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11种实性强化肿块影像表现

文 /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2018-03-05 21:24

新媒体管家

阅读关键词: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脑膜瘤、前列腺癌转移瘤、混合生殖细胞肿瘤、垂体癌

原文|《Brain and Spine Imaging Patterns》

翻译|张隐笛 李善杰

来源|新乡医学影像

1

垂体腺瘤

大部分垂体腺瘤生长缓慢,并有向鞍上生长的趋势。鞍内垂体腺瘤扩展可累及鞍底,向两侧压迫海绵窦。大部分腺瘤呈球形。大腺瘤从鞍内向鞍上生长时突破鞍隔,可形成腰部凹陷,呈“沙漏样”。某些情况下,鞍上腺瘤结节向外生长可使腺瘤呈分叶状,并可向额下、中颅窝及鞍后方向生长。鞍内腺瘤结节样生长可侵袭并破坏邻近结构。有时,腺瘤内可见囊变。垂体腺瘤可根据大小进行分类,微腺瘤是指鞍区腺瘤直径小于1cm,无蝶鞍扩大及向鞍上累及;大腺瘤直径大于1cm,因其占位效应可出现相关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卒中一词定义为突发的神经功能障碍,通常由血管因素所致。垂体卒中表现为突发的头痛、视野和视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以及由于之前存在的垂体腺瘤急性出血或脑梗导致的激素功能障碍。一些学者指出DWI可用于检测早期垂体瘤的脑梗。

病例1(大腺瘤)

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示一大腺瘤延伸至鞍上,蝶窦并经右侧海绵窦达右侧颞窝

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C示强化的大腺瘤向鞍上,鞍下及鞍旁延伸,并伴骨质破坏,注意肿瘤包绕右侧颈内动脉,相应管腔未见变窄

■ 病例2

冠状位T1WI+C示蝶鞍左侧微腺瘤,强化较正常垂体组织弱。该患者催乳素水平升高。

冠状位T1WI示蝶鞍区等信号肿块;T2WI呈高信号,垂体上份被病灶取代

■ 病例3(位于鞍下的垂体腺瘤)

矢状位T1WI示蝶鞍扩大,其内见一等信号肿块灶,T1WI+C示垂体瘤位于明显强化正常垂体下方

■ 垂体瘤卒中(病例1)

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示垂体瘤后方高信号,横断位T2WI亦呈高信号,提示垂体瘤内出血(亚急性期),表现为血-液分层

■ 垂体瘤卒中(病例2)

横断位TWI FLAIR示垂体瘤后方高信号,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示蝶鞍扩大,其内见一垂体大腺瘤向鞍上生长。注意肿瘤前、下方卵圆形高信号区,提示出血

横断位T2WI示蝶鞍扩大,其内见一大的等信号肿块灶,肿块内见局灶圆形高信号灶,符合出血;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C示相对强化的肿瘤,出血区无强化,呈低信号

2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为生长缓慢、脑外、可有钙化及囊变的鳞状上皮肿瘤,起自颅咽管及/或Rathke上皮残留(补充:因此理论上其可发生在口咽到第三脑室底之间的任何部位,即颅咽管的任何部位)。其发生于鞍内及鞍上。最常见的类型是成釉细胞型,最常见于儿童。乳头型最常见于成人(40-60岁),由鳞状上皮化生所致,其通常为实性,少钙化。

矢状位T1WI示鞍上池一低信号肿块伴局部高信号区(脂肪);横断位T2WI呈高信号;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T1WI+C示肿块不均匀强化

3

血管外皮细胞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被认为是起自血管周细胞的肿瘤,周细胞为周围毛细血管中胚层来源细胞。血管外皮细胞瘤是潜在的恶性血管肿瘤,很少发生于颅内;当其发生于颅腔,最常来源于脑膜,发生于蝶鞍者,更少见。大体形态上,血管外皮细胞瘤为边界清晰肿瘤,特征为细胞密集,呈圆胖形和纺锤形,其周环绕薄壁分支血管,细胞核通常为卵圆形、细胞质边界模糊。

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示鞍区一较大等信号肿块向鞍上延伸,其内见局限性高信号区,符合出血;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示肿块强化

4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被认为是一类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发生于近期或曾经有孕妇女,也可发生于没有妊娠史妇女,绝经期妇女,甚至男性。病理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及其它类型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关纤维化改变。

冠状位T1WI示鞍内肿块伴鞍上延伸,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示肿块明显强化并累及垂体柄

5

脑膜瘤

脑膜瘤约占颅脑肿瘤的15%,为附着于硬脑膜的良性肿瘤。鞍上脑膜瘤通常起自鞍结节或视交叉沟。因其紧邻视交叉,即使鞍上脑膜瘤很小,也常压迫视交叉。

矢状位T1WI示鞍上等信号肿块延伸至蝶骨平台,注意后方脑干受压;横断位T2WI呈等信号,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C示鞍上区一不均匀强化肿块,视交叉受压

6

前列腺癌转移瘤

垂体是转移瘤的少见发病部位。在经蝶鞍行鞍内或鞍旁肿瘤术后患者中,少于1%的患者出现转移瘤。病检中,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垂体转移瘤约占5%,在乳腺癌患者中,其发病率增高。几乎所有组织的恶性肿瘤都可转移至垂体。乳腺和肺癌的垂体转移约占所有垂体转移瘤的2/3。

横断位T1WI示鞍区及鞍上区高信号病灶,T2WI呈低信号,冠状位T1WI+C示病灶呈轻度强化

7

混合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约占小儿颅脑肿瘤的0.3%-3%。日本及中国人群的发病率较高。最常见的生殖细胞类肿瘤为生殖细胞瘤(45%),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少见。鞍上区是这类肿瘤常见的发生部位,仅次于松果体区。发生于松果体区及第三脑室的生殖细胞瘤主要见于男性,而鞍上生殖细胞瘤男女发病相当。鞍上生殖细胞瘤可导致三类症状出现:尿崩症、视力障碍和垂体功能障碍。

矢状位T1WI示蝶鞍扩大,其内见一等信号肿块向鞍上延伸;T2WI呈高信号;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C示病灶强化

8

垂体癌

大多数的垂体肿瘤为无侵袭性的良性垂体腺瘤,其也可表现为局限于蝶鞍或向周围组织累及。约45%-55%的病例,可表现为侵袭性,浸润硬脑膜、颅骨、和/或邻近结构。然而,这类垂体肿瘤不属于恶性,尽管它存在硬脑膜侵袭,但只有其出现脑脊髓和/或全身系统转移时,才称之为癌。部分研究表明,在有症状垂体肿瘤患者中,垂体癌的出现率小于0.5%,可能在0.2%左右。

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示蝶鞍区一不规则混杂信号肿块,延伸至蝶窦伴斜坡骨质破坏;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C示病灶不均匀强化

9

其他

结节病、真菌感染、结核