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专家符炜:大肠息肉离癌有多远?

文 / 罗成华主任
2018-03-16 16:27

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转变过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0年,但个体差异不同。

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器械检查。

大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内镜、X线、B超等检查技术的进步,消化道息肉的发现率大大提高了。

病例

周女士,六年前出现便血2次,开始很紧张,担心患了直肠癌。结肠镜 检查发现是乙状结肠息肉,有两枚。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结肠镜。周女士术后再未出现便血症状,于是也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六年后再次出现便血症状,结果来院检查发现息肉复发且癌变。

从周女士的病例反映出部分人还是抱有侥幸心理或者回避心理:不够重视、恐惧或拒绝接受结肠镜检查、做了息肉切除不愿意进行复查,以至于能预防的结肠癌没有得到预防。

切除结肠息肉可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息肉会复发,要定期复查

关于大肠息肉的几点常识

1、结肠息肉是一个内镜下的诊断,息肉的性质有很多种,包括炎性、增生性 、错构瘤、腺瘤、癌等等,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才能明确。

2、现在的观点是,95%以上的大肠癌是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的,因此,大肠腺瘤是应该尽早治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因此无需盲目紧张。

3、内镜下治疗息肉最常用的就是电切,绝大部分大型医院都能够常规开展,一般而言很安全。但是根据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等,操作难度不一样,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息肉切除后应该送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息肉性质和是否完全切除。

4、最担心的风险包括:出血、穿孔、息肉切除不完全、心脑血管意外等等。有时候需要追加手术。

5、目前没有药物能够预防或者治疗息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复查肠镜或者钡灌肠,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具体复查时间,个人情况不一样,需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综合判断。

结肠镜筛查

应该对出现什么症状的患者或什么年龄段的人进行结肠镜筛查呢?

起始年龄:40岁

目标人群:(1) 所有有便血、黑便、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结直肠报警症状的人群;(2) 50-74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群。

而目标人群又可分为高风险人群和一般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1条者即是)

  • 大便潜血阳性;
  •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 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 本人有癌症史;
  • 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 符合以下任意2条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炎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低热、消瘦、贫血等)。

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1条者。

针对不同的患者,我们的筛查起始时间及间隔时间也是不同的。

符炜

副教授,主任医师

江苏徐医大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符炜,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医学院92年本科毕业,02年硕士毕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专业全国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医学会普外学组胃肠专业委员;徐州医学会普外学组微创和血管学组委员;徐州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技术专长:从事于胃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工作,熟练掌握胃肠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对慢性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及出口梗阻性便秘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等炎性肠病的外科治疗有一定的研究,运用回肠逆袢直肠吻合术和金陵术式进行慢传输便秘的治疗。常规开展微创腹腔镜胃癌及结直肠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及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有独到见解,开展ISR和APPEAR手术对低位直肠癌进行微创超低位保肛手术,行腹腔镜减重手术治疗单纯性肥胖和2型糖尿病,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和造口旁疝的修补手术,均取得较好疗效。在本地区首例完成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和直肠癌的柱状切除根治术,有效的降低直肠癌的术后复发率。

来源:好大夫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