口腔颌面外科硕士研究生30多名,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生2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8项,发表SCI论文109篇,近年参加并部分主持国际学术会议8次,连续主办国家级继教项目《口腔颅颌面-头颈肿瘤预防和综合治疗高级研修班》16年。
健康管理领跑者
陈庆瑜
医院博济医疗中心(体检/特诊)主任,主任医师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健康体检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医疗保健工作三十余年,爱岗敬业,踏实工作,积极进取,勇于担当,2003年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二等功,广州市“抗非标兵”,2017年获中山大学 “卓越服务奖”。负责健康体检和管理、干部保健工作20余年,是国内较早开展亚健康和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学术带头人之一。2002年创立医院健康教育中心,2004年创建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并接管医院特诊中心,2010年创办医院贵宾体检部,成为许多三甲医院和体检机构参观学习和观摩的样板。
经常参与各种健康科普宣讲及公益义诊咨询活动,多次做客广东、广州电视台健康节目,在多类报刊杂志发表健康教育专题文章,获得医院和行业内的一致好评。
小镜治大病
陈汝福
胆胰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作为学科带头人,陈汝福创立了医院胆胰外科,成立了华南地区最大的胰腺诊疗中心,组建了胰腺中心多学科团队,开创胰腺癌不同分期的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及多种治疗手段综合的精准治疗模式。
陈汝福在胆胰外科领域深根厚植,建树颇丰。胰腺癌的根治性手术是外科手术难度系数上的皇冠,陈汝福教授迎难而上,目前已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0台以上,每年完成胰腺肿瘤微创手术200以上,也因其强大的个人影响力荣登2016年胰腺外科类中国名医百强榜。
在科研方面,陈汝福获得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高科技计划(863)2项,省部级课题11项;主编外科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发表第一作者论著108篇,其中SCI收录6篇。同时作为学科带头人,陈汝福有望推动孙逸仙纪念医院成为华南地区胰腺疾病诊治的龙头。
“十分”护长
陈良英
神经风湿科护士长
陈良英于2017年5月起受聘为神经风湿科护士长。履职期间,她致力于提升患者就医幸福感。她所在的两个病区环境拥挤嘈杂,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环境永远都是病人的投诉的焦点。为了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陈良英亲力亲为改造病区环境和病人洗手间,调整护士值班房,增设医务人员的共用洗手间,增加医生值班室……大大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幸福感。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才能做到满分护士。在业务工作中,她开展了中线导管置管术培训,至今培养了4名置管操作护士,成功置管65例,减轻了患者的穿刺痛苦,降低了耗材成本;协助成功开展了32例床边血浆置换术,为患者拓宽了生命的宽度,使科室医疗技术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外,陈良英还开展了电子系统查询病人的一日清单,既方便了病人,又节省了护理人力。工作之余,她还大力开展专科项目,如记忆障碍评估、吞咽功能评估、新生物制剂的应用等等,得到很好成效。
守护健康的“肾斗士”
陈俊哲
肾内科主治医师
从事医疗工作以来,陈俊哲在科室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工作中踏实认真,不计较个人得失,春节期间,陈俊哲永远是最积极承担加班任务的那一个。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多次主动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主动承担最多最辛苦的任务,帮助科室缓解目前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患者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扎实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同时,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积累治疗新经验,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
风湿其实不简单
郑东辉
现任风湿内科副主任,风湿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郑东辉从事医疗临床工作20多年,对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成人斯蒂尔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危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的丰富的经验。
在科研方面,郑东辉多年来主持和参与开展各级继续教育项目,包括主持省级继教项目《疑难危重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学习班》,参与风湿科2006~2012年主办国家级继教项目《关节病临床诊治及研究进展》、2006~2007年主办广州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常见风湿病诊治进展学习班》,协助兄弟单位几科室举办国家级及省级与风湿病相关的诊断治疗学习班。
新生命的“守护天使”
翁雪玲
妇产科科护长
敬畏生命,由己做起!从当年戴上神圣燕尾帽时立下的“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誓言到每次看着新生命诞生,翁雪玲都激动不已。从神经科到妇产科,看尽生老病死的她对生命有和他人不一样的见解,她以自己是一名护士为荣。
感恩生命的神奇,敬畏助产工作的神圣。她说,妇产科是为女人服务的特色科室,是创造生命、迎接生命、呵护女人一生的特色学科。所以只有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更高,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才是真正为病人服务。她带领团队想尽办法为渴望新生命的家庭提供生殖咨询、孕前准备、孕期保健安胎、产时监护、产后康复指导等一条龙无缝隙衔接的优质服务;寻求为患病的女患者们提供病期心理支持及专科的延续性护理。近年来她带领护理团队开展的针对高危孕产妇心理护理系列的研究荣获院级及省级基金的支持。目前致力于针对不良结局妊娠的孕产妇提供哀伤辅导。
“帕金森”的解密者
陶恩祥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老年神经专科主任,神经科副主任
陶恩祥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和科研长达37年。从1997年主编我国第一部《帕金森病》专著起,他发表了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病学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31篇;曾主持国家、省课题17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在研项目3项。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卫生部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两项。
空闲时间中,陶恩祥积极参与其他医院的疑难危重病人会诊和学术交流获得。从北部的连州、翁源,西部湛江,东到梅州潮汕的省内各医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此外,陶恩祥还担任了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分会副主委,中华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专业组委员,中国神经病学医师协会帕金森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保健协会抗衰老与脑变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努力在帕金森研究上作出更大贡献。
微创泌尿肿瘤第一人
黄健
泌尿外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大名医
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肿瘤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主编。
擅长微创泌尿外科及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国内首先开展并改进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等新术式,获首届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发表论著120余篇,参编专著20余本。
创立了华南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培训中心,并成为全国首批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际泌尿外科学会 (SIU)认证培训中心;牵头组织全国60余家大型医院泌尿外科建立了中国膀胱癌联盟(CBCC),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膀胱癌临床数据库,开展多项全国多中心研究,编写中国膀胱癌诊疗规范,显著提高了我国膀胱癌的诊疗水平。
中医人的世界梦
梁俊雄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有一个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有一个中医梦,就是让中医走向世界,给无数的癌症患者以生活的希望。
作为中医肿瘤专家,梁俊雄致力于让更多的患者摆脱疾病烦扰,造福于整个人类。作为对外中医教育专家,梁俊雄的弟子遍及海外和港澳台,从汗牛充栋的古籍挖掘出精髓,古方新用,致力于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身患肝癌肺转移的中学生战胜疾病,考上了名牌大学,最后成了北大的博士生;让更多的癌症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正常地生活,其中,有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最长的已达27年。
最强大脑
彭英
神经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对脑血管病、痴呆、酒精中毒性脑病及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脑血管病、酒精/吗啡中毒性脑病、放射性脑损伤及胶质瘤的基因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造诣很深。
在科研方面,彭英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项、海外港澳合作基金1项、科技部“863”重点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12项。主编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脑梗死治疗学》、《中毒性脑病》、《放射性神经损伤》三本。 在SCI 杂志发表文章达107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分文章31篇。
光明使者
蓝育青
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26年,她不仅全面掌握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等眼科先进技术,更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全身病相关性眼病领域不断钻研,在合并全身疾病的白内障、难治性青光眼、复杂屈光状态的近视眼及疑难眼底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已帮助数万名各类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除了临床工作,她还致力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如青光眼房水引流机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等。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州市科技基金等数项基金,在SCI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六十余篇论文,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专利一项。
培育了十余名眼科研究生,并带领教学团队成员荣获全国临床技能大赛教官组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因工作突出曾获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中山大学及医院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此外,她还积极前往各贫困地区开展义诊和扶贫工作,足迹遍及陕西及广东省内各县市。并在中国医师协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等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常委和委员等职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一生做一事,一事学一生。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
今天,就让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向他们
致敬!
动动您的手指,
为您心目中的“逸仙人物”送上一票吧~
票数前列者,将入选“逸仙封面人物”宣传专栏。
(投票时间:8月13日至8月17日,每个账号限投一次)
编辑: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