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枚结节“家在何方”? - Gastric Stromal Tumor

文 / 小于大夫的超声角
2018-05-10 00:26

首先,还是一同回顾一下这份病例:

患者,男性,68岁,主因胃部不适就诊,遂行超声检查:

图1:门静脉(PV)前方紧邻处可见一类圆形低回声(M),大小约1.5x1.2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血管壁来源?或者胰腺来源?(AO:腹主动脉)

图2:再看,该低回声(M)与胃(STO)后壁若即若离,胃来源?

这枚结节到底是“谁家”的?

为帮“迷失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超声显影剂“主动请缨”:

图3:在显影剂的帮助下,低回声结节(M)与胃壁的关系明确了,来自胃小弯近胃角处胃壁的固有基层,故考虑可能为胃间质瘤。(STO:胃)

随后,超声胃镜也来“热心帮忙”:

图4:胃镜显示胃壁局部粘膜隆起,表面光滑。

图5:超声胃镜进一步确认这枚结节是胃壁家的“孩子”,突向浆膜侧,结节与其旁胃壁固有肌层关系紧密(箭头所示)。

最后,病理明确这枚结节(M)确实为胃壁家的胃间质瘤,还好这“孩子”没有在外面“迷失”太久,还是一枚“品格兼优”的好结节。

和大家一同学习一下胃间质瘤吧~

胃间质瘤

Gastric Stromal Tumor

GST

胃间质瘤很“年轻”,是一种“80后”肿瘤,最早由Mazur和Clark于1983年首先对其论述,但当时缺乏对其深入了解,而认为胃间质瘤等同于胃平滑肌瘤;这种观念直到1998年才由Hirota于Science上予以纠正,后者指出胃间质瘤来源于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是一种间质源性肿瘤,有着向平滑肌和神经分化的倾向。

胃间质瘤占所有消化道间质瘤的60%,一倍于排行老二的小肠间质瘤(30%);其最常发生于胃体部,多起自胃壁固有肌层,少部分起自粘膜肌层

而与其“年轻”不相匹配的是,胃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平均发病年龄50-60岁,男女比例相当

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往往无特异性,常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其次为腹胀、食欲减退,而很多小的胃间质瘤(≤2cm)往往无临床症状,而偶然发现于体检。

良性胃间质瘤的超声表现是什么样的?

良性胃间质瘤往往表现为胃壁肌层内单发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直径≤5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无液化区,多数向胃腔内隆起,或位于壁间,少数可突向浆膜侧,而相邻胃粘膜、浆膜面光滑完整,CDFI:结节内血流信号较少。

良性胃间质瘤需要与异位胰腺相鉴别:

异位胰腺多起自粘膜下层,呈息肉样突起或局部碟状增厚,直径一般<2cm,内部结构同胰腺组织一般,充满细小囊状及管状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胃间质瘤是一种有着恶性倾向的肿瘤,良性胃间质瘤中20-30%可能最终会表现出“恶意”,超人们还需提高警惕。

胃间质瘤的哪些征象需要警惕恶变?

1、直径>5cm,形态不规则;

2、结节向胃腔外生长,或同时向胃腔内、外生长

3、内部回声不均匀,出现小片状无回声液性区

4、相邻胃粘膜连续性中断,甚至溃疡形成;

5、相邻胃壁五层壁结构不清、消失;

6、相邻胃腔受压变形,局部胃蠕动异常或受限;

7、CDFI:内可见粗大滋养血管,走行不规整。

图6:胃间质瘤的恶性潜能评估(2015年NCCN指南)

恶性胃间质瘤的转归:

1、恶性胃间质瘤容易出现肝转移腹膜种植转移,而较少出现周围淋巴结转移

2、恶性胃间质瘤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为首选处理方法。

现在,你是否对胃间质瘤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若您满意

还请点赞转发

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