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女性之美,塑造挺拔人生

文 / 家庭用药杂志
2017-07-04 17:38

作者:黄慧

《家庭用药》记者

乳腺癌

说起最困扰女性的恶性肿瘤疾病,乳腺癌无疑名列“第一”,以前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在40~50岁,如今女性30岁以后就开始进入乳腺癌的多发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陆劲松教授做客《家庭用药》杂志社,与广大女性谈谈乳腺癌的防治。陆教授希望加强大众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从源头远离疾病,守护健康。

据上海疾控中心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上海全市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从10年前的52/10万,增长至目前的66/10万,增幅为28%。

而在预后上,乳腺癌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8%,一期患者治愈率达94%,二期治愈率超过80%,已达国际水平。因此,乳腺癌的治疗重在早发现并科学规范的治疗。

陆劲松

没错,科学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曾经有一位20岁左右的患者,最初发现乳房有肿块时,自认为是小叶增生。没有到医院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听信别人乳腺增生按摩后可消除的说法。结果一年以后,发现“小叶增生”并没有消除,肿块却越来越大,才到医院诊治。结果诊断出来为晚期乳腺癌,已经扩散至全身,正是青春年华的少女,本可去医院积极诊断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却因自己的错误认识而大大提高了治疗的难度。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病例,而这样的悲剧也许经常都在发生。

在这里提醒您,当发现乳腺有肿块、乳房皮肤有橘皮样改变、乳头溢液、乳头和乳晕异常及腋窝淋巴结肿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乳腺科检查。”

对乳腺癌的治疗,目前有何新突破?

陆劲松

乳腺癌的治疗,强调首次规范化治疗。这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共识。目前来说,乳腺癌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根据患者乳腺癌的分期和类型,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式,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给予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即便是难治性乳腺癌,如HER-2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也能在良好的治疗方案下,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仍有不好好接受医生方案的患者。常有患者在面临乳腺癌的诊断时,不愿相信。随后不愿去做手术而去寻求其他方法的治疗。结果,乳腺癌非但没有控制,还加速了全身发展的速度。

肿瘤的治疗方案,是建立在国际或国内公布的肿瘤治疗方案上,依据患者个体化定制的。医生都是在评估患者最大获益的基础上决定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希望大家相信科学的治疗方案,爱惜自己的生命。

陆劲松

量体裁衣,精准治疗

虽然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取得成效,但随着对乳腺癌疾病的认识,各种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发展。比如,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肿瘤细胞的生长受体内多种激素的调控,其中,雌激素在大部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分泌治疗就是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的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再比如,随着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一些致癌基因被发现,最为沸扬的案例当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做基因检测发现自身携带BRCA-1基因突变(其代表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较高)后,作了乳腺癌的预防性乳腺切除。目前这种做法值得进一步讨论,这只代表了高发,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生。预防性切除器官,对未来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并不可取。在未来,基因检测更为有用的地方应该是,预测何种药物对何种基因缺陷类型更有针对性,研发出更具针对性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这才是真正的精准治疗。

12

医学在发展,疾病谱也在悄无声息的改变。在未来,随着对乳腺癌相关发病基因的研究,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可以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而不论是在疾病的发现阶段、治疗阶段、康复阶段,甚至是预防阶段,女性都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女性守住自己的美丽和健康,一定要增强自己的健康意识,远离不良习惯。

陆劲松教授

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会委员,CSCO第一届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乳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工作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手术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等。2011年获上海市教卫系统“医德标兵”,2012获得“上海市十佳医生”荣誉称号。

本文为“家庭用药杂志”独家原创文章。相关文章,可直接点击下方标题阅读

莫敏感,莫轻视,三大改变防治乳腺癌

关爱乳房健康,从自检开始

想给家人订购最新的《家庭用药》杂志吗?

本报刊订阅和投递服务由中国邮政承担,请在中国邮政公众服务号中进行查询。中国邮政报刊微信订阅统一由“中国邮政”微信服务号提供客户服务。全国统一客服电话:111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