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论文拾粹|PET/MRI对功能性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的前瞻性初步研究

文 / 协和医学杂志
2018-05-05 12:20

Q1区文章-15

本期介绍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朱朝晖教授等人于2018年3月发表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Q1区杂志“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上的文章“PET/MRI in the Diagnosis of Hormone- Producing Pituitary Microadenoma: 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

影响因子“6.646”

PET/MRI对功能性垂体微腺瘤诊断价值的前瞻性初步研究

作者:王浩、侯波、卢琳、冯铭、臧洁、要少波、冯逢、王任直、李方、朱朝晖

背景及研究目的:

本研究设计评价18F-FDG与68Ga-DOTA-TATE双探针PET/MRI脑显像对临床可疑而MRI诊断困难的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临床可疑为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患者37例,包括原发垂体腺瘤19例和术后复发18例。

1周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8F-FDG及68Ga-DOTA-TATE PET/MR显像,显像后2周内27名患者行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综合分析图像特点和摄取水平与外科发现及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ROC曲线确定鉴别垂体腺瘤及垂体组织的最佳阈值,曲线下面积用于比较诊断效能。

结果:

PET/MRI为垂体瘤的影像诊断提供了高质量的图像,局部解剖结构清晰,无明显伪影。在所有垂体微腺瘤患者中,病灶对18F-FDG均呈高摄取。

当用0.05 mmol/kg造影剂68Ga-DOTA-TATE进行增强MRI扫描时,有47%原发和39%术后复发患者表现出了可疑的早期低强化病灶;

当用0.1 mmol/kg造影剂68Ga-DOTA-TATE进行增强MRI扫描时,相应比例分别为37%和50%。

病理诊断原发垂体微腺瘤的16例患者中:

病灶对18F-FDG摄取的SUVmax为(6.8±3.7),显著高于正常垂体组织(3.2±1.1,P<0.01);

病灶对68Ga-DOTA-TATE呈中等程度摄取,SUVmax为(3.8±2.6),明显低于正常垂体组织(6.2±3.2,P<0.05)。

病理诊断为垂体微腺瘤复发的11例患者中:

病灶对18F-FDG摄取的SUVmax为(6.1±3.5),显著高于正常垂体组织(2.5±1.1,P<0.01);

病灶对68Ga-DOTA-TATE摄取的SUVmax为3.0±1.1,明显低于正常的垂体组织(5.5±1.7,P<0.01)。

18F-FDG与68Ga-DOTA-TATE的SUVmax比值(R)在垂体腺瘤中为(2.3±1.5),显著高于正常垂体组织(0.6±0.3,P<0.05)。

18F-FDG SUVmax与R被用来鉴别垂体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时,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3.88和1.04。其中比值R诊断效能更佳。

图1 一名31岁女性垂体ACTH腺瘤患者图像

(图1来自于原文)

结论:

PET/MRI为诊断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提供了一种理想工具。

18F-FDG与68Ga-DOTA-TATE双探针显像互补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鉴别垂体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

评 论

垂体腺瘤占所有原发颅内肿瘤的10%~20%。增强MRI是目前诊断垂体腺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有时单用MRI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当肿瘤病灶较小或肿瘤切除术后鞍区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时。

本研究针对临床中增强MRI诊断困难的病例,充分利用当前最为先进的分子影像学设备PET/MR,结合双探针显像手段,对病灶进行更为精准的定性和定位,对后续手术治疗有指导作用。国内外目前还没有多种探针、PET/MR多模态互补结合用于难以诊断的垂体瘤检测研究的报道。

本研究属先期研究,入组样本量还较小,但所得结果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并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通讯作者简介

朱朝晖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科研处副处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PET学组共同组长。

王浩

核医学科专业型博士,导师朱朝晖教授。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陈娟

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分会青年委员。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