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总科普】健康体检“抗M2型线粒体抗体”很重要

文 /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2018-04-03 15:20

肝脏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尤以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就影响了近3亿人口。

抗M2型线粒体抗体(AMA- M2)的检测,就有极高的疾病预警价值,是肝功能的独立免疫指标。与肝功能联合检测可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非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主要功能还在于可以监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伴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用药情况。

而在健康体检时,许多人对体检套餐血液检查项目中“抗M2型线粒体抗体”一项感到十分陌生,充满疑问。因其不像血糖、血脂、肝功、肾功检查那么一目了然。认为这么拗口的检查项目应该与自己没什么关系,有的人甚至都不问清楚是针对哪个部位的检查,就直接拒绝了。

那么,何为抗 M2型线粒体抗体(AMA- M2),它的作用又有哪些呢?哪类人群需要做此项检查,健康体检筛查AMA- M2又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来说,线粒体抗体就是自身免疫性抗体,是存在于肝脏、肾脏、心脏、胃等多种组织细胞内含有线粒体的膜蛋白,共有9个亚型,M2是其中一种亚型,也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与抗线粒体反应的主要成分。

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以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老年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8-10。因其具有隐匿性,极易误诊。全球肝硬化死亡人群中2%源于PBC,其三期和四期肝癌发病率高达11.1%,30%以上的PBC患者就医时已发展为肝硬化,PBC患者第一代亲属中发生PBC的流行率为4%-6%,比一般人群高100倍。PBC患病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且肝功能正常时,即可通过血清检测到AMA- M2,有报道称AMA- M2可早于PBC出现临床症状前10年检出。

严格地说,常规肝功能检查有时并不能正确反映疾病的真实情况。慢性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患者,尽管转氨酶不高,却无法阻挡肝损害进行的脚步。各种原因的肝硬化患者,甚至已经发展至失代偿期,转氨酶水平亦可正常。尤其肝衰竭后期,肝脏实质已不可遏制地严重受损,因产生转氨酶的肝细胞死亡殆尽,检测血清转氨酶仍显示正常。显而易见,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转氨酶浓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故外周血转氨酶浓度不能真实反映肝脏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而AMA- M2在药物性肝炎、慢性乙肝、丙肝、戊肝、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发性肝癌中都有较高的阳性率。

健康体检筛查AMA- M2就是防患于未然,防备你在不知不觉中患上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有以下症状的人群,如疲乏无力者;皮肤瘙痒者;焦虑、抑郁者;消化不良者:腹胀、食欲减退、上腹痛;感染、酒精、药物、抽烟者;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更不应随意忽略此项检查。

对于AMA- M2检测阳性者,表明体内存在自身免疫紊乱,发生肝细胞免疫损伤,应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需合理饮食,避免吸烟、过量饮酒,接触有毒污染物等。如持续检查阳性,在排除是否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其他疾病后,可高度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否存在PBC的可能,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可见,AMA- M2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项检查,健康体检人群做AMA-M2筛查十分必要,仅仅依靠肝功能生化指标,不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应与AMA- M2免疫指标联合检测,才能获得比较客观准确的诊断结论。以上所言也并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物质的极大丰富,导致“三高”人群的增多,吸烟饮酒、睡眠无规律、快餐裹腹、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之不合理药物和保健品的使用,令疾病的发生已突破了年龄的限制,越来越年轻化,但愿此文能给健康体检者以提示与帮助。

供稿/健康体检中心 姜树强

编辑/白雪

技术处理/魏育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