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医 | 北上广成乳腺癌重灾区!该怎么绕开?
搜狐健康 文/干玎竹
受访专家:徐兵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3年当选乳腺癌治疗国际专家共识组成员。在肿瘤内科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究。发表论文近300篇,承担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获优秀著作(乳腺癌)一等奖及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还在升高!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高发的癌症,而且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猛增。2014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综述显示,中国的乳腺癌发病年龄是45—55岁,比西方女性更年轻。
乐观的是,美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在100/10万,而我国大城市的乳腺癌发病率最高,也只有50/10万左右。我国每年发现乳腺癌人数27万,总发病人数跟美国差不多,但是我们人口基数是美国4倍多。
值得警惕的是,徐兵河指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还在爬升阶段,没有到达顶峰。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会持续增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第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年轻的群体更大,目前我国40岁左右年龄段的人口是最多的。而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会自然升高。
第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生。过去几千年我们饮食都比较清淡,以蔬菜、谷物为主。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人转向了高能量、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这种饮食习惯带来了许多问题,除了乳腺癌,“三高”、心血管疾病、大肠癌等疾病也都是增加的。这也是乳腺癌城市比农村高,沿海城市比内陆地区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与20年前相比,中国女性的雌激素分泌明显提高,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从原来的14、15岁提早到11、12岁,而停经年龄却从40多岁推迟到了50多岁,这等于在无形中拉长了激素的分泌时间。与此同时,雌激素分泌紊乱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中止怀孕和更年期补充雌激素都会影响雌激素的分泌。
第四,心理上的压力、生活压力增加。得乳腺癌的女性多为城市里的白领,这些人群工作压力也更大,生活方式也更西方化。特别晚婚或者不生育、不哺乳的女性,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概率。
女性如何远离乳腺癌?
主要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均衡饮食,尽量避免长期吃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饮食。此外还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调节生活压力、家庭压力、工作压力,平衡各种关系。
乳腺癌是否有年轻化趋势?
虽然我国现在乳腺癌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早10年,但可以预期我国乳腺癌的发病高峰会后移,虽然这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曾经也有乳腺癌发病率年轻化的提法,但实际上乳腺癌发病率并不是越来越年轻的。可以借鉴邻国日本的情况,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年轻女性患癌的比较多。后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乳腺癌还是在年纪大的人群中更多。因此,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肯定会延后。
年轻的乳腺癌是否更凶险?
35岁以下的乳腺癌的预后可能会差一点,但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还是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接受正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且接受保留乳房手术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在欧美和日本、韩国,发现乳腺癌女性中,有50%以上的患者都属早期(I期),而中国只有20%的乳腺癌属于早期。
目前,女性的两癌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工作在一线城市较为普遍,但是在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还远远没有普及。
徐兵河建议,20~40岁的女性至少每3年要到医院做一次乳腺检查,而40岁以上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则应每年去医院检查一次。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开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新疗法更多地进入公众视野。现在这些新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如何?能不能说某种治疗手段会取代另一种治疗手段?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处于一个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精准治疗最早是从肿瘤中的乳腺癌开始的。最早的个体化治疗是内分泌治疗。个体化、靶向治疗肯定是乳腺癌研究的方向之一,但还是需要跟其他传统的放化疗、手术相结合,单独使用很少,一般与化疗药联合或者序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众对放、化疗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化疗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三大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止吐药来预防或减轻。针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降低,也有相应的药物治疗。脱发仍然是一个问题,但也可以采取一些手段。第一是告诉病人,脱发是可以重新长的。此外还可以带假发,用自己化疗前的头发做假发,剪短发,国外还有用冰帽来减轻脱发。
其实只要是药,都是有副作用的。靶向药物也同样有副反应。关键是衡量治疗时候是受益多些,还是风险多一些。只有在受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使用这种治疗手段。总之,在临床上,各种治疗手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