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专访】吴健雄医生:有主见、有韧性才能有作为
手持手术刀伫立于手术台前,奔波于病房之间忙碌救治病人,这是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吴健雄教授的工作写照。他有主见,遵从初衷严谨行医30多年矢志不渝;他有韧性,无论艰难险阻,他都坚定不移地去思考和探索癌症治疗的高难问题;最终他大有作为,经过十多年刻苦攻关打开了肝癌诊疗的新局面和新篇章。
吴健雄教授
吴健雄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肝胆外科主任。美国UCLA客座教授;国际肝胆胰外科协会成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一级协会)常务理事,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肝癌专业学组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企业管理协会外科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01
做个好医生功底很重要
对从医的渴望是从他孩提时代开始的,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遇到发烧、感冒、疮疖等疾患,父母姐妹们就会到野外采些草药来治疗,如薄荷姜糖茶治感冒、桑叶煮鸡蛋治眼疾、芙蓉花敷贴治背痈、鱼腥草可消炎退烧、蛇咬伤用半边莲治疗、吃蛇肉可以治疮疖等,所以吴主任至今都对中医和中草药有着美好的回忆。1980年吴健雄如愿以偿考入了同济医科大学,向着从医的目标开始了扎扎实实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系统学习,本科五年心无旁骛地学习成了他的头等大事。同济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110余年办学历史的医学名校,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并堪称中国南方地区医学院校的翘楚,在这样的环境中浸润和学习真是让他感到无比的享受。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五年三好生、品学兼优的他1985年毕业时就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择优录取并分配到肿瘤医院工作至今。在不脱离繁重工作的同时他又刻苦攻读研究生,在这所名扬中外的顶级医学学府中继续接受严格、先进、规范的医学素养的灌输及科研意识和医疗技能的实践与操作,以优异成绩取得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专业外科博士学位,他自幼的幻想与憧憬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正是秉持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他潜心从事肝胆胰、胃肠及乳腺癌的临床诊治研究30多年,并主攻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在中央型肝癌以手术为主(包括微创技术)的综合治疗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间还开展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科研工作:1995年在国内领先开展转移相关基因CD44vmRNA与大肠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转移相关基因CD44v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国际刊物Chemical Abstracts及Biological Abstracts引用;2000年6月在国内率先采用手助腹腔镜配合超声刀现代高科技外科新技术成功地进行了结直肠癌根治术,取得满意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在国际上首次研究发现COX-2启动子区遗传变异与大肠癌发病以及进展相关(此项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课题)。
刚参加工作时吴健雄是一名腹部外科医生,当时腹部外科还未细分亚专业,他每日要接诊大量肝胆胰腺癌、胃肠癌及乳腺癌的患者,病种繁多,挑战和压力随之而来,然而也正是这些繁杂的病种和大量高风险的手术磨练了他,给了他在临床一线日复一日积累并掌握腹部常见肿瘤的规范诊疗的绝好机会。他从一名年轻的住院医师成长为在肝脏肿瘤外科治疗上颇有造诣的资深学者,他脚踏实地积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对探求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态度从未懈怠过。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1997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0年起担任腹部外科副主任职务。
30余年的从医职业使他坚信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医生,30余年中能频繁见到经过他亲手治愈的病人来到他面前报喜,所以当问到他什么是幸福这个话题时,吴健雄主任会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对我来说就是从医最幸福!因为医学是伟大的事业,做医生是崇高的职业,我们临床医生的工作确实很艰辛,尤其是外科医生常常要冒着很大风险去应对高难度手术,但这个职业确实值得我们这些从医者为之作出超乎常人的自律与付出,尤其是看到经过我的努力救治能为濒临死亡的病人带来生的希望,那种幸福感真是油然而生,任凭什么都不可取代。”吴健雄主任一贯鼓励创新精神,提倡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在腹部肝胆肿瘤尤其在难度很大的中央型肝癌诊疗领域有极高的威望。医学的每一次创新都是挑战,都会有压力,但吴健雄主任却从不排斥新事物新技术。2000年5月吴健雄教授去参加在香港举办的第一届亚洲高级微创外科培训班,之前从未接触过腹腔镜的他从香港回来后就做了国内第一例手辅助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谈到创新他认为:“创新是专业发展的生命,同时创新要讲科学,要以遵循肿瘤诊疗基本原则为前提,并且要有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因为临床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尤其对外科医生而言,不仅要有冒险精神,更要有认真务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02
中国人的病要由中国医生自己来解决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全世界每年肝癌新发病例数大约55%在中国,以致肝癌堪称我国的“国病”。为了解除这个“国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吴健雄教授自2006年接任腹部外科肝胆肿瘤专业组组长后,设立了“中央型肝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攻关研究项目,中央型肝癌是手术风险最大、治疗难度最高的肝癌特殊类型,对其治疗方法的认识与探索代表了肝癌西医治疗的发展历程。为了攻克中央型肝癌手术切除的难关,吴健雄主任应用肝脏的微创解剖方法,创立了“肝区域选择性适时血流阻断技术”,对合并有肝硬化高难度的中央型肝细胞肝癌患者施行安全的精准肝切除,他率领研究团队,常常每周数天每天连续手术时间达十几个小时,到如今的十多年来中央型肝细胞癌的手术切除率达100%,且没有围手术期死亡,大于90%病人的肝功能在术后1周内恢复到A级,生存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3年底,吴健雄主任在《World Journal of Surgery》(《世界外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中央型肝癌手术安全切除新技术的论文,并将多年来所做的“中央型肝癌”的手术演示录像寄到论文审稿员手中,赢得了国际同道的高度赞扬,吴主任还被聘请为该杂志的编委,并由他将“安全切除中央型肝癌”的应用研究成果和理论带向国际。
吴健雄教授创立的“肝切除术中肝区域选择性适时血流阻断技术(Selective and dynamic region-specific vascular occlusion,SDRVO)”,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安全切除中央型肝癌,在实施手术过程中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利于术后肝功恢复。在针对肝癌的治疗方法上他还采用建立中央型肝细胞癌术后联合放疗、介入、消融、生物免疫、内科抗病毒及靶向药、中医药及心理辅导等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同时坚持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效改善术后免疫功能和肝功能,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在谈到对恶性肿瘤的施治时吴健雄主任表示:“肿瘤的发病发展很复杂,没有明确的病因,相关因素又很多,所以肿瘤的防治一定要从多方位、多渠道入手。目前,肝癌是我国三大癌症之一,其防控形势很严峻。很多医学前辈在肝癌诊疗方面在过去几十年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开拓性的工作使我国的原发性肝癌治疗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于肝癌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肝癌的治疗正朝着局部与整体并重、肿瘤分期与个体化治疗结合、生存期与生活质量兼顾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肝癌的综合治疗水平总体还不够理想,还需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医务工作者方面继续付出努力。”为提高肝癌的整体治疗水平,吴健雄主任带领团队进行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中西医互补协同的应用科研攻关,除了组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还创建了“肝胆肿瘤疑难病例多学科整合医疗会诊”机构,会诊的肝胆肿瘤疑难病例来自全国各地,通过分析讨论疑难病例,使得参与会诊的肝胆肿瘤医生的专业水平也得以快速提高。另外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课程“中央型肝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培训班,大力推广该综合治疗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自2012年至今每年一届)使之惠及广大的肝癌患者。再有以发挥中西医优势互补防治原发性肝癌为主题,于2013年及2017年两次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十大重要科研机构主办的“香山科学会议”聘请为执行主席。
目前吴健雄主任带领同仁继续深入研究实践,进行着中央型肝癌侵犯重要血管的术前放疗,以及中央型肝癌切除联合术中放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在这一根治“国病”的领域,他下定决心精雕细琢劳心劳力,他的理想是要为病人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为国家建立起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国际肝癌治疗标准。
2018年1月吴健雄主任领导的肝胆外科荣获了院级“2017年度临床科室绩效考评表扬科室”奖项。作为科室主任他总是一贯带领科室同仁共同进步,谈到管理他认为:“做好科室管理最重要的是医疗安全管理,没有安全为前提,一切都是空谈;其次要建立一套好的制度使大家能自觉遵守;再有对进修生、研究生和年轻医师的教育培养,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技能提高,更要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具备职业道德的医生才能保证病人的切身利益。还有一点是人性化管理:肿瘤外科临床工作不仅繁忙风险高,以致多数医生都缺乏规律的作息时间,日常值班后常常享受不了应有的休息,超时超负荷工作是很平常的事,遇到复杂高危的肝胆肿瘤,手术时间就更是难以预测。我们要求医教研全面发展,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要搞科研、写论文、抓教学,以及参加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因此‘无价的时间’就显得非常短缺。为了提高全科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减轻医护人员时间方面的压力,就需要有灵活性的管理方式,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给科室人员自由的时间,让大家挤时间休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工作精神状态。”
在谈到对于青年医生的培养时他认为:“科室的管理理念既要紧跟时代,又要展望未来,要有前瞻意识。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期,只会做手术,不汲取新知识,不善思考应变,迟早会被时代淘汰。”在具体的操作中他注重:①给青年医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不管职称高低,鼓励年轻医生去参加国内和国际的各级专业学术活动,了解最新专业发展动态,多学习、多总结、多感悟。②培养青年医生的应变能力、前瞻能力、社会能力。具体来说,应变能力就是面对术前病情的分析判断、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前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及时做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要能提前预想到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预案,才能及时妥善处理手术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而设立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更需要有前瞻意识。社会能力主要是反映在情商方面,处理事情的态度及方式方法,处理好医生之间的沟通及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才能更好完成手术治疗,保障患者平稳康复。
03
医患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是治疗癌症的前提条件
小时候的生活虽然清苦,然而“清泉煮新茶、榕树街坊绘成画”的家乡美景却造就了他乐观向上的性格,客家籍的母亲赋予了他“爱拼才会赢”的勇气,参加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军人父亲用行动为他呈现了家国情怀的责任感,所有这些家乡父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出了他非常乐观、不怕吃苦、认真负责、同情弱者的性格。
从刚参加工作作为住院医师的普通门诊到高级职称的专家门诊、特需门诊,经常是从早上看到下午两三点,吴健雄主任却从来不会也“不喜欢打发病人”,他说:“很多病人都是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来找我看病,挂不到号就在诊室外排队等着,让我熟视无睹,拂袖而去?我真是做不到,尽力帮助病人解除病患之痛是我的职业要求和专业职责。”
熟识吴主任的同事或病人总会问他这么个问题:“您总那么忙碌工作,天天面对着罹患绝症心力交瘁的病人和家属,又得操作高难度、高风险手术,怎么就看不到您着急烦躁的时候呢?”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就会用安慰别人的口气笑着回答:“我们医生本身超负荷的工作量就已经很辛劳了,如果再自己给自己施加莫名的压力那不就是自找烦恼吗!?我们面对的是情绪低沉的肿瘤病人及家人,尤其是高危或病期较晚的恶性肿瘤病人,他们本身对病情对自身就有很大的不安和恐惧甚至是带着渺茫的希望来求医,而一旦获得救治他们生的欲望又那么强烈!作为医生若是愁眉苦脸面对他们,那怎么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怎么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呢?同情心和阳光积极的心态是医生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蔼乐观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不仅有利于病人,也是对自己负责任!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首先自己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否则就难以担当繁重的医疗工作。”
记者手记
彬彬有礼,这是吴主任给我的最初印象,而言谈举止间,又无不感受到他对职业的满腔热忱和热爱。他说自己不畏艰辛,因为艰辛孕育着快乐和幸福;他说自己不怕压力,因为唯有压力才能进步,唯有拼搏才能带来希望。
医生真的就像苍茫大海漆黑雨夜里的灯塔,你必须自己发光发亮,沉沦者才有希望、患难者才能见到光明。而保持自己总有充足能量的“发电机”就是责任感,吴主任就是给自己装上了这样一台“发电机”,使他不仅在医学造诣上深入研究精益求精,而且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上用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唤醒病人对生的信念和信心,鼓励着他们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朝着光明的方向努力。
发表媒体: 肿瘤医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