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预防及科学治疗,9个小技巧让你远离癌症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8-04-29 18:14

对于肿瘤疾病,1/3可以预防,1/3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治愈,1/3不可治愈,但通过适当治疗可以控制,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生存期。因此,大家不必谈“癌”色变,应积极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努力做到 “科学防癌,重在预防”,采取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良好作息等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癌症的发生。

治疗肿瘤疾病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放疗是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很多人对于放疗还不太了解,得了癌症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手术,其实放疗相较于手术,还是有很多自己的优势的。

放疗:隐形的手术刀

啥是放疗?

也叫烤电,照光。系利用高能放射线来破坏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使其丧失再生能力,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放疗的作用是啥?

是控制肿瘤的局部治疗手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55%的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手术贡献率28%,放疗贡献率22%,化疗贡献率5%。通常根治性手术只能做1次,但如果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等肿瘤不稳定的情况,多需放疗参与。局部控制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放疗是治疗肿瘤经济有效的方法。

放疗的副作用大吗?

现代放疗已经步入精准放疗时代。目前可以做到精确定位,精确治疗。与以往的常规放疗相比,副作用减少了许多,多数患者可以耐受,顺利完成治疗。

放疗与化疗的区别?

放疗是利用高能放射线杀灭肿瘤,系局部治疗,仅仅作用于局部。化疗系利用化疗药物通过口服,血管介入,静脉输注等途径把化疗药物输送到全身,是全身治疗,作用于全身。

放疗系肿瘤治疗的一种方法,医保,新农合均可以报销。

9个小技巧让你远离癌症

1、装修时谨慎选材料

不用放射性材料,以及含有苯、四氯化碳、甲醛、二氯甲烷等致癌物的建筑材料。装修完后,等室内气味排干净后再入住。挑选装修材料时,颜色越鲜艳的石材,放射性越强。白色、黑色的石材相对安全,绿色、红色的石材相对不安全。

2、每天喝足8杯水

人体丧失大部分脂肪、50%的蛋白质等物质时还可以生存,然而人体内如果失去1%一2%的水就会口干舌燥;失去5%的水则会烦躁不安;失去15%的水会就导致昏迷;失去20%的水则会危及生命。

喝水可以增加排尿、排便次数,把其中可能刺激膀胱黏膜、结肠的有害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降低膀胱癌的风险。美国癌症协会建议每天至少喝8杯水。


3、避免久坐和熬夜

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随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的人体内免疫细胞减少,大大增加患癌几率。

夜间灯光会破坏人体褪黑素形成,褪黑素有助于保护人体免疫功能,经常熬夜会导致褪黑素的缺少,从而容易让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等找上门来。

4、远离辐射

尽管手机辐射是否会增加脑癌风险尚无定论,但是长期紧盯手机,导致眼睛干涩发痒,大脑反应迟钝等现象。所以,放下手中的手机,减短手机通话时间,或用耳机替代手机贴近头部。


5、给细胞补充最好的水

人的疾病80%与水有关。垃圾、污水、农药、石油等废弃物中的有毒物质很容易通过地下水或地表水进入食物链系统。

而人体的新陈代谢是通过水的运动来实现的,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等,最终要溶于水才能被血液输送,被组织吸收。当被污染的动植物食品和饮水进入人体后,就可能使人体罹患癌症或其他疾病。可见,饮用水的质量对生命体的健康状况起着关键作用。

也就是说,不但要保证人体每天所需水量,而且尽量喝未经污染、有益健康的水,如黄山的天然矿泉水。天然矿泉水来自地底深处,富含矿物盐和微量元素,这些都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6、少喝酒,不吸烟

无论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还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食道癌的危险显著升高。

7、别把工作服穿回家

新衣服买回来先洗再穿;在医院、厂矿、车间工作的亲们下班后,应先洗手或洗澡,尽量不把工作服带回家中。


8、果蔬农残

近20年来,癌症高发,专家认为农药是祸首之一,但谁也不知道自己吃的东西是不是被农药污染过,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农药残留。

大家分享方法:一是去皮,除去谷物外壳、水果果皮、根茎类蔬菜的外叶,可减少40%~90%的农药残留;二是用流水冲洗,在水中加点盐能减少蔬果上砷的残留;三是蔬菜多用水煮。

9、别吃烧烤和油炸食物

当鱼、肉等食物用明火烤时,在400℃以上的高温下,它们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可能会分解产生多环芳香茎类致癌物,特别是烤焦的部分,一定要少吃。

烤羊肉串时,脂肪在高温下燃烧会产生“3,4-苯并芘”,这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最强烈的致癌物质之一,可能引起皮肤癌、食道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作者:徐素玲、杨军、刘小红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