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无管化”手术,实现真正的“快速康复”

文 /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18-07-31 00:31

“无管化”手术,患者五天出院

一位72岁的老大娘,1个月前住进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胸部CT检查发现老人前纵隔肿物。比较过去的CT检查发现,肿物比2年前有所增大。完善术前检查后,胸外科赵志龙主任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与麻醉科周蕾主治医师共同讨论,最后拟定了在自主呼吸下行“单孔电视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的手术方案,并实施了手术“无管化”。

“无管化”手术的最大的特点是:术前避免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等管路置入,术后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正是这种“无管化”手术,使得老人的手术围手术期无任何并发症,术后第三日就顺利地出院。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共5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康复”。

什么是“无管化”手术?

即术中、术后避免一切外路管路的置入,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任何引流管,大大减轻了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充分体现了“快速康复“(ERAS)的医疗理念。 ERAS因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目前,已被各个外科手术领域所采用。

胸外科手术如何做到“无管化”?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赵志龙介绍,首先弃用双腔气管插管,采用喉罩通气。因胸外科手术的特殊性,长时间以来手术操作多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下进行,从而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但双腔气管插管对位较困难,时常因改变体位导致导管对位不良,同时在麻醉中双腔管及气囊对气管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声嘶咽喉痛等并发症。喉罩是一种微创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在中等水平的气道压力下,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时可以适当替代气管插管。由于喉罩不进入声门及气管,不会产生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及损伤,但同时喉罩对麻醉医生术中通气和监测呼吸等情况提出了更高要求。

再者,术后避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尿管。传统术式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其主要作用是引流出术后胸腔内的气体及液体,并动态观察术后胸腔内情况及变化,但引流管刺激肋间神经及胸膜,是胸外科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无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术后疼痛大大减轻,但需要手术结束时做到彻底排净术后胸腔内残余气体,确保术后创面无渗血。另外,尿管也容易对患者尿道形成刺激,增加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

赵志龙主任医师表示,完全“无管化”胸外科手术能明显减轻患者创伤及疼痛、加快患者术后活动及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将在胸外科加大应用范围,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赵志龙

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留学生带教老师;胸外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会员。《中国肿瘤临床》和《中国肺癌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主攻肺癌的微创诊断和治疗。对于肺磨玻璃小结节、肺癌、食管癌等常见病有深入研究,常规开展微创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裂口疝还纳修补和胃底折叠术;常规开展单口胸腔镜手术,包括支气管袖式切除术,已经开展电视纵隔镜手术等。在免气管插管、免引流管胸内手术等快速康复外科和微创诊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胸壁畸形和胸部损伤等微创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